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3151发布日期:2018-12-08 08:0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利血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其感染力强,传播环节多,流行范围广。钉螺是血吸虫最大的病源载体,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实践证明,控制钉螺扩散可有效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钉螺的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它的远距离扩散主要是借助水流进行,钉螺可附着在枯枝残叶等水面漂浮物上,随水漂流,也可在水底受水流作用而发生推移运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钉螺还可以在水中发生悬移运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越来越多,引水工程引水量也逐步增加,这大大增加了钉螺从疫区向非疫区扩散的风险,例如已经建成的引江济汉工程和正在建设的引江济淮工程均存在血吸虫病扩散风险。水利血防工程是指水利工程中为防螺、灭螺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钉螺通过引水工程扩散是水利血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的水利血防工程措施尤其是沉螺池、防螺拦网和中层取水等阻螺技术在控制钉螺扩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常规的水利血防工程措施都是在没有船舶通行的渠道中实施的。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一些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还具有通航功能,由于船舶在河渠中来往,造成传统的阻螺技术在引水工程的中端(即引水河渠的主干线)难以实施。目前,在跨流域通航引水工程中水利血防工程措施都是放在通航引水工程的首端或末端,主要措施包括:对进口段河岸进行边坡硬化,在通航引水工程的进口设置沉螺池,在通航引水工程的末端即各个支渠上设置防螺拦网,等等。这些水利血防工程措施涉及的范围一般较广,管理成本较高,钉螺突破防线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水利血防工程措施无法在跨流域通航引水工程的中端进行除螺防螺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包括地势较低的平原运河和位于流域分水岭地区的山区运河,在山区运河上设有两个船闸,在这两个船闸之间的山区运河海拔高程最高处设有一条补水渠道,补水渠道与补水水源地相连通;设有一条与山区运河相并联的引水渠道,在引水渠道上依次设有泵站和除螺池,除螺池内设有拦污浮筒和防螺拦网。

优选的,所述除螺池的平均宽度和水深是所述引水渠道的平均宽度和水深的3倍以上。

优选的,所述除螺池设有两个,以便可以轮换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另外设置一条与山区运河相并联的引水渠道的方法将通航引水工程的通航功能和引水功能在流域分水岭地区分割开来,负责通航的山区运河所需通航水量来自于流域分水岭地区,不需要除螺,避免了在通航运河上进行除螺处理的困难,通航引水工程所引水流全部通过所述的引水渠道来输送,除螺防螺只需要在引水渠道上的除螺池中进行,防范范围小,管理成本低,防范风险小。

2、本发明中的除螺池采用了拦污浮筒水面拦截、池底沉降、防螺拦网池尾拦截等组合式除螺措施,上下结合,前后照顾,既保证了对钉螺的有效清除,又减轻了防螺拦网的垃圾堵塞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1-2-平原运河,2-泵站,3-除螺池,4-防螺拦网,5-引水渠道,6-拦污浮筒,7-1、7-2-船闸,8-补水渠道,9-补水水源地,10-山区运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包括地势较低的平原运河1-1、1-2和位于流域分水岭地区的山区运河10,另外在流域分水岭地区开挖一条与山区运河10相并联的引水渠道5,与引水渠道5并联的山区运河10河底的海拔高程在整个运河中是最高的,在山区运河10上设置两个船闸7-1、7-2,在两个船闸7-1、7-2之间的山区运河10的海拔高程最高处设有一条补水渠道8,补水渠道8与补水水源地9相连通,补水水源地可9以是水位较高的水库或湖泊,也可以是水位较高的山区河流;在引水渠道5上依次设有泵站2和除螺池3,除螺池3内设有拦污浮筒6和防螺拦网4;除螺池3的平均宽度和水深是所述引水渠道5的平均宽度和水深的3倍以上。

图1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水流从引水河流进入平原运河1-1,在必要时可采用水泵抽水以提升运河水位,水流一路流向流域分水岭地区,在这里水流通过引水渠道5翻越流域分水岭地区再流向下游的平原运河1-2,最终进入需要补水的河流,完成引水任务。通航引水工程所引水流全部通过除螺池3进行除螺处理,在引水渠道5上设有泵站2,水流被提升后流入除螺池3,除螺池3既宽又深,水流变得平缓,水中较重的垃圾和部分钉螺将沉降到池底,在除螺池3水面上设有拦污浮筒6,水中的漂浮物以及吸附其上的钉螺将被拦截下来,剩下漏网的钉螺将被除螺池3末端的防螺拦网4拦截下来。由于防螺拦网4的过水面积较大,因此拦污的水流阻力较小。这样的除螺池3可以设置两个,以便可以交替使用。当一个除螺池3运行较长时间后,可以暂停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底清淤、回收水面垃圾或更换防螺拦网4。船舶借助于运河上的船闸7-1、7-2来实现通行,在流域分水岭地区采用从山区河流或水库等高海拔的补水水源地9引水的方法来补充山区运河10通航所需水量,水流从山区运河10的中端流向两侧的平原运河1-1、1-2,从根本上防止了钉螺沿着通航水流一路迁移。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通航引水工程的除螺设计,包括地势较低的平原运河和位于流域分水岭地区的山区运河,在山区运河的海拔高程最高处设有一条补水渠道,补水渠道与补水水源地相连通;设有一条与山区运河相并联的引水渠道,在引水渠道上依次设有泵站和除螺池,所述除螺池内设有拦污浮筒和防螺拦网。本发明中山区运河起到通航作用,通航引水工程所引水流全部通过所述的引水渠道来输送,避免了在通航运河上进行除螺处理的困难。本发明具有管理成本低,防范风险小等优点,适合在需要防范血吸虫病扩散风险的通航引水工程上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肖柏青;张政;刘诗语;王路遥;鞠汶倩;戴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