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84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基,特别是一种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沿海省份诸如滨海相冲击的平原地貌较多,软土地基较为普遍,该区域的地基土质通常都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渗透性差、强度低和厚度不均等特点,该类软土地基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即先将地基挖空,设置承台后进行回填,但是由于软土地址的土质松散,地面极易由于沉降不均匀而发生开裂、沉陷等现象,影响建筑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它能够缓解软土地基的地面不均匀沉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包括若干个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土地基结构还包括若干个呈梅花型分布设置在承台之间的地桩,所述承台上设置有水平铺设的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架设在地桩上。

在承台之间的设置梅花型布置的地桩,能够对承台之间的软土进一步进行加固,同时还能够将荷载通过地桩的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以减少地基变形,承台上设置钢筋组件架设在地桩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地桩移位,从而起到缓解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所述地桩的顶部具有桩帽,所述钢筋组件架设在桩帽上。桩帽可以增大地桩的承受面积,缓解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所述桩帽制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桩帽制作方便,且桩帽的正方形顶面与钢筋组件的接触面更广,能够更好的缓解软土地基地面的不均匀沉降。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所述承台呈矩形阵列排列。承台之间均匀有序排列,更有利于梅花型分布设置的地桩均匀有序布置,更好地起到防底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所述地桩为预制管桩。管桩的施工工期较短,质量控制容易,软土地基不易变形吗,场地污染及噪声较小。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相邻的地桩之间的间距d为2.5~3m。相邻的地桩指的是纵向相邻或横向相邻的地桩,上述数值设置能够兼顾软土地基的建筑成本及软土地基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效果。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所述钢筋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纵向钢筋和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相互垂直,且纵向钢筋架设在横向钢筋的上方。钢筋组件呈双层双向设置,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形,能够更好地抑制地桩移位。同理,也可将横向横筋架设在纵向钢筋的上方。

在上述的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中,所述钢筋组件为预制的钢筋网片。应用预制钢筋网片,使得工地的施工工期较短,同时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能够更好地抑制地桩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在承台之间的设置梅花型布置的地桩,能够对承台之间的软土进一步进行加固,同时还能够将荷载通过地桩的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以减少地基变形;

2、钢筋组件架设在承台和地桩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地桩移位,更好地起到缓解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3、采用预制管桩和预制钢筋网片,施工工期较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承台和地桩的设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铺设钢筋网片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承台;2、地桩;3、钢筋组件;4、纵向钢筋;5、横向钢筋;6、桩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防地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结构,包括若干个呈矩形阵列排列的承台1和若干个呈梅花型分布设置在承台1之间的地桩2,承台1上设置有水平铺设的钢筋组件3,钢筋组件3架设在地桩2上,钢筋组件3为预制的钢筋网片,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纵向钢筋4和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向钢筋5,纵向钢筋4和横向钢筋5相互垂直,且纵向钢筋4架设在横向钢筋5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的地桩2为预制管桩,相邻的地桩2之间的间距d为2.5~3m,优选值为2.8m。本实施例在承台1之间的设置梅花型布置的地桩2,能够对承台1之间的软土进一步进行加固,同时还能够将荷载通过地桩2的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以减少地基变形,承台1上设置钢筋组件3,并将钢筋组件3架设在地桩2后再浇筑混凝土地面,能够进一步抑制地桩2移位,从而起到缓解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具体结构如下,结合图3,地桩2的顶部设置有有长方体结构的桩帽6,钢筋组件3架设在桩帽6上。桩帽6可以增大地桩2的承受面积,便于钢筋组件3的铺设,并使得缓解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地桩2为预制管桩,相邻的地桩2之间的间距d为2.5~3m,优选值为2.8m。本实施例在承台1之间的设置梅花型布置的地桩2,能够对承台1之间的软土进一步进行加固,同时还能够将荷载通过地桩2的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以减少地基变形,承台1上设置钢筋组件3,并将钢筋组件3架设在地桩2后再浇筑混凝土地面,能够进一步抑制地桩2移位,从而起到缓解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