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雨污混排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994发布日期:2018-09-14 21:29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城镇河流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适用于雨污混排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河流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许多城镇出现了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镇发展和居住生活品质和健康。消灭劣ⅴ类水体和城镇河道黑臭,已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此,对雨水排放口的混排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处理须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消减排放口的入河污染。同时,又需要避免对汛期排涝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雨污混排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对排放口不同时段排出的水体分别处理,旱天污水收集后外排处理、初期雨水就地原位处理、后期雨水直接通过廊道溢流入河,有效截流和削减排放口入河污染物,实现河道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有机统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雨污混排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所述的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沿河道岸线的护岸外侧设有的第一侧壁,以及沿第一侧壁外侧设有的第二侧壁,所述的护岸与第一侧壁之间构成第一廊道,所述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构成第二廊道,所述的第一侧壁的高度高于第二侧壁的高度,以实现第一廊道至第二廊道的第一级跌水曝气,所述的第二侧壁的高度高于河道水面的高度,以实现第二廊道至河道水面的第二级跌水曝气,所述的第一廊道与雨水排放口及污水管网相连通,用于收集和排放旱天的混接污水,所述的第二廊道用于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处理。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第一廊道底部还设有护底结构。

所述的第一廊道的底部和内壁上还设有防渗膜,用于防止污水渗入河道及河床土地。

所述的第二廊道的底部和内壁上铺设有多介质的渗滤材料。

所述的第二廊道内种植有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以构成人工湿地。

所述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所述的水生植物之间间隔设有推流曝气设备和微孔爆气设备。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排放口混接混排的旱天污水后外排处理,同时,能有效收集雨水排放口排出的初期雨水,通过沉淀、渗透、过滤、吸附、曝气、生物降解等措施提升初雨水质,解决雨水排放口排出水体污染河道的技术难题,对于消除河道劣v类水质及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构造沿河廊道,形成截流污水外排处理,提供净化初期雨水空间,并且不影响河道防洪除涝的基本功能;排放口排出雨水在从第一廊道和第二廊道溢流的过程中,利用廊道之间和河道水位之间的高差,实现跌水曝气功能;利用河道管理范围,具有不额外占地、初期雨水原位处理的优点,适用于处理受城镇已建雨水排放口排水污染影响的河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岸2.雨水排放口3.第一廊道4.水生植物5.第二廊道6.曝气设备7.油排系统8.第二侧壁9.第一侧壁10.渗滤材料11.护底结构12.河床13.防渗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城镇现有雨污混排的雨水排放口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能够对雨污混排污水在旱天进行截流,并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其包括在排放口外侧沿河道岸线设置的廊道,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收集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廊道,用于收集旱天混接污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或排至旁路湿地、设备做净水处理。

第二廊道,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在廊道内经生物净化处理后再排至河道。

所述的第一廊道包括第一侧壁、护底结构、防渗膜、抽排设施,所述的第一廊道的第一侧壁位于排放口外侧,沿河道岸线平行布置,所述护底结构设置在第一侧壁和河道的护岸之间,位于第一廊道的底部;所述防渗膜设置在第一廊道的底部表面及内壁表面,防止收集的旱天污水渗漏,底部表面是指护底结构的表面,内壁表面是指护岸的外表面和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的第一侧壁、护底结构和河道的护岸共同形成沿河的第一廊道。所述河道的护岸包括沿河道岸线布置的现有护岸或新建护岸。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廊道内还设置有抽排系统,所述抽排系统设置在第一廊道的内部,用于将收集的旱天污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或旁路净水处理设施。

所述的第二廊道包括第二侧壁、生态渗滤系统、人工湿地和曝气系统,所述的第二廊道的第二侧壁,位于第一廊道的第一侧壁的外侧,沿第一侧壁布置;所述的生态渗滤系统铺设于第二廊道的底部和第二侧壁的内侧,通过采用多介质的渗滤材料,达到沉淀、渗透、吸附、生物固定、植物根系降解吸收等作用,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所述的人工湿地,是指在第二廊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构建沟塘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过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所述的曝气系统,是指在第二廊道中的水生植物之间间隔布置推流曝气和微孔曝气设备,辅助性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和好氧微生物的活力。

所述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构成了所述的第二廊道,所述的第二廊道通过设有的生态渗滤系统、人工湿地和曝气系统共同组成初期雨水的蓄排水空间和净水处理空间。

降雨期间,当收集水量超过第一廊道容积,则污水从第一廊道的第一侧壁顶部溢流至第二廊道,利用第一廊道和第二廊道的第二侧壁之间的高差,起到第一级跌水曝气的作用。进一步地,当收集水量超过第二廊道容积,污水从第二廊道的第二侧壁顶部溢流至河道,利用第二廊道的第二侧壁与河道水面的高差,起到第二级跌水曝气的作用。

所述的收集处理系统通过利用河岸范围,构造沿河的第一廊道,通过第一廊道收集排放口排出的旱天污水,集中转排至附近市政污水管网,若附近无市政污水管网,可在河道附近布置湿地或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至河道。降雨期间,第二廊道收集从第一廊道顶部溢流的初期雨水,在第二廊道中通过沉淀、渗透、吸附、生物固定、植物根系降解吸收、曝气等作用净化雨水水质。当排放口排出后期雨量超过第二廊道的蓄水空间,则直接从第二廊道顶部溢流至河道。

所述的收集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截流和削减雨水排放口污染物,首先沿岸第一廊道收集旱天污水并集中排出处理。然后第二廊道对初期雨水截流后,在廊道中通过多种净化措施提高初期雨水水质。同时,雨水在从第一廊道和第二廊道溢流过程中,利用廊道之间和河道水位之间的高差,实现跌水曝气功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城镇河流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适用于雨污混排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护岸与第一侧壁之间构成第一廊道,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构成第二廊道,所述的第一侧壁的高度高于第二侧壁的高度,以实现第一廊道至第二廊道的第一级跌水曝气,所述的第二侧壁的高度高于河道水面的高度,以实现第二廊道至河道水面的第二级跌水曝气。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排放口混接混排的旱天污水后外排处理,同时,能有效收集雨水排放口排出的初期雨水,对于消除河道劣V类水质及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具有显著的效果;提供净化初期雨水空间,并且不影响河道防洪除涝的基本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陈峰;王莉;蔡小芳;薛露肖;徐浩;韩国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4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