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冲桩保护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82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冲桩保护套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施工船上的冲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冲桩保护套管。



背景技术:

自升式风电施工船也是一种海上平台。目前自升式风电施工船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非自航自升式风电施工船,这类船舶比较简单,船体就是一个简单的驳船,靠甲板绞车抛锚定位完成移船,工作时依靠锚机定位移船,调遣靠大型拖轮拖带。

第二类为自航自升式风电施工船,这类船舶配置有功率较大的推进系统,配备有动力定位系统,工作时依靠自身舵桨动力定位系统进行定位(不需抛锚)。该动力定位系统方案相对于甲板绞车抛锚定位方案来说具有定位时间短、效率高,也更安全,依靠自身也可航行调遣等优点。

现有风电施工船通过对桩腿施加上拔力,来实现拔桩。桩腿上拔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破坏桩靴上部土壤剪力、桩靴上部土壤重量和桩靴底部的吸附力,当插桩深度较大时吸附力占50%以上。

减少吸附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桩靴下表面设置冲孔,通过高压水将桩靴下的泥沙冲掉,从而将少吸附力,但是在冲洗时,桩靴下的泥沙由于收到冲压力的作用有些会被顺着冲孔流入到桩靴内或者堵住冲孔上冲洗管路,从而影响冲桩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高效的冲桩保护套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的冲桩保护套管,所述冲桩保护套管设置在桩腿下方,所述冲桩保护套管中间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桩腿上的冲洗口密封连接,所述冲桩保护套管两侧设有排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冲桩保护套管包括至少两组连接座和管体,所述管体水平设置在桩腿下方,每个连接座都竖直设置在桩腿与管体之间,连接座底端与管体连通,连接座顶端设有进水口,所述管体两侧设有排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和管体的截面为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和管体的截面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排水口上可拆卸地设有一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冲桩保护套管内设有对泥沙进行阻挡的阻挡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包括一个第一阻挡装置和至少一组第二阻挡装置,所述第一阻挡装置位于进水口下方,每组第二阻挡装置包括两个阻挡装置,这两个阻挡装置对称设置在第一阻挡装置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装置由若干层呈阵列分布的第一石块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阻挡装置由若干层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石块组成,相邻两个第二石块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第一石块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底端设有保护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在对桩靴下的泥沙进行冲洗时,保证了泥沙不会流入桩腿内,大大提高了冲桩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第一阻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阻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阻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阻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的冲桩保护套管100,其设置在桩腿下方,其中间设有进水口110,在其两侧设有排水口120。

冲桩保护套管100的进水口110与桩腿上的冲洗口密封连接,这样桩腿上冲洗管路喷出的水可通过进水口110流入到冲桩保护套管100内。

冲桩保护套管100两侧的排水口120是用于将进入冲桩保护套管100内的水进行分流,从冲桩保护套管100两侧排出。

这样,冲洗管路喷出的水经过冲桩保护套管100分流喷出后,即使有冲压回流,与水混合的泥沙也只能从两侧的排水口120流入到冲桩保护套管100内,而不会流入到桩腿内,从而不会造成管路堵塞,大大提高了冲桩效率。

冲桩保护套管100整体为倒T形,具体由至少两组连接座200和管体300 组成,管体300水平设置在桩腿下方。

连接座200分别竖直设置在桩腿与管体300之间,每个连接座200底端都与管体300连通,每个连接座200的顶端都设有进水口110,管体300两侧设有排水口120。

为了提高安装强度,在每个连接座200上设有加强板。

各个冲洗管路喷出的水首先会分别通过进水口110进入到连接座200内,然后再流入到与管体300内的中间部位,最后再分流到管体300两端,从排水口120排出。

连接座200和管体300的截面具体可为矩形或圆形。

另外,由于流入到连接座200内的水再流入到管体300进行分流时,冲洗水的冲压力会削弱,为了提高冲压力,在管体300与每个连接座200连接端面两侧的侧边上设有第一导流板。

