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900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属于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所述的复合防渗墙包括混凝土防渗墙本体、软质有机防渗薄膜和防渗连接结构,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位于下部的土石方基础中,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位于上部的堆填围堰堰体中,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土石方基础与所述堆填围堰堰体的交接处,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
【专利说明】
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防渗墙,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属于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属于临时性挡水建筑物,为降低成本,大多数工程采用土石围堰,随着复合土工膜技术的发展,土石围堰常常采用复合土工膜心墙和地下混凝土防渗墙的组合型式进行围堰防渗,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节约投资。目前,围堰施工中,首先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渗墙的导向槽,进行防渗墙的施工,待防渗墙施工结束后,拆除防渗墙导向槽,再采用盖帽混凝土将复合土工膜与防渗墙连接起来。目前的施工方法并没有考虑混凝土导向槽的利用,不仅会延长施工工期,而且也造成材料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若盖帽混凝土与防渗墙之间连接不密实,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防渗效果,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所述的复合防渗墙包括混凝土防渗墙本体、软质有机防渗薄膜和防渗连接结构,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位于下部的土石方基础中,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位于上部的堆填围堰堰体中,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土石方基础与所述堆填围堰堰体的交接处,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由复合土工膜根据设计要求裁折而成。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导向槽、后浇混凝土盖帽和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与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通过所述的后浇混凝土盖帽防渗连接为一个整体。
[0007]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还包括定型支架,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位于连接处的一端呈勾形结构,所述的勾形结构通过所述的定型支架支撑在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内的后浇混凝土盖帽中。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定型支架包括多件M形的钢筋弯折小架,各件所述的钢筋弯折小架沿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的槽向均布在该先浇混凝土导向槽中的后浇混凝土盖帽内。
[0009]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与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薄膜的过渡处还设置有折叠的伸缩节。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设置一套防渗连接结构,将重复利用的原有混凝土防渗墙本体顶部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和后浇在堆填围堰堰体内的后浇混凝土盖帽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防渗墙,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渗体系,达到减少拆除先浇混凝土导向槽施工工序,并再次利用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作为复合防渗墙的一部分的目的。这样,由于围堰的施工过程中,不再需要拆除先浇混凝土导向槽,并充分利用了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来构成所述的复合防渗墙,从而不仅可以加快围堰的施工进度,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建造所述围堰的建造成本。同时,由于混凝土防渗墙本体与软质有机防渗薄膜之间是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渗体系的,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防渗效果好,达到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钢筋弯折小架的平面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为:混凝土防渗墙本体1、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防渗连接结构3、土石方基础4、堆填围堰堰体5、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后浇混凝土盖帽7、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定型支架9、勾形结构10、钢筋弯折小架11、伸缩节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所的复合防渗墙包括混凝土防渗墙本体1、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和防渗连接结构3,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位于下部的土石方基础4中,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位于上部的堆填围堰堰体5中,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位于所述土石方基础4与所述堆填围堰堰体5的交接处,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设置一套含有防渗连接结构3的复合防渗墙,由于位于下部的土石方基础4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与位于上部的堆填围堰堰体5中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是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的,从而可以有效的达到提高防渗效果的目的,进而同时达到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的目的。
[0015]借鉴现有技术中复合土工膜常常作为土石围堰的防渗心墙的技术,本申请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优先选用复合土工膜,并根据设计要求裁折而成。再结合现有技术在浇筑混凝土防渗墙本体时,需要事先浇筑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以及后序需要采用后浇混凝土盖帽7将所述的复合土工膜构成的防渗心墙浇筑到一起的特点,本申请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就包括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后浇混凝土盖帽7和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此时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当然可以是复合土工膜,同样也可以是其它的抗拉防渗的有机薄膜,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与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 一体成型,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通过所述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由于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中包含了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以及必须有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从而实现了将原有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顶部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重复利用来与和后浇在堆填围堰堰体5内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防渗的连接为一面整体的防渗墙,以达到减少拆除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施工工序,并再次利用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作为复合防渗墙的一部分的目的。这样,由于围堰的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拆除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并充分利用了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来构成所述的复合防渗墙,从而不仅可以加快围堰的施工进度,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建造所述围堰的建造成本,同时,由于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与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之间是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防渗效果好,达到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目的。
[0016]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即复合土工膜质地较软,为了保证其成形以及在后浇混凝土盖帽7时,不出现大的挤压错位甚至无法浇筑到所述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本申请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还包括定型支架9,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的位于连接处的一端呈勾形结构10,所述的勾形结构10通过所述的定型支架9支撑在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内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中。此时,所述定型支架9的优选结构为由多件M形的钢筋弯折小架11构成,并使各件所述的钢筋弯折小架11沿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的槽向均布在该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中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内。这样,既可以保证复合土工膜质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在所述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中形成勾形结构10的连接,以防止在堆填围堰堰体5时被轻易的从后浇混凝土盖帽7将其扯拉出来而失去连接。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上述的情况,并保证在在堆填围堰堰体5时在一定范围内的挤压时不会出损坏复合土工膜质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在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与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的过渡处还设置有折叠的伸缩节12。
[0017]根据上述结构的复合防渗墙,再借鉴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围堰堰体的施工方法,本申请便可以采用以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即所述的施工方法按下述施工顺序完成,首先在平整合格的土石方基础4上浇筑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然后再以该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为基础开挖混凝土防渗墙本体的浇筑槽,接着在所述的浇筑槽内浇筑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1,然后再将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与所述后浇混凝土盖帽7连接的接合面凿毛,并将事先预制好的定型支架9布置到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中,接着将勾形结构10的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支撑到所述的定型支架9上,最后浇筑所述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养护合格,这样便完成了一次所述复合防渗墙的施工工作。采用上述的施工方法,既可以省去清除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的工步,又可以通过凿毛的工序保证所述复合防渗墙的防渗连接,达到加快施工效率,提高防渗效果的目的。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复合防渗墙的结构,此时所述的伸缩节12采用在堆填所述的堆填围堰堰体5时同时折叠而成的方法。同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当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顶部有不合格的混凝土时,在凿毛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与所述后浇混凝土盖帽7连接的接合面的同时凿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本申请所述的复合防渗墙的建造质量。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防渗墙包括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和防渗连接结构(3),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位于下部的土石方基础(4)中,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位于上部的堆填围堰堰体(5)中,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位于所述土石方基础(4)与所述堆填围堰堰体(5)的交接处,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通过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由复合土工膜根据设计要求裁折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包括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后浇混凝土盖帽(7)和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与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本体(I) 一体成型,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与所述的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通过所述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防渗的连接为一个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连接结构(3)还包括定型支架(9),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位于连接处的一端呈勾形结构(10),所述的勾形结构(10)通过所述的定型支架(9)支撑在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内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型支架(9)包括多件M形的钢筋弯折小架(11),各件所述的钢筋弯折小架(11)沿所述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的槽向均布在该先浇混凝土导向槽(6)中的后浇混凝土盖帽(7)内。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用于水工围堰工程的复合防渗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过渡薄膜(8)与所述软质有机防渗薄膜(2)的过渡处还设置有折叠的伸缩节(⑵。
【文档编号】E02D5/18GK205712147SQ20162064311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发明人】张永清, 雷运华, 程保根, 蒲建平, 王会杰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