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8254发布日期:2020-08-28 15:0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在我国有许多河流是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水库坝前泥沙淤积问题是水库建设必然要面对的难题,因为入库后水流趋缓,上游来水中夹带的泥沙将沉降、淤塞库容,所以缩短水库的使用寿命,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效益的发挥,还会带来灾害,甚至也会导致水库失效报废。现有排沙装置在吸取口安装旋转装置,旋转装置需要通过电机带动,比较消耗能源,因此设计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非常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包括排泥沙管、竖管、纱网、旋转杆和第一轴承,所述排泥沙管的上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竖管,所述竖管的顶部开口处焊接设置有纱网,所述排泥沙管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侧表面左侧套接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一焊接杆,所述旋转杆的左侧焊接设置有搅泥沙装置,所述竖管的内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旋转杆的中央表面上下端均焊接设置有多根搅动杆,所述旋转杆的右侧外表面焊接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二焊接杆,所述旋转杆的右端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桨的右端内部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搅泥沙装置包括有十字杆、横杆和尖状凸起,所述十字杆远离中心端的左侧表面均焊接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多个尖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且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均为防水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焊接杆分别焊接于排泥沙管的内部表面左侧上下端,所述第二焊接杆分别焊接于排泥沙管的内部表面右侧上下端。

优选的,所述搅动杆的长度与旋转杆的半径之和小于排泥沙管的内侧半径。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焊接于搅泥沙装置的十字杆的右侧表面中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设置有螺旋桨,水从排泥管的左侧往右侧流动时,通过水流带动螺旋桨旋转,螺旋桨带动旋转杆旋转,从而使得旋转杆带动搅泥沙装置旋转,使得搅泥沙装置搅动水库底部的泥沙,使得泥沙从排泥沙管的左侧流入,达到排泥沙的效果,不需要电机带动搅泥沙装置,使得更加节能。

2、该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设置有竖管和搅动杆,当水利工程中的排泥较多导致沙管左侧被泥沙堵塞时,通过竖管的设置使得水从竖管进入排泥沙管内,水带动螺旋桨旋转使得旋转杆上下表面的搅动杆旋转,使得排泥沙管内的泥沙被搅动杆,从排泥沙管右侧排出,有效的防止排泥沙管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泥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排泥沙管,2-竖管,3-纱网,4-旋转杆,5-第一轴承,6-第一焊接杆,7-搅泥沙装置,701-十字杆、702-横杆、703-尖状凸起、8-第一电磁阀,9-搅动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焊接杆,12-螺旋桨,13-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包括排泥沙管1、竖管2、纱网3、旋转杆4和第一轴承5,排泥沙管1的上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竖管2,竖管2的顶部开口处焊接设置有纱网3,排泥沙管1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旋转杆4,旋转杆4的外侧表面左侧套接设置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一焊接杆6,旋转杆4的左侧焊接设置有搅泥沙装置7,竖管2的内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旋转杆4的中央表面上下端均焊接设置有多根搅动杆9,旋转杆4的右侧外表面焊接设置有第二轴承10,第二轴承10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二焊接杆11,旋转杆4的右端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桨12,排泥沙管1的右端内部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搅泥沙装置7包括有十字杆701、横杆702和尖状凸起703,十字杆701远离中心端的左侧表面均焊接设置有横杆702,横杆702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多个尖状凸起703。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3均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且第一电磁阀8与第二电磁阀13均为防水电磁阀,为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3提供电源。

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杆6分别焊接于排泥沙管1的内部表面左侧上下端,第二焊接杆11分别焊接于排泥沙管1的内部表面右侧上下端,使得旋转杆4可通过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0旋转。

本实施例中,搅动杆9的长度与旋转杆4的半径之和小于排泥沙管1的内侧半径,使得搅动杆9不会刮到排泥沙管1的内侧表面,使得旋转杆4不会卡住,导致旋转杆4无法旋转。

本实施例中,旋转杆4焊接于搅泥沙装置7的十字杆701的右侧表面中央,使得搅泥沙装置7沿着十字杆701的中央旋转,使得更好的搅动泥沙。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时,首先将装置安装好,将排泥沙管1的左侧安装于水利工程内侧底部,且竖管2处于水利工程内侧,将排泥沙管1的右侧贯穿于水利工程的坝体处,需要排泥沙时,通过开启第一电池阀8和第二电池阀13,第一电池阀8开启使得水从竖管2处进入到排泥沙管1内,再从排泥沙管1的右侧流出,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螺旋桨12旋转,螺旋桨12旋转带动旋转杆4在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0内旋转,旋转杆4旋转带动搅动杆9转动和搅泥沙装置7旋转,搅动杆9能搅动排泥沙管1内的泥沙,使得能保证排泥沙管1不会堵塞,搅泥沙装置7搅动使得对水利工程内侧的底部的泥沙进行搅动,使得泥沙从排泥沙管1处排出,然后关闭第一电池阀8,使得更好的排出水利工程内侧底部的泥沙。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包括排泥沙管(1)、竖管(2)、纱网(3)、旋转杆(4)和第一轴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沙管(1)的上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竖管(2),所述竖管(2)的顶部开口处焊接设置有纱网(3),所述排泥沙管(1)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外侧表面左侧套接设置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一焊接杆(6),所述旋转杆(4)的左侧焊接设置有搅泥沙装置(7),所述竖管(2)的内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所述旋转杆(4)的中央表面上下端均焊接设置有多根搅动杆(9),所述旋转杆(4)的右侧外表面焊接设置有第二轴承(10),所述第二轴承(10)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二焊接杆(11),所述旋转杆(4)的右端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桨(12),所述排泥沙管(1)的右端内部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

所述搅泥沙装置(7)包括有十字杆(701)、横杆(702)和尖状凸起(703),所述十字杆(701)远离中心端的左侧表面均焊接设置有横杆(702),所述横杆(702)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多个尖状凸起(7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3)均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且第一电磁阀(8)与第二电磁阀(13)均为防水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杆(6)分别焊接于排泥沙管(1)的内部表面左侧上下端,所述第二焊接杆(11)分别焊接于排泥沙管(1)的内部表面右侧上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杆(9)的长度与旋转杆(4)的半径之和小于排泥沙管(1)的内侧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4)焊接于搅泥沙装置(7)的十字杆(701)的右侧表面中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泥沙管道,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排泥沙管、竖管、纱网、旋转杆和第一轴承,其特征在于,排泥沙管的上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竖管,竖管的顶部开口处焊接设置有纱网,排泥沙管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的外侧表面左侧套接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上下表面均焊接设置有第一焊接杆,旋转杆的左侧焊接设置有搅泥沙装置承。本实用新型水从排泥管的左侧往右侧流动时,通过水流带动螺旋桨旋转,螺旋桨带动旋转杆旋转,从而使得旋转杆带动搅泥沙装置旋转,使得搅泥沙装置搅动水库底部的泥沙,使得泥沙从排泥沙管的左侧流入,达到排泥沙的效果,不需要电机带动搅泥沙装置,使得更加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政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2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