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16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包括进水模块和增压模块,所述进水模块为水箱进水模块或叠压进水模块;所述增压模块包括水泵,与水泵吸水口依次相连通的软接头、短节、闸阀、吸水母管;与水泵出水口依次相连通的软接头、弯头、止回阀、蝶阀、汇总干管、三通管、压力表管,本实用新型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方法,对自来水管网接口到水箱之间的进水部分、从水泵吸水管到用户管网接口之间的供水机组部分进行统一设计制造。由于通用性强,且所有零部件只要用两种开口规格的扳手即可以实现安装,因此,提高了效率且实用、美观。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来水增压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

【背景技术】
[0002]二次供水设备是在自来水依次管网与高层居民用户之间的增压供水机组,将一次管网用水存储于断流水箱或叠压罐内,再由二次供水系统的水泵增压,输出到需要用水的建筑内,以满足用水需求。
[0003]一般生产厂家只关注水泵供水机组的生产制造,且因不同流量、扬程的水泵大小不一,由于没有统一设计,不同水泵供水机组外观尺寸相差很多,单独一组供水机组安装在泵房内还算争气,当分区供水时,外观尺寸相差很多的供水机组都安装在同一泵房内时,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显得非常乱。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对断流水箱或叠压罐之前自来水进水部分的统一设计也并不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从自来水管网接口道用户管网接口之间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
[0006]经大量调查和工程实践发现,二次供水因空间、供电等条件所限,进入泵房的自来水管很少超过DN150,水泵供水机组采用32m3/h以下的最多。本实用新型以此为设计依据,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方法,对自来水管网接口到水箱之间的进水部分、从水泵吸水管到用户管网接口之间的供水机组部分进行统一设计制造。由于通用性强,且所有零部件只要用两种开口规格的扳手即可以实现安装,因此,提高了效率且实用、美观。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包括进水模块和增压模块,所述进水模块为水箱进水模块或叠压进水模块;所述增压模块包括水泵,与水泵吸水口依次相连通的软接头、短节、闸阀、吸水母管;与水泵出水口依次相连通的软接头、弯头、止回阀、蝶阀、汇总干管、三通管、压力表管。
[000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进水模块为单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其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蝶阀、Y型过滤器、电动阀门、水表前直管段、远传水表、水表后直管段、遥控浮球阀主体、水箱连接管件。
[0010]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进水模块为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其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蝶阀、Y型过滤器、电动阀门、水表前直管段、远传水表、水表后直管段、分水干管,所述分水干管连通两路管路,每路管路均包括蝶阀、遥控浮球阀主体、水箱连接管件。
[0011]在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压供水模块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蝶阀、Y型过滤器、倒流防止器、水表前直管段、远传水表、水表后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和叠压罐连接管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遥控浮球阀主体上设有依次与其相连接的遥控引压管和遥控浮球。
[0013]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模块还包括稳压罐,所述三通管与所述稳压罐之间依次连通有稳压罐进水蝶阀、进水管、排水管、排水阀门。
[0014]进一步的,吸水母管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还可以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设备。
[0015]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模块的吸水母管、汇总干管、与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的分水干管通用,且同种类水泵的零部件可互换使用。
[0016]进一步的,当多个增压模块的供水机组同时使用时,不同增压模块的各台水泵之间的轴线间距、吸水母管中心线距离、汇总干管中心线距离为一固定值。
[0017]更进一步的,使用32m3/h水泵及以下时,其水泵之间的轴线间距为550_,吸水母管中心线距离为900mm,汇总干管中心线距离为820mm。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9]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各个模块为标准化,模块化的,水箱进水模块和叠压进水模块之间的很多同管径管段都是通用的,检修更加方便;
[0020]2、32m3/h及以下流量的水泵机组的间距、吸水母管轴线位置、汇总干管轴线位置均固化为同一尺寸,这样设计有利于多供水机组同时使用时,保证大小不同水泵的吸水母管在同一轴线上,更加美观整齐;
