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7382发布日期:2020-06-26 20:1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道井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下水道井盖、通信井盖、管网井盖等均为井盖直接盖在底座上,路面清扫尘土、垃圾和雨水冲刷尘土、垃圾直接落入下水道,每年雨季前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疏通下水道,增加了城市运营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它包括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该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包括下水道底座、垃圾尘土沉淀筐、下水道井盖;

所述下水道底座固定安装在下水道井口上;所述下水道底座包括长方形底座框,该长方形底座框的内壁下部设置有长方形框形凸台,该长方形框形凸台内壁四周形成长方形通水口;

所述垃圾尘土沉淀筐包括长方形盒体,该长方形盒体的顶端面四周设置有向外侧方向凸出的长方形凸台框,该长方形凸台框与下水道底座的长方形框形凸台相配合;所述长方形盒体的顶端面为开口状,该长方形盒体的底端面为封闭状,该长方形盒体的四周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一;

所述下水道井盖包括长方形盖板,该长方形盖板与下水道底座的长方形框形凸台相配合;所述长方形盖板的板面上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二。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道井盖的厚度与垃圾尘土沉淀筐的长方形凸台框的厚度之和与垃圾尘土沉淀筐中的长方形凸台框的顶面到垃圾尘土沉淀筐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长方形盒体内壁两侧顶部设置有水平状u形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一、漏水孔二的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它采用垃圾尘土沉淀筐,既能让雨水快速流入下水道,又能使路面尘土、垃圾落入垃圾尘土沉淀筐内沉淀,防止了路面尘土、垃圾流入下水道;极大地方便了环卫工人或者维修人员间隔一段时间,打开井盖,将垃圾尘土沉淀筐抬出,倒掉尘土和垃圾,放回继续使用,减少了下水道疏通的工作量;其还可以用于城市通信、管网等井盖的防尘土等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水道底座;11、长方形底座框;12、长方形框形凸台;13、长方形通水口;2、垃圾尘土沉淀筐;21、长方形盒体;22、长方形凸台框;23、漏水孔一;24、u形把手;3、下水道井盖;31、长方形盖板;32、漏水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它包括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该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包括下水道底座1、垃圾尘土沉淀筐2、下水道井盖3;

所述下水道底座1固定安装在下水道井口上;

所述下水道底座1包括长方形底座框11,该长方形底座框11的内壁下部设置有长方形框形凸台12,该长方形框形凸台12内壁四周形成长方形通水口13;

所述垃圾尘土沉淀筐2包括长方形盒体21,该长方形盒体21长宽尺寸略小于长方形通水口13,方便长方形盒体21穿插过长方形通水口13;所述长方形盒体21的顶端面四周设置有向外侧方向凸出的长方形凸台框22,该长方形凸台框22与下水道底座1的长方形框形凸台12相配合;所述长方形盒体21的顶端面为开口状,该长方形盒体21的底端面为封闭状,该长方形盒体21的四周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一23;

所述下水道井盖3包括长方形盖板31,该长方形盖板31与下水道底座1的长方形框形凸台12相配合;所述长方形盖板31的板面上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二32。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道井盖3的厚度与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长方形凸台框22的厚度之和与垃圾尘土沉淀筐2中的长方形凸台框22的顶面到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长方形盒体21内壁两侧顶部设置有水平状u形把手24。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一23、漏水孔二32的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由下水道底座1、垃圾尘土沉淀筐2、下水道井盖3组成。下水道底座1先固定在下水道井口上,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长方形盒体21穿插过长方形通水口13至下水道底座1的下方,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长方形凸台框22放置在下水道底座1内侧的长方形框形凸台12上。

本设计中的水道井盖3放置在下水道底座1的长方形框形凸台12上,盖在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长方形凸台框22上。由于下水道井盖3的厚度与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长方形凸台框22的厚度之和与垃圾尘土沉淀筐2中的长方形凸台框22的顶面到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因此,下水道井盖3与长方形凸台框22置在长方形框形凸台12上,水道井盖3的顶面与下水道底座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设计中,垃圾尘土沉淀筐2上半部四周设有漏水孔一23,方便雨水及时流入下水道;垃圾尘土沉淀筐2下半部为半封闭空间,路面尘土、垃圾流入下水道井盖3后落入垃圾尘土沉淀筐2内沉淀,有效放置尘土及垃圾落入下水道。

本设计中,长方形盒体21内壁两侧顶部设置有水平状u形把手24,方便取拿。

本设计中,漏水孔一23、漏水孔二32的形状为长方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几何形状。

本设计中,垃圾尘土沉淀筐2,既能让雨水快速流入下水道,又能使路面尘土、垃圾落入垃圾尘土沉淀筐内沉淀,防止了路面尘土、垃圾流入下水道。环卫工人或者维修人员间隔一段时间,打开井盖,将垃圾尘土沉淀筐抬出,倒掉尘土和垃圾,放回继续使用,减少了下水道疏通的工作量。

本设计该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可以根据下水道口的形状设计成圆形、长方形等,垃圾尘土沉淀筐可以注塑成型,也可以是薄板冲压成型。本设计的应用范围还可以用于城市通信、管网等井盖的防尘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它采用垃圾尘土沉淀筐,既能让雨水快速流入下水道,又能使路面尘土、垃圾落入垃圾尘土沉淀筐内沉淀,防止了路面尘土、垃圾流入下水道;极大地方便了环卫工人或者维修人员间隔一段时间,打开井盖,将垃圾尘土沉淀筐抬出,倒掉尘土和垃圾,放回继续使用,减少了下水道疏通的工作量;其还可以用于城市通信、管网等井盖的防尘土等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该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包括下水道底座(1)、垃圾尘土沉淀筐(2)、下水道井盖(3);

所述下水道底座(1)固定安装在下水道井口上;所述下水道底座(1)包括长方形底座框(11),该长方形底座框(11)的内壁下部设置有长方形框形凸台(12),该长方形框形凸台(12)内壁四周形成长方形通水口(13);

所述垃圾尘土沉淀筐(2)包括长方形盒体(21),该长方形盒体(21)的顶端面四周设置有向外侧方向凸出的长方形凸台框(22),该长方形凸台框(22)与下水道底座(1)的长方形框形凸台(12)相配合;所述长方形盒体(21)的顶端面为开口状,该长方形盒体(21)的底端面为封闭状,该长方形盒体(21)的四周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一(23);

所述下水道井盖(3)包括长方形盖板(31),该长方形盖板(31)与下水道底座(1)的长方形框形凸台(12)相配合;所述长方形盖板(31)的板面上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二(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井盖(3)的厚度与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长方形凸台框(22)的厚度之和与垃圾尘土沉淀筐(2)中的长方形凸台框(22)的顶面到垃圾尘土沉淀筐(2)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盒体(21)内壁两侧顶部设置有水平状u形把手(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一(23)、漏水孔二(32)的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道井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下水道防尘土井盖,它包括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该下水道防尘土井盖本体包括下水道底座、垃圾尘土沉淀筐、下水道井盖;它采用垃圾尘土沉淀筐,既能让雨水快速流入下水道,又能使路面尘土、垃圾落入垃圾尘土沉淀筐内沉淀,防止了路面尘土、垃圾流入下水道;极大地方便了环卫工人或者维修人员间隔一段时间,打开井盖,将垃圾尘土沉淀筐抬出,倒掉尘土和垃圾,放回继续使用,减少了下水道疏通的工作量;其还可以用于城市通信、管网等井盖的防尘土等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