立体插接式驳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69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立体插接式驳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包括若干个第一驳岸体和若干个第二驳岸体,所述第一驳岸体和第二驳岸体一隔一地间隔插接布置,所述第一驳岸体包括基座以及延伸于基座上方的空心驳体,所述基座上设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桩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需要插接相应长度的驳岸,而且修筑时无需开挖,施工快捷且省时省力,节省大量投资。
【专利说明】立体插接式驳岸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驳岸。

【背景技术】
[0002]驳岸是起到防护作用的工程构筑物,是水域与陆地接触的部分,起到抗冲刷、防止水岸崩塌的作用。驳岸修筑时要求坚固和稳定,因此大多选择石料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也有采用端面加宽的灰土层作基础,将驳岸筑于其上。
[0003]现有新建驳岸修筑时,需要先在湖、河等水域的周围先进行阻断围设,然后抽干围设区域内的水,开挖其内的淤泥,再在其开挖后的区域修筑驳岸,最后再在驳岸与地面之间的空隙部分回填泥土。这样的修筑投资很大,不仅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开挖的面积十分庞大,施工也较为复杂。而且原有的石料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的驳岸强度较差,容易倒塌。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开挖、施工便捷的立体插接式驳岸。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包括若干个第一驳岸体和若干个第二驳岸体,所述第一驳岸体和第二驳岸体一隔一地间隔插接布置,所述第一驳岸体包括基座以及延伸于基座上方的空心驳体,所述基座上设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桩体。
[0006]所述空心驳体的内侧面为垂直面,空心驳体为下宽上窄的倾斜体,所述空心驳体的空心部分填设有填充物。
[0007]所述第二驳岸体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驳岸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间驳体叠设而成的,所述中间驳体为实心驳体或空心驳体。所述中间驳体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其两侧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驳岸体的两侧具有与上述卡槽对应的卡块,第一驳岸体和中间驳体通过卡块与卡槽的插接实现两者间的安装定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驳岸体和第二驳岸体的内侧面固定有将第一驳岸体和第二驳岸体相连的横向加强连接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驳岸体、第二驳岸体及横向加强连接杆三者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的内侧安装固定有用于斜向插入堤岸泥土的拉杆。所述拉杆可以由下端略尖的杆体及绕设在杆体外壁的螺旋叶片构成。
[0010]本实用新型在修筑驳岸时,只要在需要设置第一驳岸体的位置投入重型筒并将重型筒底部压入河底,然后抽干筒内的水,再在筒内打桩并装入第一驳岸体,然后撤去重型桶,在相邻两个第一驳岸体之间的间隙处叠放中间驳体并形成驳岸,最后在驳岸与河岸之间空隙部分回填泥土即可。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驳岸是通过预先制作好的第一驳岸体和第二驳岸体插接形成的,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需要插接相应长度的驳岸,而且施工较为方便,无须像传统驳岸一样要先阻断、抽干后才能施工,本实用新型无需开挖,只要先将第一驳岸体安装定位,再在相邻两第一驳岸体之间叠放中间驳体即可形成驳岸,施工快捷且省时省力,节省大量投资。
[0012]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现有新建驳岸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剖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驳岸的内侧面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第一驳岸体;11基座;12空心驳体;13桩体;14填充物;18卡块;
[0020]2第二驳岸体;21中间驳体;211卡槽;
[0021]3横向加强连接杆;
[0022]4拉杆;41杆体;42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包括若干个第一驳岸体I和若干个第二驳岸体2,所述第一驳岸体I和第二驳岸体2 —隔一地间隔插接布置。所述第一驳岸体I包括基座11以及延伸于基座11上方的空心驳体12,所述基座11上设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桩体13。所述空心驳体12的内侧面为垂直面,空心驳体12为下宽上窄的倾斜体,所述空心驳体12的空心部分填设有填充物14。所述第二驳岸体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间驳体21叠设而成的,本实施例图中,所述中间驳体21为实心驳体,所述中间驳体21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其两侧形成有卡槽211,所述第一驳岸体I的两侧具有与上述卡槽211对应的卡块18,第一驳岸体I和中间驳体21通过卡块18与卡槽211的插接实现两者间的安装定位。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驳岸体I和第二驳岸体2的内侧面固定有将第一驳岸体和I第二驳岸体2相连的横向加强连接杆3。所述第一驳岸体1、第二驳岸体2及横向加强连接杆3三者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的内侧安装固定有用于斜向插入堤岸泥土的拉杆4。所述拉杆4可以由下端略尖的杆体41及绕设在杆体外壁的螺旋叶片42构成,见图5。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驳岸体I的空心驳体12和基座11是由预应力钢丝混凝土构成的。
[0026]在修筑驳岸时,只要在需要设置第一驳岸体I的位置投入重型筒并将重型筒底部压入河底,然后抽干筒内的水,再在筒内打桩、投入第一驳岸体I除桩体以外的部分,并通过水泥浇筑使桩体13和基座11形成一体,然后撤去重型桶,在相邻两个第一驳岸体I之间的间隙处叠放中间驳体21并形成驳岸,最后在驳岸与河岸之间空隙部分回填泥土即可。
[0027]本实用新型的驳岸是通过预先制作好的第一驳岸体I和第二驳岸体2插接形成的,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需要插接相应长度的驳岸,而且修筑时无需开挖,只要先将第一驳岸体I安装定位,再在相邻两第一驳岸体I之间叠放中间驳体21即可形成驳岸,施工快捷且省时省力,节省大量投资。
[002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第一驳岸体(I)和若干个第二驳岸体(2),所述第一驳岸体(I)和第二驳岸体(2) —隔一地间隔插接布置,所述第一驳岸体(I)包括基座(11)以及延伸于基座(11)上方的空心驳体(12),所述基座(11)上设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桩体(13),所述空心驳体(12)的内侧面为垂直面,空心驳体(12)为下宽上窄的倾斜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驳体(12)的空心部分填设有填充物(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驳岸体(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间驳体(21)叠设而成的,所述中间驳体(21)为实心驳体或空心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立体插接式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驳体(21)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其两侧形成有卡槽(211),所述第一驳岸体(I)的两侧具有与上述卡槽(211)对应的卡块(18),第一驳岸体(I)和中间驳体(21)通过卡块(18)与卡槽(211)的插接实现两者间的安装定位。
【文档编号】E02B3/06GK203855931SQ20142017904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胡子刚, 胡纯, 胡昕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