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684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渗井作为一种有效的排水设施,可以极大的缓解城市内涝,积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对于用于城市建设的渗井的研究、优化以及施工,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其现有的渗井形式以钢波纹管为主,但是依旧存在淤堵、渗流速度慢等问题,对于建立可持续性的渗井设施,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内涝问题,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渗井容易淤堵、渗流速度慢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包括渗滤池和玻璃钢管,玻璃钢管穿过渗滤池底层,其上端与渗滤池底层的上表面相平齐,下端一直延伸到地下砂层,渗滤池的底面上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布b,透水土工布b的上层铺设有滤料,滤料的上层铺设有过滤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渗滤池的上表面还依次铺设有滤网及透水土工布a,滤网铺设在透水土工布a的上面。

渗滤池的底面沿池壁向内设置有坡度,坡度为1-3度。

玻璃钢管至少为2根。

渗滤池的底面铺设有一层垫层,垫层厚度建议不低于2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的过滤层换填方便,不受地域及环境影响;玻璃钢管强度高、耐久性好、自重轻;经过下渗水的多层过滤后,可以有效保证对地下水的补充且无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功能,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透水土工布a,2.渗滤池,3.透水土工布b,4.过滤层,5.垫层,6.玻璃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渗滤池2和玻璃钢管6,玻璃钢管6穿过渗滤池2底面,其上端与渗滤池2底面的上表面相平齐,下端一直延伸到地下砂层,渗滤池2的底面上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布b3,透水土工布b3的上层铺设有滤料,所述滤料的上层铺设有过滤层4。

渗滤池2的上表面还依次铺设有滤网及透水土工布a1,滤网铺设在透水土工布a1的上面。

渗滤池2的底面沿池壁向内设置有坡度,坡度为1-3度。

玻璃钢管6至少为2根。

渗滤池2的底面铺设有一层垫层5,垫层5厚度建议不低于200mm。

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通过前期地质勘探,在建设区域,向下钻孔至砂层,所钻孔数不少于2个。

步骤2,把玻璃钢管6放置在对应孔洞中,作为疏水管。

步骤3,在玻璃钢管6上部附近设置混凝土(灰土)垫层,且垫层5不小于200mm.

步骤4,在垫层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渗井主体结构渗滤池,且渗井底面设置1-3度的坡度。

步骤5,在渗井结构底部设置透水土工布b,填充滤料,再添加过滤层4,继续向上填充滤料,然后再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1及滤网即可。

渗滤池2底面设置的坡度有利于水的渗漏,避免了积水的现象发生。

为适用于不同汇水面积的情况,保证渗井结构的安全稳定,并且考虑经济因素,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结构形式,当汇水面积过大时,适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汇水面积过小时,适用砌体结构。

基于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的发展及相关研究,该发明也已运用到实际工程,已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渗井结构示范工程。根据当地的土质条件,考虑了汇流面积及土体的承载力等影响因素,采用钢筋混凝土渗滤池及渗透井组合渗井结构形式应用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渗井建设中,已完成渗井施工图设计、主体结构浇筑、背景井施工等工作,并对渗井结构进行试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井结构渗透效率分别为2.7×10-3m/s、1.24×10-3m/s(试验结果受地下水位走势及监测点布置位置影响),目前现有渗井,其渗透速率一般为1×10-5m/s,该发明渗透效率较传统渗井提高100倍,表现出良好的透水效果。

由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钢筋混凝土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的玻璃钢管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且直接伸入到砂层,砂层是透水条件最好的土层,有利于水快速渗漏到地下深层,对于不同水质选取不同滤料,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促进了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可以直接补充到地下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滤池及渗井组合结构,包括渗滤池和玻璃钢管,玻璃钢管穿过渗滤池底层,其上端与渗滤池底层的上表面相平齐,下端一直延伸到地下砂层,渗滤池的底面上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布b,透水土工布b的上层铺设有滤料,滤料的上层铺设有过滤层。本发明过滤层换填方便,不受地域及环境影响,玻璃钢管强度高、耐久性好、自重轻;经过下渗水的多层过滤后,可以有效保证对地下水的补充且无污染。流量大的区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滤料池及多个玻璃钢管组合渗井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功能,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司建辉;赵侃;马越;邓朝显;梁行行;袁萌;赵恒;午泽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13
技术公布日:2018.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