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臭小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642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洁具。



背景技术:

日常卫生间排风通常采用开窗通风或吊顶排风方式,其中,开窗通风受室外环境影响导致确定性低且易影响周边房间,而吊顶排风方式使得臭气经过人员呼吸区域不能解决人员不适的状况。因此,在小便器处直接排风将减少臭气对使用者以及外界的影响。同时,公共建筑的卫生间排风换气次数要求达到10~15次,排风量较大。利用小便器排风的方式将大量减少卫生间的排风换气次数,从而达到减少排风装置容量以及降低能耗的效果。目前小便器除臭采用较多的是活性炭,离子等除臭方式,臭气通过除臭装置后回到卫生间内。其中,活性炭与潮湿的排风接触后将很快失效,使得使用时间大幅缩短而造成后期使用费用增大。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重新排至卫生间,对于使用者存在影响。因此,排风直接排至室外仍旧是较为节能健康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臭小便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然通风保证率低;吊顶排风影响人员舒适;排风风量大,增加能耗;活性炭使用成本较高及离子除臭对健康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排臭小便器,进水管与冲水腔上方连接,冲水腔上设有冲水槽,通风管道与冲水腔上方通过软管连接,在进水管与冲水腔连接处的旁边设置浮球,排风装置设置在通风管道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小便器的向人面设置红外传感器,传递信号至排风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排臭启闭开关控制排风装置、或者控制红外传感器。

本发明利用小便器的冲水腔以及冲水腔上的冲水槽作为排风通道,并设置排风管道与冲水腔相连,在进水管与冲水腔连接处的旁边设置浮球,经过软管后通过排风装置将臭气排至室外。由排臭启闭开关最终控制排风装置的运行。

在进水管与冲水腔连接处的旁边设置浮球,在排风时浮球不阻断排风通道,冲水时随水面上浮,封闭排风通道。

排风装置根据红外传感器发出的使用/非使用信号启用或者关闭。

实际工程中,软管与小便器接口完好,避免出现漏水。同时,能够解决预留排风管道接口与小便器的冲水腔体上方接口不对正的情况。

冲水槽使用计算软件模拟以及实验验证,即确保小风量下臭气有效排除的同时实现冲水的有效性。

由于排风量较小,排风管道尺寸小,管道可采用与水管相同的墙面开槽方式进行隐藏。保证卫生间的整体美观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扩展了冲水槽的功能,使原来仅出水的功能,扩展为同时具备排风的功能,有效排除臭气从而减少臭气对于使用者的影响。减少了常规公建卫生间设计中的排风量,达到减小排风装置初投资以及运行能耗的效果。相比其他采用离子除臭的方式,则避免了产生臭氧从而影响健康的隐患。浮球隔断排臭通道的运用,使得排风管道得以简化的同时避免了水进入排风管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小便器的示意图。

其中:冲水腔1,冲水槽2,浮球3,排风管道4,排风装置5,红外传感器7,排臭启闭开关8,软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冲水槽2,通过冲水腔1汇集后,通过浮球3处经过软管9后进入排风管道4,经排风装置5排至室外。排臭启闭开关8控制红外传感器7。排风装置5根据红外传感器7发出的使用/非使用信号启用或者关闭。由排臭启闭开关8最终控制排风装置的运行。

排臭启闭开关8可以在小便器或小便器房间内直接设置,在公共建筑内也可以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备领域的一种排臭小便器。技术方案为:一种排臭小便器,进水管与冲水腔上方连接,冲水腔上设有冲水槽,通风管道与冲水腔上方通过软管连接,在进水管与冲水腔连接处的旁边设置浮球,排风装置设置在通风管道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然通风保证率低;吊顶排风影响人员舒适;排风风量大,增加能耗;活性炭使用成本较高及离子除臭对健康影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韩磊峰;庄晓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3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