第一导流板与管体300的夹角为120°~160°。

这样,连接座200内的水流入到管体300内时,首先会经过管体300与连接座200连接端面两侧的侧边上的第一导流板进行快速分流,这样可减少冲洗水的冲压力的削弱,从而提高冲洗水的冲压力。

虽然,冲洗管路喷出的水经过冲桩保护套管100分流喷出后,泥沙很难流入到桩腿内,但是会流入到冲桩保护套管100内,虽然泥沙的不断累积,会将冲桩保护套管100填满,这样会影响冲洗水的流通和会顺着连接座200流入到桩腿内。

本申请在冲桩保护套管100内还设有对泥沙进行阻挡的阻挡机构。

阻挡机构具体设置在管体300内,其包括一个第一阻挡装置400和至少一组第二阻挡装置。

第一阻挡装置400具体位于位于管体300与连接座200的接口处下方。

每组第二阻挡装置包括两个阻挡装置500,这两个阻挡装置500对称设置在第一阻挡装置400两侧。

这样,当混有泥沙的水从管体300两侧的排水口120流入到管体300内时,会依次经过阻挡装置500和第一阻挡装置400,阻挡装置500对和第一阻挡装置400会分别将水中的泥沙阻挡住,而阻挡后的水再次排出时,还可将阻挡在阻挡装置500和第一阻挡装置400外的泥沙冲出,这样使得管体300内也没有泥沙。

参见图3和图5,为了节约成本,第一阻挡装置400由若干层呈阵列分布的第一石块410组成,每个阻挡装置由若干层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石块510组成。

这样,泥沙会被第一石块410和第二石块510阻挡在外,只有水才能从相邻两个第一石块410或第二石块510之间的间隙流入或流出。

为了,提高冲洗水的冲压力,第二石块510的直径小于第一石块410的直径,且相邻两个第二石块510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第一石块410之间的距离。

这样,冲洗水在经过分流时首先会进入间距大的第一阻挡装置400,然后再经过距离小的阻挡装置500,而由于第一石块410的直径较大,将之间的间隙也大,这样分流时,水压的削弱就会很小。

再者,为了提高阻挡效率,每个第二石块510的安放位置刚好位于两个第一石块410之间,这样泥沙会依次经过第二阻挡装置和第一阻挡装置400的层层阻挡。

参见图4和图6,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一阻挡装置400和阻挡装置500的另一种结构方式,第一阻挡装置400具体包括若干层右下为上安放的第一堆积板 600,每层堆积板600板上匀距设有若干个石块安放环610,每相邻两个石块安放环610之间连接有加强筋620,这样第一石块410可分别安放在各个石块安放环610内。

同样,阻挡装置500具体包括若干层右下为上安放的第二堆积板700,每层第二堆积板700板上匀距设有若干个石块安放环710,每相邻两个石块安放环710之间连接有加强筋720,这样第二石块510可分别安放在各个石块安放环710内。

这样,通过上述实施,可提高第一阻挡装置400和阻挡装置500的整体强度,防止有第一石块410或第二石块510被水冲散。

另外,为了提高过滤效率,相邻两层的第一堆积板600,其中一层上的每个石块安放环610刚好位于另一层上的各个相邻两个石块安放环610之间的间隙,同样,相邻两层的第二堆积板700,其中一层上的每个石块安放环710刚好位于另一层上的各个相邻两个石块安放环710之间的间隙。

再者,第一阻挡装置400和阻挡装置500的石块堆放,也可任意堆放,只需能阻挡泥沙即可。

为了进一步提高冲洗水的冲压力,本申请在第一阻挡装置400与阻挡装置 500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阻挡装置500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导流板。

另外,参见图1,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以及提高的水的冲击力,管体300 两端的出水口120上分别设有孔板121,孔板121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孔板 121通过法兰与管体300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再者,为了防止将冲桩保护套管100压坏,在管体300底端可设有一保护垫。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