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386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疏浚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为满足港口发展的需要,需进行港区、航道的疏浚和陆域吹填造地工作。在吹填造地设计施工中存在着施工区易回淤、吹填区沉降量大、吹填标高难确定、流失严重等诸多难题。吹填过程中的流失量控制,是决定项目利润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降低流失量成为增加利润点的关键所在。

经由排泥管道排放至吹填区域的泥浆经沉淀后部分泥浆形成路域的基础,上层的水体需要泄放排出吹填区域之外。现有的疏浚、吹填施工工艺对泥浆的流失控制不力,大量的泥浆未经沉淀而跟随排水流出吹填区域,导致吹填流失量增大,延长了项目周期,降低了醒目利润。因此,开发一种控制吹填泥浆流失量的工艺,对疏浚和吹填施工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实现对吹填泥浆流失量的控制,极大地降低吹填泥浆的流失量,缩短项目工期,提升项目利润。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为吹填区域构建闸箱式泄水口的步骤;在吹填区域预设的泄水口处设置并排的闸箱,闸箱组的总宽度大于等于泄水口的宽度以对泄水口进行横向覆盖;在泄水口处设置泄水管的步骤;(2)横向并列设置多个泄水管,泄水管的内端连接至闸箱的底部、外端延伸至排水区域;(3)在泄水口前方设置不触底式拦泥屏的步骤;在吹填区域内设置围绕在泄水口内侧的弧形拦泥屏,拦泥屏包括支架及安装在支架上的滤布,滤布对泥浆进行过滤,截留的高浓度泥浆经充分沉淀后从滤布下方流动至溢流堰被阻挡沉淀,上层清水流出经泄水管排泄。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与现有的施工工艺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搭建“闸箱式泄水口和拦泥屏”的方式,实现对吹填泥浆流失量的有力控制。闸箱式泄水口令泄水水位控制容易,排水量稳定,且不易冲刷围堤。带有滤布的拦泥屏对泥浆进行过滤截留,极大地降低吹填泥浆的流失量,缩短项目工期,提升项目利润。

优选地:步骤(1)中,泄水口设置在远离吹填管道出口的位置。

优选地:步骤(1)中采用的闸箱由矩形框架和外覆板构成,外覆板安装固定在矩形框架的前部、左侧和右侧,矩形框架的顶部、底部和后部敞口。

优选地:单个闸箱的高度为2.8-3.2m,采用双层堆叠的方式搭建;底层闸箱箱底的标高为水平面以上3.0-3.2m。

优选地:步骤(2)中泄水管的管底标高为水平面以上3.2-3.5m。

优选地:拦泥屏的支架由毛竹材质的立柱和毛竹斜支撑构成,支架横向方向上由拉锚绳和两侧条石牵拉固定,滤布绑定安装在支架上,在滤布下缘设置有悬坠体。

优选地:滤布选取为复合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编织布三种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构成拦泥屏支架的毛竹立柱和毛竹斜支撑单根直径为12-15cm,长度为8-9m,相邻两毛竹之间的距离为0.5-0.8m。

优选地:毛竹立柱的下端垂直插入硬泥层内,毛竹斜支撑的下端以45°角斜插入拦泥屏后方的硬泥层内,毛竹立柱与毛竹斜支撑相接处采用绑丝绑定。

优选地:各泄水管的截面面积之和等于吹填管道截面面积之和的6-8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为吹填区域构建闸箱式泄水口的步骤;在吹填区域预设的泄水口处设置并排的闸箱,闸箱组的总宽度大于等于泄水口的宽度以对泄水口进行横向覆盖。

本步骤中,泄水口设置在远离吹填管道出口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加长泥浆流程,促进泥沙在吹填区域的沉淀。

进一步地,采用的闸箱由矩形框架和外覆板构成,外覆板安装固定在矩形框架的前部、左侧和右侧,矩形框架的顶部、底部和后部敞口。单个闸箱的高度为2.8-3.2m,优选为3m。采用双层堆叠的方式搭建;底层闸箱箱底的标高为水平面以上3.0-3.2m,优选为3.25m。上述堆叠的闸箱构成了集水井,水体进入集水井内再进行外泄。

