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3808发布日期:2021-03-12 13:1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顺利施行,需要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参与。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涉及生态稳定性、生态可塑性及稳态转化等多种生态学理论。

在一些公园内通常会设置人工水池,由于这些人工水池中的水位死水,因此水质很容易变差,并且水体上容易滋生浮萍,造成水体内氧含量降低,而现有的浮萍打捞方式主要是人工打捞或打捞船进行打捞,这些打捞方式都存在打捞效率低、耗费劳动力大的问题,因此

本技术:
设置了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水体表面的浮萍打捞方式效率低、耗费劳动力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吸收箱,所述吸收箱的外圆周壁上通过若干连板分别与若干支撑板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呈圆环形排列,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浮板,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打捞结构,所述打捞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支撑板上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其中一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和齿轮箱,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转动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转动柱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刷毛,所述吸收箱上设置有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用于吸收刷毛上打捞的浮萍。

优选的:所述收集结构包括设置于吸收箱外壁的气泵、以及贯穿吸收箱侧壁的若干吸气管,所述气泵通过通气管与吸收箱内部连通,所述吸气管与罩体连接,若干所述罩体分别正对若干打捞结构中的刷毛。

优选的:所述罩体的下端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滤口,该滤口用于将刷毛上的浮萍挡下。

优选的:所述吸收箱的内壁设置有一层滤网,且滤网位于通气管和吸气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若干倾斜的太阳能发电板,该太阳能发电板用于给用电部件供电。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为圆盘形,所述安装架在吸收箱的正上方,且安装架的底部面积大于吸收箱的顶部面积。

优选的:所述吸收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工控机和控制面板、蓄电池,所述工控机分别与蓄电池、控制面板、伺服电机、气泵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连接,用于给蓄电池供电。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柱转动,通过转动柱上的刷毛能够将飘浮于河面上的浮萍打捞起来,并且通过设置的气泵、通气管、吸收箱、吸气管和罩体能够将刷毛上的浮萍吸入吸收箱内;

通过设置的滤口能够将刷毛上不易吸收的浮萍刮下,然后再被吸收进入吸收箱;

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给伺服电机和气泵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中部分部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中部分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部分部件的截面图。

其中:吸收箱10、连板11、支撑板20、浮板30、打捞结构40、定位板41、齿轮箱42、伺服电机43、转动柱44、刷毛45、收集结构50、气泵51、通气管52、吸气管53、罩体54、滤口55、滤网56、太阳能发电板60、安装架61、定位柱62、电控箱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吸收箱10,所述吸收箱10的外圆周壁上通过若干连板11分别与若干支撑板20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20呈圆环形排列,每个所述支撑板20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浮板30,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20之间设置有打捞结构40,所述打捞结构40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支撑板20上的定位板41,两个所述定位板41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44,其中一所述定位板41上设置有伺服电机43和齿轮箱42,所述伺服电机43的输出轴与齿轮箱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箱42的输出端与转动柱4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转动柱44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刷毛45,所述吸收箱10上设置有收集结构50,该收集结构50用于吸收刷毛45上打捞的浮萍。

优选的:所述收集结构50包括设置于吸收箱10外壁的气泵51、以及贯穿吸收箱10侧壁的若干吸气管53,所述气泵51通过通气管52与吸收箱10内部连通,所述吸气管53与罩体54连接,若干所述罩体54分别正对若干打捞结构30中的刷毛45。

优选的:所述罩体54的下端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滤口55,该滤口55用于将刷毛45上的浮萍挡下。

优选的:所述吸收箱10的内壁设置有一层滤网56,且滤网56位于通气管52和吸气管53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20上设置有定位柱62,所述定位柱62与安装架61连接,所述安装架61上设置有若干倾斜的太阳能发电板60,该太阳能发电板60用于给用电部件供电。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61的底部为圆盘形,所述安装架61在吸收箱10的正上方,且安装架61的底部面积大于吸收箱10的顶部面积。

优选的:所述吸收箱10的顶部设置有电控箱70,所述电控箱70内设置有工控机和控制面板、蓄电池,所述工控机分别与蓄电池、控制面板、伺服电机43、气泵51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60与蓄电池连接,用于给蓄电池供电。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在使用时,当太阳能发电板60吸收到太阳能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充电后,给伺服电机43和气泵51供电,伺服电机43通过齿轮箱42带动转动柱44转动,近而带动刷毛45转动,刷毛45经过水面后将水面上的浮萍捞起,然后转送至罩体54,并且罩体54上的滤口能够将刷毛45上的浮萍刮下,气泵51能够通过通气管52、吸收箱10、吸气管53和罩体54形成气流,使得刷毛45和滤口55刮下的浮萍被吸入吸收箱10内,并且吸收箱10内的滤网56能够防止浮萍进入通气管5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吸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箱的外圆周壁上通过若干连板分别与若干支撑板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呈圆环形排列,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浮板,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打捞结构,所述打捞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支撑板上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其中一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和齿轮箱,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转动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转动柱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刷毛,所述吸收箱上设置有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用于吸收刷毛上打捞的浮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结构包括设置于吸收箱外壁的气泵、以及贯穿吸收箱侧壁的若干吸气管,所述气泵通过通气管与吸收箱内部连通,所述吸气管与罩体连接,若干所述罩体分别正对若干打捞结构中的刷毛。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下端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滤口,该滤口用于将刷毛上的浮萍挡下。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箱的内壁设置有一层滤网,且滤网位于通气管和吸气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若干倾斜的太阳能发电板,该太阳能发电板用于给用电部件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为圆盘形,所述安装架在吸收箱的正上方,且安装架的底部面积大于吸收箱的顶部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工控机和控制面板、蓄电池,所述工控机分别与蓄电池、控制面板、伺服电机、气泵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连接,用于给蓄电池供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涉及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包括吸收箱,所述吸收箱的外圆周壁上通过若干连板分别与若干支撑板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呈圆环形排列,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浮板,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打捞结构,所述打捞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支撑板上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其中一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和齿轮箱,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转动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转动柱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刷毛,所述吸收箱上设置有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用于吸收刷毛上打捞的浮萍;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节能环保、省时省力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韦森;张军;周善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