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河生态护滩块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17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河生态护滩块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护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生态河道护滩结构。



背景技术:

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目前常用的护滩结构主要有散抛块体、丁坝(顺坝)、软体排等,虽然这些结构型式已大量成功应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但从生态、绿色和环保的角度来看,上述结构型式多半采用的是半透水或不透水材料,它破坏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导致整个护滩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使河滩带丧失了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

正确处理好航道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发展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已经成为建设和谐长江和可持续发展长江的关键。因此研发既能发挥工程效果,又能体现生态、环保价值的新结构将会成为今后航道治理的一大主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内河生态护滩块体,采用该护滩块体形成的河道护滩结构不但具有护滩工程效果,还能体现较好的生态和环保价值。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河生态护滩块体,设有一个单块结构或二个单块结构;所述单块结构的顶部是敞开的,设有镂空底板及垂直固定在其两侧的左翼板和右翼板,在所述镂空底板上设有与其垂直固接、前后相邻的左横隔板和右横隔板,所述左横隔板的左侧与所述左翼板固接,在所述左横隔板的右侧与所述右翼板之间形成有右开口,所述右横隔板的右侧与所述右翼板固接,在所述右横隔板的左侧与所述左翼板之间形成有左开口;所述左横隔板和所述右横隔板将所述镂空底板上的空间隔成多个前后布置且相通的隔间,所述左开口和所述右开口是隔间连通口;在所述左横隔板、所述右横隔板、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右翼板上均设有镂空结构,在所述镂空底板上设有桩孔;当该内河生态护滩块体设有二个单块结构时,二个所述单块结构的顶部对接成一体,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隔间连通口左右交错布置。

所述左横隔板和所述右横隔板在与其平行的同一竖直面上投影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所述镂空底板采用“日”字型结构,在所述镂空底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块所述右横隔板,在所述镂空底板的中部设有一块所述左横隔板,在所述镂空底板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所述桩孔。

所述左横隔板、所述右横隔板、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右翼板镂空结构均为圆孔。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施工方面,结构制作过程简单,材料用量少,可大批量模块化生产,施工方便,节省工程投资,此外,块体通过木桩独立固定于滩体,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同时后期的更换修复方便快捷;2)功能方面:通过采用多重交错空间,使由本发明形成的该护滩结构能够有效地的减缓水流的流速,避免滩体受到水流的直接冲刷,同时促使上游来沙在护滩区域落淤。3)生态方面:三维透水结构,保证了水流与滩体的垂向连通性,进而使水-土-植物-生物能顺利的地进行能量物质的交换,上部左、右翼板与左、右横隔板将镂空底板上的空间隔成多重交错空间,为水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设有一个单块结构的本发明镂空底板着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倒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设有二个单块结构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主视图;

图6为图1的侧视图;

图7为应用本发明形成的第一种河道护滩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应用本发明形成的第二种河道护滩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应用本发明形成的第三种河道护滩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应用本发明形成的第四种河道护滩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镂空底板;1-1、桩孔;2-1、左翼板;2-2、右翼板;3-1、左横隔板;3-2、右横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10,一种内河生态护滩块体,设有一个单块结构或二个单块结构。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图6,所述单块结构的顶部是敞开的,设有镂空底板1及垂直固定在其两侧的左翼板2-1和右翼板2-2,在所述镂空底板1上设有与其垂直固接、前后相邻的左横隔板3-1和右横隔板3-2,所述左横隔板3-1的左侧与所述左翼板2-1固接,在所述左横隔板3-1的右侧与所述右翼板2-2之间形成有右开口,所述右横隔板3-2的右侧与所述右翼板2-2固接,在所述右横隔板3-2的左侧与所述左翼板2-1之间形成有左开口,所述左横隔板3-1和所述右横隔板3-2将所述镂空底板1上的空间隔成多个前后布置且相通的隔间,所述左开口和所述右开口是隔间连通口,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间连通口左右交错布置,在所述左横隔板3-1、所述右横隔板3-2、所述左翼板2-1和所述右翼板2-2上均设有镂空结构,用于透水、过鱼。左、右横隔板的数量需根据块体的大小以及水流条件而定,镂空结构的大小和布置需根据施工区的水流条件和鱼类的种类而定。在所述镂空底板1上设有桩孔1-1,用于固定上述内河生态护滩块体。

请参阅图3,当上述内河生态护滩块体设有二个单块结构时,二个所述单块结构的顶部对接成一体,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隔间连通口左右交错布置,形成一个内部具有多重交错空间的组合块体。

护滩块体的尺寸,需根据具体施工区的水流条件及水生物的种类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横隔板3-1和所述右横隔板3-2在与其平行的同一竖直面上投影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300mm。所述镂空底板1采用“日”字型结构,在所述镂空底板1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块所述右横隔板3-2,在所述镂空底板1的中部设有一块所述左横隔板3-1,在所述镂空底板1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所述桩孔1-1。所述左横隔板3-1、所述右横隔板3-2、所述左翼板2-1和所述右翼板2-2镂空结构均为圆孔。

在采用本发明形成护滩结构时,为了充分发挥护滩块体的防护功能和生态功能,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对于浅水区,水流条件相对较好,水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可以选择设有一个单块结构的块体进行布置,布置时可以底板朝下,也可以底板朝上,均可对滩体进行防护,同时为水生物提供不同的庇护栖息空间,请参阅图8和图10。对于重点防护区,水流条件较差,水生物种类繁多,可以选择设有二个单块结构的块体,或者将设有一个单块结构的块体和设有二个单块结构的块体交错布置,为各种水生物提供一个多重交错的栖息空间,请参阅图7和图9。将块体布置好后,用木桩或者混凝土桩对块体进行固定,桩插入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300mm。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河生态护滩块体,设有一个单块结构或二个单块结构;单块结构的顶部是敞开的,设有镂空底板及垂直固定在其两侧的左翼板和右翼板,在镂空底板上设有左横隔板和右横隔板,左横隔板的左侧与左翼板固接,在左横隔板的右侧与右翼板之间形成有右开口,右横隔板的右侧与右翼板固接,在右横隔板的左侧与左翼板之间形成有左开口;在左横隔板、右横隔板、左翼板和右翼板上均设有镂空结构,在镂空底板上设有桩孔;当该内河生态护滩块体设有二个单块结构时,二个单块结构的顶部对接成一体,且上下相邻的两个隔间连通口左右交错布置。采用本发明形成的河道护滩结构不但具有护滩工程效果,还能体现较好的生态和环保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马殿光;王浩;刘新;朱云飞;李华国;张华庆;李延伟;白静;邢岩;陈祎;赵永印;赵家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8.25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