[0021]3、增压模块的吸水母管、汇总干管和水箱进水模块的分水干管可以通用,并且同种类型水泵的零部件亦具有互换性,使得维修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单进水方式水箱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双进水方式水箱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叠压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泵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泵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罐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01-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102-蝶阀;103-Y型过滤器;104-电动阀门;105-水表前直管段;106_远传水表;107_水表后直管段;108_遥控浮球阀主体;109_水箱连接管件;1010-遥控引压管;1011-遥控浮球;1012_支架;
[0029]图2:201-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202_蝶阀;203_Y型过滤器;204_电动阀门;205-水表前直管段;206_远传水表;207_水表后直管段;208_分水干管;209_蝶阀;2010-遥控浮球阀主体;2011_水箱连接管件;2012_遥控引压管;2013_遥控浮球;2014_支架;
[0030]图3:301-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302_蝶阀;303_Y型过滤器;304_倒流防止器;305-水表前直管段;306_远传水表;307_水表后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308_叠压罐连接管件;309_支架;
[0031]图4:2-水泵;3-软接头;4-短节;5-闸阀;6_吸水母管;7_软接头;
[0032]图5:1_水泵槽钢基础;8-弯头;9_止回阀;10_蝶阀;11_汇总干管;
[0033]图6:12-三通管;13_压力表管;14_稳压罐槽钢基础;15_稳压罐;16_蝶阀;17-进水管;18_排水管及排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35]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主要涉及两种模块,分别是进水模块和增压模块,其中进水模块分水箱进水模块和叠压进水模块,水箱进水模块又进一步分别为单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和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
[0036]进水模块上安装有各种阀门和仪表,为了检修和仪表读数方便,进水模块均安装在距地面400mm高度的支架上。
[0037]此外,增压模块的供水机组以32m3/h流量的水泵为设计基准,固化各台水泵之间的轴线间距、吸水母管中心线距离、汇总干管中心线距离,其具体数值为:水泵之间的轴线距离优选为550mm,吸水母管中心线距离优选为900mm,汇总干管中心线距离优选为820mm。32m3/h以下流量的供水机组水泵间的轴线距离、各中心线均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在此覆盖范围内不论选用什么规格的水泵,在多供水机组同时使用时都能做到外观上整齐划一,美观整齐。
[0038]图1所示的为单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进水管路依次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101、蝶阀102、Y型过滤器103、电动阀门104、水表前直管段105、远传水表106、水表后直管段107、摇控浮球阀主体108、水箱连接管件109。
[0039]图2所述的为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进水管路依次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201、蝶阀202、Y型过滤器203、电动阀门204、水表前直管段205、远传水表206、
[0040]水表后直管段207、分水干管208、分水干管208往后分为两路,每一路上均设置有蝶阀209、遥控浮球阀主体2010、水箱连接管件2011。
[0041]其中,两种水箱进水模块中,其遥控浮球阀主体(108,2010)上均设置有与其依次连通的遥控引压管(1010,2012)和遥控浮球(1011,2013)。
[0042]图3为叠压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进水管路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连接的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301、蝶阀302、Y型过滤器303、倒流防止器304、水表前直管段305、远传水表306、水表后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307、叠压罐连接管件308。
[0043]从图1、图2、图3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各进水模块均安装在管托、槽钢构成的支架(1012,2014,309)上。
[0044]图4,5,6为增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安装在水泵槽钢基础I上的水泵2 ;与水泵吸水口依次连接的软接头3、短节4、闸阀5、吸水母管6,与水泵出水口依次连接的软接头7、弯头8、止回阀9、蝶阀10、汇总干管11、三通管12、压力表管13。
[004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压模块还包括稳压罐15。稳压罐槽钢基础14根据稳压罐15安装位置可以在水泵槽钢基础I的左侧或右侧相连接,稳压罐槽钢基础14上安装有稳压罐15,并且,三通管12与稳压罐15之间依次连通有稳压罐进水蝶阀16、进水管17、排水管及排水阀门18。当维护或检修稳压罐15时,关闭蝶阀16,打开排水管阀门,放掉稳压罐15内的水即可实现不影响用户用水检修稳压罐的目的。