(2)在泄水口处设置泄水管的步骤;横向并列设置多个泄水管,泄水管的内端连接至闸箱的底部、外端延伸至排水区域。

为保证泄水能力,各泄水管的截面面积之和等于吹填管道截面面积之和的6-8倍。具体计算样例为:

如投入2艘3500m3/h的绞吸挖泥船,吹填管道直径均为800mm。泄水口断面面积按照6倍于吹填管道断面面积计算,需要16组φ700mm的泄水管。

进一步地,每组泄水管长为39m(泄水口宽度约30m),由6节φ700mm×6000mm的钢管与一节φ700mm×3000mm的短节连接组成。

本步骤中,泄水管的管底标高为水平面以上3.2-3.5m,优选为3.5m。

(3)在泄水口前方设置不触底式拦泥屏的步骤;在吹填区域内设置围绕在泄水口内侧的弧形拦泥屏,拦泥屏包括支架及安装在支架上的滤布,滤布对泥浆进行过滤,截留的高浓度泥浆经充分沉淀后从滤布下方流动至溢流堰被阻挡沉淀,上层清水流出经泄水管排泄。

拦泥屏的支架由毛竹材质的立柱和毛竹斜支撑构成,支架横向方向上由拉锚绳和两侧条石牵拉固定,滤布绑定安装在支架上,在滤布下缘设置有悬坠体。

本实施例中,滤布选取为复合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编织布三种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构成拦泥屏支架的毛竹立柱和毛竹斜支撑单根直径为12-15cm,优选为13cm,长度为8-9m,优选为8.5m,相邻两毛竹之间的距离为0.5-0.8m,优选为0.6m。

本实施例中,毛竹立柱的下端垂直插入硬泥层内,毛竹斜支撑的下端以45°角斜插入拦泥屏后方的硬泥层内,毛竹立柱与毛竹斜支撑相接处采用绑丝绑定。

拦泥屏的搭建方式如下:

a)工前准备;

b)施工前进行测量定位,安排测量人员在白天高潮时坐浮体圆木绑扎的施工平台进行测量放线,对拦泥屏铺设轨迹线上每隔20m插杆定位,确定拦泥屏具体设置位置;

c)在测量人员确定的拦泥屏位置上做泥面厚度试验、泥层硬度试验,测量得到硬泥层的位置;

d)用长8.5m的φ13cm毛竹做毛竹立柱,人工垂直插入泥中,确保达到硬泥层,直至5个工人重力下压,毛竹立柱不下降为止;

e)如果毛竹顶部达不到标高要求,则对毛竹进行补接,补接绑扎紧密结实;

f)毛竹之间水平拉撑用φ13cm的毛竹,水面上相接处用8#国标铅丝平行绑扎;

g)毛竹斜支撑采用长8.5m的φ13cm毛竹以45°角斜插入拦泥屏后方泥层内,根部插入硬泥层;

h)待拦泥屏支架做好后在拦泥屏泥塘一侧绑扎单层竹笆,形成里面保护层;

i)竹笆外侧绑铺滤布,采用14#铅丝进行绑扎。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填流失控制施工工艺。包括(1)为吹填区域构建闸箱式泄水口的步骤;在吹填区域预设的泄水口处设置并排的闸箱,闸箱组的总宽度大于等于泄水口的宽度以对泄水口进行横向覆盖;(2)在泄水口处设置泄水管的步骤;横向并列设置多个泄水管,泄水管的内端连接至闸箱的底部、外端延伸至排水区域;(3)在泄水口前方设置不触底式拦泥屏的步骤;在吹填区域内设置围绕在泄水口内侧的弧形拦泥屏,拦泥屏包括支架及安装在支架上的滤布,滤布对泥浆进行过滤,截留的高浓度泥浆经充分沉淀后从滤布下方流动至溢流堰被阻挡沉淀,上层清水流出经泄水管排泄。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实现了对吹填泥浆流失量的控制,缩短了项目工期,提升了利润。

技术研发人员:邓宇;李凯;李春波;周志强;周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天航滨海环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天航南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4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