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6873发布日期:2020-11-13 12:4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涝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的天气经常出现,而在一些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非常少,以至于地表吸收雨水的能力大幅度减弱,极易发生洪涝,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排除,因此,现代的排涝系统显得格外重要。现有的排涝系统通常排涝足够及时,但是排出的洪水流速过快对泄洪后段的两岸冲击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全泄洪的排涝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涝系统,其包括泵站、设于所述泵站上游的上导向板、设于所述泵站下游的导向渠、设于所述导向渠下游的缓流渠,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泵站相连接,所述导向渠连接于所述泵站和所述缓流渠之间,所述缓流渠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用于使水形成紊溜的扰流板。

优选的,所述缓流渠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分别间隔设有扰流板,且扰流板相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泵站包括泵室以及拦污栏,所述拦污栏包括竖向拦污栅、驱动所述竖向拦污栅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竖向拦污栅下端部且位于竖向拦污栅的上游一侧的底部拦污栅、固定于所述竖向拦污栅顶部用于带动所述底部拦污栅向上翻转的底部翻转组件。

优选的,所述竖向拦污栅包括与所述上梁相平行设置的顶梁和底梁,连接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的竖梁,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槽体之间的上梁、固定嵌设于所述上梁内的驱动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螺母内且下端部卡设于所述顶梁内且与所述顶梁相转动链接的螺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下端设有凸环,所述顶梁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匹配且呈肚大口小状的连接槽,所述凸环的上端面上设有平面轴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梁中有多根呈中空状,所述底部翻转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顶梁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相传动连接的卷筒、卷绕于所述卷筒上的拉绳,所述拉绳的自由端与所述底部拦污栅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绳穿过所述顶梁并沿中空的竖梁向下延伸后穿出竖梁再与所述底部拦污栅相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缓流渠内壁上的扰流板,使得湍急的洪水形成多个紊流,相互影响,防止泄洪后的水流过急,对河岸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拦污栏的示意图;

附图3为螺杆与顶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排涝系统包括泵站、设于所述泵站上游的上导向板13和底座14、设于所述泵站下游的导向渠18、设于所述导向渠下游的缓流渠19,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泵站相连接,所述导向渠连接于所述泵站和所述缓流渠之间,所述缓流渠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用于使水形成紊溜的扰流板20。所述缓流渠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分别间隔设有扰流板,且扰流板相对称设置。

所述泵站包括泵室15以及拦污栏,所述拦污栏第一拦污栅16和第二拦污栅17,第一拦污栅16包括竖向拦污栅2驱动所述竖向拦污栅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竖向拦污栅2下端部且位于竖向拦污栅2的上游一侧的底部拦污栅8、固定于所述竖向拦污栅2顶部用于带动所述底部拦污栅8向上翻转的底部翻转组件。

所述竖向拦污栅2包括与所述上梁1相平行设置的顶梁3和底梁6,连接于所述顶梁3和所述底梁6之间的竖梁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槽体0之间的上梁1、固定嵌设于所述上梁1内的驱动螺母4、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螺母4内且下端部卡设于所述顶梁3内且与所述顶梁5相转动链接的螺杆3。所述螺杆3的下端设有凸环22,所述顶梁5上设有与所述凸环22相匹配且呈肚大口小状的连接槽23,所述凸环22的上端面上设有平面轴承21。所述竖梁7中有多根呈中空状,所述底部翻转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顶梁5上的电机11、与所述电机相传动连接的卷筒10、罩设于电机11和卷筒10上的防水罩12、卷绕于所述卷筒上的拉绳9,所述拉绳的自由端与所述底部拦污栅8相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穿过所述顶梁5并沿中空的竖梁7向下延伸后穿出竖梁7再与所述底部拦污栅8相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涝系统,其包括泵站、设于所述泵站上游的上导向板、设于所述泵站下游的导向渠、设于所述导向渠下游的缓流渠,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泵站相连接,所述导向渠连接于所述泵站和所述缓流渠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渠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用于使水形成紊溜的扰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渠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分别间隔设有扰流板,且扰流板相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包括泵室以及拦污栏,所述拦污栏包括竖向拦污栅、驱动所述竖向拦污栅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竖向拦污栅下端部且位于竖向拦污栅的上游一侧的底部拦污栅、固定于所述竖向拦污栅顶部用于带动所述底部拦污栅向上翻转的底部翻转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槽体之间的上梁以及固定嵌设于所述上梁内的驱动螺母,所述竖向拦污栅包括与所述上梁相平行设置的顶梁和底梁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的竖梁;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螺母内且下端部卡设于所述顶梁内且与所述顶梁相转动链接的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下端设有凸环,所述顶梁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匹配且呈肚大口小状的连接槽,所述凸环的上端面上设有平面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中有多根呈中空状,所述底部翻转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顶梁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相传动连接的卷筒、卷绕于所述卷筒上的拉绳,所述拉绳的自由端与所述底部拦污栅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穿过所述顶梁并沿中空的竖梁向下延伸后穿出竖梁再与所述底部拦污栅相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涝系统,其包括泵站、设于所述泵站上游的上导向板、设于所述泵站下游的导向渠、设于所述导向渠下游的缓流渠,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泵站相连接,所述导向渠连接于所述泵站和所述缓流渠之间,所述缓流渠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用于使水形成紊溜的扰流板。本实用新型利用缓流渠内壁上的扰流板,使得湍急的洪水形成多个紊流,相互影响,防止泄洪后的水流过急,对河岸造成损害。

技术研发人员:张冉冉;李佳;刘杰;胡燕;华敏伟;朱培齐;徐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8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