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1760发布日期:2019-02-19 19:2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量的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工程边坡,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致使出现了大量的次生裸地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对这些工程边坡的防护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大量使用的工程边坡防护措施有:1)框架锚杆(1)防护;2)土工格式植草护坡;3)植被混凝土护坡;4)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5)浆砌片石护坡等。

针对于高陡的工程边坡,目前大量采用的框架锚杆技术进行防护,由于为保证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其截面尺寸较大,使用大量混凝土材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自然环境的美观,生态恢复难以进行;传统挂网施工使用的多为金属网,耐久性差,对周围土体影响很大,阻碍了边坡植被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边坡坡面影响小且防护效果好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坡面进行初步处理:对拟修复的坡面进行平整处理,清除坡面上的浮石;

步骤2、在清理后的坡面设置锚杆,使锚杆的一端嵌固在边坡坡面内部,另一端伸出边坡土体表面;

步骤3、在坡面底端修筑挡墙;挡墙内开设与边坡坡面连通的排水通道;

步骤4、沿边坡坡面由上至下铺设防护网,使得防护网通过锚杆悬挂在距离坡面表面4cm-6cm处;

步骤5、向边坡坡面喷射土壤基质,使喷射的土壤基质覆盖整张防护网从而在边坡坡面形成生态防护体系。

进一步,步骤2中锚杆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步骤:a、在边坡表面钻设锚杆孔,锚杆孔在坡面上呈交错状设置;b、锚杆插入至锚杆孔内,并向锚杆孔内注入水泥砂浆,使得锚杆固定于锚杆孔内。

进一步,锚杆孔深度为30cm,锚杆孔的孔径为3cm-4cm。

进一步,相邻锚杆孔之间距离为40cm-60cm。

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土壤基质包括绿化基材、纤维以及种植土,且三者体积比例分别为绿化基材:纤维种:植土=20%:40%:40%。

进一步,所述绿化基材包括肥料、保水剂、粘合剂、团粒剂、酸度调节剂和消毒剂。

进一步,所述种植土采用农田地表粉碎风干,再经过10mm筛孔的滤筛筛取而得。

进一步,所述防护网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采用加锚杆的防护网防护,边坡防护效果好,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且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在边坡表面形成灌木、草本植物的生态防护体系,对边坡的绿化效果好,对环境友好,有效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1至图2中所示附图表及分别表示为:1-锚杆,2-挡墙,3-排水通道,4-防护网,5-土壤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坡面进行初步处理:对拟修复的坡面进行平整处理,清除坡面上的浮石;

步骤2、在清理后的坡面设置锚杆1,使锚杆1的一端嵌固在边坡坡面内部,另一端伸出边坡土体表面;

步骤3、在坡面底端修筑挡墙2;挡墙2内开设与边坡坡面连通的排水通道3;

步骤4、沿边坡坡面由上至下铺设防护网4,使得防护网4通过锚杆1悬挂在距离坡面表面4cm-6cm处;

步骤5、向边坡坡面喷射土壤基质5,使喷射的土壤基质5覆盖整张防护网4从而在边坡坡面形成生态防护体系。

防护网4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玄武岩纤维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强,对土壤性质无影响,可有效的增加边坡绿化恢复能力。施工前预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并运送至施工现场,在边坡表面搭建施工平台。对边坡的浮石以及其他杂物进行清除,避免对施工的影响;依据施工图纸测量,确定钻孔位置,通过钻机在边坡坡面钻设锚杆孔,锚杆孔呈交错装设置;其锚杆孔的深度为30cm,孔径为3cm-4cm,钻孔间距为40cm-60cm;上层锚杆孔与下层锚杆孔之间的距离为40cm-60cm;锚杆孔钻设完成后,用风钻杆进行吹沙作业,保证孔内的干净,以确保锚杆1能顺利安装到位;将锚杆1的一端放入锚杆孔内,通过注浆机向锚杆孔内灌注水泥砂浆,边捣固边灌注砂浆,防止锚杆孔内有空气,影响锚杆1质量;锚杆1的另一端露出边坡土体表面10cm,作为锚固点,便于对防护网4的挂接;锚杆1可采用钢管,成本低,其长度为40cm;然后在边坡底部修筑挡墙2,挡墙2厚度为0.5m-0.75m,高度为0.5m-0.75m,在挡墙2的内部开设有与边坡相连通的排水通道3,从而便于将边坡上的积水通过排水通道3排出,避免积水对边坡土体浸湿而造成的边坡崩塌;进而将防护网4挂设在锚杆1上露出的端部,可通过扎丝绑扎固定;锚杆1上的悬挂位置距离坡面4cm-6cm;当防护网4挂设固定牢靠后,通过喷锚机向边坡喷射土壤基质5,土壤基质5采用分层喷播,第一层厚度为4cm-6cm,作为基层稍稍覆盖防护网4,第二层喷播厚度为5cm,作为面层覆盖锚杆1。

本发明中,土壤基质5包括绿化基材、纤维以及种植土,且三者体积比例分别为绿化基材:纤维种:植土=20%:40%:40%。绿化基材是植被种子生长发育,根系发展的基体,绿化基材由肥料、保水剂、粘合剂、团粒剂、酸度调节剂和消毒剂组成。纤维在维系植物组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种植土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助于植被的快速生长;种植土采用农田地表粉碎风干,再经过10mm筛孔的滤筛筛取而得。

以上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采用加锚杆的防护网防护,边坡防护效果好,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在表面形成灌木、草本植物的生态防护体系,对边坡的绿化效果好,对环境友好,有效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坡面进行初步处理:对拟修复的坡面进行平整处理,清除坡面上的浮石;步骤2、在清理后的坡面设置锚杆,使锚杆的一端嵌固在边坡坡面内部,另一端伸出边坡土体表面;步骤3、在坡面底端修筑挡墙;挡墙内开设与边坡坡面连通的排水通道;步骤4、沿边坡坡面由上至下铺设防护网,使得防护网通过锚杆悬挂在距离坡面表面4cm‑6cm处;步骤5、向边坡坡面喷射土壤基质,使喷射的土壤基质覆盖整张防护网从而在边坡坡面形成生态防护体系;采用加锚杆的防护网防护,边坡防护效果好,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在表面形成灌木、草本植物的生态防护体系,对边坡的绿化效果好,有效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经;闫世杰;诸洲;曹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0.26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