[0046]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水母管6的一端或者两端可以设置紫外线消毒设备。
[0047]该供水集成的工作原理:水泵吸水母管6的水源来自水箱或叠压罐,水箱或叠压罐的水源由自来水管网经水箱进水模块或叠压进水模块弓I入。
[0048]水箱进水模式:水箱进水模块虽然分单进水方式和双进水方式,但工作原理相同。由图1、图2可见:自来水经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101,201)、蝶阀(102,202)、Y型过滤器(103,203)、电动阀门(104,204)、水表前直管段(105,205)、远传水表(106,206)进入水表后直管段(107,207);单进水方式再进入遥控浮球阀主体108、通过水箱连接管件109进入水箱;双进水方式则经分水干管208、分别进入两路检修蝶阀209,两路遥控浮球阀主体2010、通过两路水箱连接管件2011进入水箱。两种进水方式的遥控工作原理相同:当水箱低水位时,遥控浮球处于下垂位置,遥控引压管内压力较低,遥控浮球阀处于开启状态,当水位上升使遥控浮球抬高至遥控引压管内压力较高时,遥控浮球阀关闭,停止向水箱内供水。水箱水面随用水下降至低水位时进入下一进水循环。
[0049]叠压进水模式:自来水经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301、蝶阀302、Y型过滤器303、倒流防止器304、水表前直管段305、远传水表306、水表后带压力变送器直管段307,叠压罐连接管件308进入叠压罐。叠压罐内空气随水位上升被压缩,当叠压罐内压力与自来水压力平衡时停止向叠压罐内供水。
[0050]增压模块:供水机组通过吸水母管6与水箱或叠压罐相连,水流经过吸水母管6、闸阀5、短节4、软接头3、水泵2增压后,经软接头7、弯头8、止回阀9、蝶阀10、汇总干管11、三通管12与用户管路连接送出。当维护或检修某台水泵时,关闭闸阀、蝶阀,实现不停机检修;压力表管上连接有压力变送器用以稳定用户压力、电接点压力表在产生超压故障时报警或停机。
[0051]在增压模块设置有稳压罐的实施例中,增压后的水流另一路通过三通管、蝶阀、进水管、进入稳压罐。稳压罐的设立可以起到用户小流量用水时延缓水泵启动,达到进一步节能和消除水锤的作用。稳压罐槽钢基础与水泵槽钢基础采用分立式设计,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取消稳压罐组部分,灵活方便。
[0052]需要说明的是,增压模块的供水机组可单机组使用,也可多机组使用,多机组使用时,根据稳压罐排列方式不同可采用镜像安装方式和/或顺向安装方式。
[00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集成模块均为模块化、标准化的模块,两种水箱进水模块和叠压进水模块之间的很多同管径管段都是通用的;此外,增压模块的吸水母管、汇总干管和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的分水干管可以通用,同种类水泵的零部件亦具有相互更换的特性,便于后期进行维修。
[005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模块和增压模块,所述进水模块为水箱进水模块或叠压进水模块;所述增压模块包括水泵,与水泵吸水口依次相连通的软接头、短节、闸阀、吸水母管;与水泵出水口依次相连通的软接头、弯头、止回阀、蝶阀、汇总干管、三通管、压力表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进水模块为单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其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蝶阀、Y型过滤器、电动阀门、水表前直管段、远传水表、水表后直管段、遥控浮球阀主体、水箱连接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进水模块为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其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蝶阀、Y型过滤器、电动阀门、水表前直管段、远传水表、水表后直管段、分水干管,所述分水干管连通两路管路,每路管路均包括蝶阀、遥控浮球阀主体、水箱连接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压供水模块包括与自来水管网接口依次相连通的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蝶阀、Y型过滤器、倒流防止器、水表前直管段、远传水表、水表后带压力变送器的直管段和叠压罐连接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浮球阀主体上设有依次与其相连接的遥控引压管和遥控浮球。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模块还包括稳压罐,所述三通管与所述稳压罐之间依次连通有稳压罐进水蝶阀、进水管、排水管、排水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吸水母管的一端或者两端还可以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模块的吸水母管、汇总干管、与双进水方式水箱进水模块的分水干管通用,且同种类水泵的零部件可互换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当多个增压模块的供水机组同时使用时,不同增压模块的各台水泵之间的轴线间距、吸水母管中心线距离、汇总干管中心线距离为一固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二次供水的供水集成,其特征在于:使用32m3/h水泵及以下时,其水泵之间的轴线间距为550mm,吸水母管中心线距离为900mm,汇总干管中心线距离为820mm。
【文档编号】E03B7/07GK204080951SQ20142054598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秦俭, 田传慧 申请人:天津市华澄供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