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7978发布日期:2020-06-02 20:3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山塘等蓄水体众多,为满足山塘紧急放空的需要,一般在山塘底部设放水涵管用于放空山塘。专利cn200920065178中介绍了对于目前常用的山塘放空装置放水山塘时,需派人潜入塘底搬开放涵管进水口的闸板。由于塘底水温较低,且工作人需在承受较大水压的情况下工作,作业风险较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操作人员零风险放空蓄水体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蓄水体中的台阶结构和放水通道,所述台阶结构包括沿台阶结构坡度方向x设置的多级台阶,至少两级台阶上开设有与放水通道连通的放水口,所述放水口用于将蓄水体中的水排入所述放水通道中;开设有放水口的台阶上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放水口的阀门,所述放水通道的下端与位于所述蓄水体下游的渠道连通。

相对传统的蓄水体放水装置,在蓄水体内增设台阶,在台阶踏步的不同高程平台设多级进水口与放水管连通,当遇紧急情况需放空蓄水体时,只需依次打开不同高程台阶上的进水口,待蓄水体水位降至前一级高程时,再打开下一级进水口的盖板。无需在蓄水体内水位最高时潜入塘底工作,可保证零风险安全放空蓄水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为确保蓄水体中的水通过各级放水口顺畅流入放水通道中,所述放水通道的长度方向与台阶结构的坡度方向x平行,所述放水通道埋设于所述台阶结构的下部中。优选放水口与放水通道通过竖向管连接。

为便于台阶结构安装固定以及蓄水体中的水从放空至下游,所述台阶结构的上部与蓄水体的壁面或所述蓄水体中的挡水坝体固定。

为便于蓄水体中的水从挡水坝体的上游放空至下游,所述放水通道通过一置于蓄水体底部的过水管与蓄水体下游的渠道连通。

为减小放水通道中的水对塘底的冲刷,所述放水通道与过水管通过置于蓄水体底部的第一消力结构连通。

为减小过水管中的水流对下游渠道的冲刷,所述过水管与所述渠道通过蓄水体下游的第二消力结构连通。

所述过水管与第二消力结构连通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过水管移位的镇墩。

所述第一消力结构为消力井;所述第二消力结构为消力井或消力池。

为进一步防止过水管移位,所述蓄水体的底部设于用于固定所述过水管的基座。

所述第一消力结构上开设有用于将蓄水体中的水排入第一消力结构中的进水孔,所述第一消力结构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孔的闸门。用于最后一级放空蓄水体中的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需派人下潜至塘底工作的情况,保证了零风险放空蓄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山塘放水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山塘放水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放水通道与进水口连通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水管与基座固定的剖面图。

图例说明:1、挡水坝体;2、台阶结构;3、放水口;4、放水通道;5、第一消力结构;6、进水孔;7、过水管;8、基座;9、镇墩;10、第二消力结构;11、渠道;12、蓄水体;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该蓄水体12为山塘,放水装置包括位于山塘中的台阶结构2、放水通道4、第一消力结构5、过水管7、基座8和第二消力结构10。

本实施例中,台阶结构2的上部与山塘中的挡水坝体1固定。台阶结构2包括沿台阶结构坡度方向x设置的多级台阶,放水通道4为长度方向与台阶结构的坡度方向x平行且埋设于台阶结构2的下部中的管道。至少两级台阶上开设有与放水通道4连通的放水口3,放水口3用于将山塘中的水排入放水通道4中。如图3所示,开设有放水口3的台阶上设有打开或关闭放水口3的阀门13。平时用阀门13盖住放水口3保证塘内蓄水,放水时打开阀门13,该阀门13优选为混凝土盖板。

放水通道4的下端、第一消力结构5、过水管7、第二消力结构10和位于蓄水体12下游的渠道11依次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消力结构5为消力井,下游的第二消力结构10为消力池。

塘内水均通过过水管7经下游第二消力结构10(消力池)消能后放至下游渠道11,过水管7可为混凝土预制管或钢管。

放水口3与放水通道4间通过竖向管连接,竖向管可为塑料管或者混凝土预制管,且与放水通道4材质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座8设于山塘的底部,基座8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过水管的槽,过水管7平卧于基座8的槽中,过水管7与第二消力结构10连通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过水管7移位的镇墩9。

本实施例中,第一消力结构5上开设有用于将山塘中的水排入第一消力结构5中的进水孔6,第一消力结构5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孔6的闸门。该进水孔6作为最后一级放空山塘的进水口。

利用本实施例的放水装置紧急放空山塘中的水的过程为:

当遇紧急情况需放空山塘时,工作人员首先打开第一级(最高高程)进水口的阀门,待塘内水位降至第一级进水口高程时,再打开第二级进水口的阀门。依次类推,直至打开消力井前部的闸门,从而放空山塘。装置只需工作人员逐级打开踏步上的进水口阀门,无需在塘内水位最高时潜入塘底工作,可保证零风险安全放空山塘。

以上所述,仅是

本技术:
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蓄水体(12)中的台阶结构(2)和放水通道(4),所述台阶结构(2)包括沿台阶结构坡度方向(x)设置的多级台阶,至少两级台阶上开设有与放水通道(4)连通的放水口(3),所述放水口(3)用于将蓄水体(12)中的水排入所述放水通道(4)中;开设有放水口(3)的台阶上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放水口(3)的阀门(13),所述放水通道(4)的下端与位于所述蓄水体(12)下游的渠道(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通道(4)的长度方向与台阶结构的坡度方向(x)平行,所述放水通道(4)埋设于所述台阶结构(2)的下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2)的上部与蓄水体(12)的壁面或所述蓄水体(12)中的挡水坝体(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通道(4)通过一置于蓄水体(12)底部的过水管(7)与蓄水体(12)下游的渠道(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通道(4)与过水管(7)通过置于蓄水体(12)底部的第一消力结构(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7)与所述渠道(11)通过位于所述蓄水体(12)下游的第二消力结构(1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7)与第二消力结构(10)连通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过水管(7)移位的镇墩(9)。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力结构(5)为消力井;所述第二消力结构(10)为消力井或消力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体(12)的底部设于用于固定所述过水管(7)的基座(8)。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力结构(5)上开设有用于将蓄水体(12)中的水排入第一消力结构(5)中的进水孔(6),所述第一消力结构(5)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孔(6)的闸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蓄水体的放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蓄水体中的台阶结构和放水通道,所述台阶结构包括沿台阶结构坡度方向x设置的多级台阶,至少两级台阶上开设有与放水通道连通的放水口,所述放水口用于将蓄水体中的水排入所述放水通道中;开设有放水口的台阶上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放水口的阀门,所述放水通道的下端与位于所述蓄水体下游的渠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无需操作人员在塘内水位最高时潜入塘底工作,可保证零风险安全放空山塘。

技术研发人员:孟亚运;窦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