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包括底部支撑结构和固定在底部支撑结构上面的平台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位于海面之上平行设置的多层圆形平台,相邻两层平台之间通过筒形侧壁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筒形海上升压站,能够降低海上风荷载对升压站的外力作用,提高升压站的安全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施工设备要求低,节省海上作业时间,节约成本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力发电及潮流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阶段,我国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已建成海上风电场包括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和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由于距离陆地较近,此两处风电场升压站按照传统的方式建在岸边陆地上,而对于未来海上风电向深水发展,远离陆地,建设海上升压站势在必行。
[0003]现有海上升压站结构型式,基本借鉴海洋平台结构型式,采用导管架基础结构,上部采用三层或者多层海洋平台组块结构形式。在所述的多层平台上设置变电站设备、生活楼、控制室等,但是,多层平台多裸露设置,缺少必要的防护,使得相关设备容易受到海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荷载带来的外力,从而使得安全性降低。此外,导管架结构一般体型较大,结构复杂,结构较重,不易于建造和海上施工安装,而且由于体积大、结构重对海上运输和吊装船要求较高,增加了建造和施工成本。因此,这在我国目前海上风电施工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带来了挑战。
[0004]另一方面,对于导管架结构来说,多适用于相对较深水域,而对于浅水水域及潮间带风场来说目前仍缺少合适的升压站结构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使其能够降低海上环境因素对升压站的的影响,提高升压站的安全性,同时施工时可节约海上作业时间,节省成本,从而克服现有的升压站设备多裸露在外,缺少可靠防护以及施工繁琐等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筒形海上升压站,包括底部支撑结构和固定在底部支撑结构上面的平台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位于海面之上平行设置的多层圆形平台,相邻两层平台之间通过筒形侧壁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单个或多个竖直支撑,所述竖直支撑通过管桩固定在海底,所述竖直支撑的顶部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平台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下宽上窄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上设有靠船件及爬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上、中、下三层平台。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平台上设有生活楼和控制室。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层平台上设有变电站设备,所述变电站设备包括变压器及配电设备。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平台上设有防雷设备和吊装设备。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7](I)由于采用具有筒形侧壁的平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升压站能够降低海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荷载对升压站的外力作用,从而提高升压站的安全性。且平台结构在安装施工时可采用先陆上组装,再海上整体吊装的形式,可省节海上作业时间,节约成本。
[0018](2)相对于现有的大型导管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形式的底部支撑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施工设备要求低,节省海上作业时间,节省成本。
[0019](3)我国现阶段规划的海上风电场多数在30万kW左右,而且水深较浅,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筒形海上升压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升压站采用形式I的底部支撑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升压站采用形式2的底部支撑结构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包括底部支撑结构和固定在底部支撑结构上面的平台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位于海面之上平行设置的多层圆形平台,相邻两层平台之间通过筒形侧壁9密封连接。所述筒形侧壁9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通风窗或视窗等。
[0024]由于筒形侧壁9的设置,不仅外观美观,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升压站能够降低海上环境的影响,如风荷载对升压站的外力作用,提高升压站的安全性,同时在安装施工时对平台结构可采用陆上组装,海上整体吊装的方式,可以节约海上作业时间,节省成本。
[002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撑结构可以设置成以下两种形式:
[0026]如图1中所示的形式1,底部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下宽上窄的支撑柱81,所述支撑柱81的顶部与位于最下层的平台I连接,所述支撑柱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82。优选地,所述支撑柱8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材容易。该种形式的底部支撑结构通过其自身巨大的重量固定升压站平台,而且通过其较大底座82来抵抗外荷载带来的倾覆弯矩。具体实施安装时,可在规划好的场址位置预先平整海床,保证海床表面平缓,底部支撑结构在陆地上浇筑完毕,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运输驳船运输到风电场后,安装到预先平整好的场址位置。
[0027]如图2中所示的形式2,所述底部支撑结构采用单个竖直支撑8,所述竖直支撑8的底部通过钢管桩固定在海底,竖直支撑8的顶部固定在所述下层平台I的中央位置,下层平台I与竖直支撑8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竖直支撑8也可以采用多个。竖直支撑8的规格、数量及排布选择可依具体情况而定,以形成简化稳固的支撑基础。
[0028]相对于现有海上升压站采用导管架基础结构,上述结构大大简化了海上平台的基础结构,克服了导管架结构体型较大,结构复杂,结构较重,不易于建造和海上施工安装等不足,为陆上建造和海上施工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029]此外,为了满足维护人员和技术人员上下升压站的需要,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上设有靠船件及爬梯(图中未示出)。
[0030]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上、中、下三层平台。在每层平台布局上,可以在下层平台I上设置生活楼3和控制室4,预留爬梯通道孔并布置相关电缆。中层平台2上设置变电站设备5,所述变电站设备5包括变压器及配电设备,具体包括两台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设备、中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及站用变压器设备等。为保证平台安全及满足设备维护与更换的需要,最上层平台上设置防雷设备6和吊装设备7。
[0031]具体实施施工时,可在陆地建造组合完成多层平台,并且在陆地上安装完毕生活楼3、控制室4以及变电设备5,然后采用整体吊装法运输到施工现场,整体吊装安装,可节省海上作业时间,降低海上作业风险和难度。
[0032]整体安装完毕后,可在最上层平台上进行防雷装置6以及平台维护吊装设备7安装,最后可以进行电缆布线、设备调试等。
[0033]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升压站,结构简单,易于建造,易于海上运输和施工吊装,节省海上作业时间、节省成本。尤其是我国现阶段规划的海上风电场多数在30万kW左右,而且水深较浅,适用于此种结构的海上升压站。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筒形海上升压站,包括底部支撑结构和固定在底部支撑结构上面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位于海面之上平行设置的多层圆形平台,相邻两层平台之间通过筒形侧壁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单个或多个竖直支撑,所述竖直支撑通过管桩固定在海底,所述竖直支撑的顶部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平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下宽上窄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上设有靠船件及爬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包括上、中、下三层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平台上设有生活楼和控制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平台上设有变电站设备,所述变电站设备包括变压器及配电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形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上设有防雷设备和吊装设备。
【文档编号】E02B17/00GK203939014SQ201420287007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吴永祥, 贾法勇, 李明辉, 王婷 申请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