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5695发布日期:2020-08-07 19:3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后浇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室底板结构中后浇带处渗漏水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

常规底板后浇带在混凝土隐蔽后易发生渗漏,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后浇带底部的垫层在两侧结构荷载的作用下,垫层发生了断裂,这使得地下水从后浇带位置渗出;且由于后期的后浇带混凝土隐蔽过程中由于底部水压较大,使得在混凝土终凝前地下水沿混凝土或施工缝位置渗透并形成了渗水通道,由此造成了后期后浇带位置处渗漏;2、在留置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污水、垃圾、浮渣不可避免的汇入位于低处的后浇槽内,由于上述物质很难从槽内清出,导致后浇混凝土与先浇结构混凝土间结合较差,且由于积水难以排净而导致后浇混凝土实际强度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

本技术:
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上述防渗水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后浇带底部设置底板加强层结构,以增强后浇带底部的抗压能力,从而确保后浇带结构的防水性和抗裂性。本发明中底板加强层可与垫层形成双层保护结构,以防止常规技术中垫层断裂现象的产生;

2)、本发明中对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进行100%凿毛,并随后加挂双层铅丝网,从而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先浇底板混凝土的牢固结合,以降低施工缝处渗漏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后浇带的防水质量;

(3)本发明中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形成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对后浇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垫层;2、横向加强筋;3、纵向加强筋;4、底板加强层;5、钢板止水带;6、底板;7、后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的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浇筑形成垫层1(由c15混凝土浇筑形成);

步骤二:在垫层1上绑扎底板加强层钢筋(包括横向加强筋2及纵向加强筋3),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加强层4(由砼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的混凝土浇筑形成);

步骤三:在底板加强层4上绑扎底板钢筋,随后在预留后浇带两侧预埋钢板止水带层5,再在预留后浇带两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6(由砼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的混凝土浇筑形成);

步骤四:对两侧底板6中相对朝向预留后浇带的一侧混凝土的表面进行100%凿毛,随后在其上加挂双层铅丝网(图中未显示),最后在底板6间浇筑形成后浇带7。

本发明中通过在后浇带7的底部设置底板加强层4,以增强后浇带7底部的抗压能力,从而确保后浇带7的防水性和抗裂性。

本发明中底板加强层4可与垫层1形成双层保护结构,以防止常规技术中垫层断裂现象的产生。

本发明中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在水中7d的限制膨胀率≥2.5x10-4,空气中21d的限制干缩率≤2.0x10-4)浇筑形成后浇带.需要说明的是,浇筑后浇带7时两侧底板6中混凝土龄期需≥60天。

本发明中通过100%凿毛处理,配合双层铅丝网的加挂,从而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先浇底板混凝土的牢固结合,以降低施工缝处渗漏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后浇带的防水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浇筑形成垫层;

步骤二:在垫层上绑扎底板加强层钢筋,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加强层;

步骤三:在底板加强层上绑扎底板钢筋,随后在后浇带两侧预埋钢板止水带,再在后浇带两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

步骤四:对两侧底板中相对朝向后浇带的一侧混凝土的表面进行100%凿毛,随后在其上加挂双层铅丝网,最后在底板间浇筑形成后浇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底板加强层钢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及纵向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形成后浇带,且浇筑时两侧底板中混凝土龄期≥60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水中7d的限制膨胀率≥2.5x10-4,空气中21d的限制干缩率≤2.0x10-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垫层由c15混凝土浇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底板加强层由砼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的混凝土浇筑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底板由砼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的混凝土浇筑形成。

8.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施工方法制备形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上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浇筑形成垫层;在垫层上绑扎底板加强层钢筋,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加强层;在底板加强层上绑扎底板钢筋,随后在预留后浇带两侧预埋钢板止水带层,再在预留后浇带两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对两侧底板中相对朝向预留后浇带的一侧混凝土的表面进行100%凿毛,随后在其上加挂双层铅丝网,最后在底板间浇筑形成后浇带。本发明中在后浇带底部设置底板加强层结构,以增强后浇带底部的抗压能力,从而确保后浇带结构的防水性和抗裂性。本发明中底板加强层可与垫层形成双层保护结构,以防止常规技术中垫层断裂现象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黄轶;杨志军;张帆;金坤;赵海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7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