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4832发布日期:2021-03-30 20:1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滞留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滞留槽在收集雨水后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其不能实现合理的利用,而且会直接经过下水管排到河湖内,导致水的污染,降低效率,同时容易出现土壤流失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滞留槽在收集雨水后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其不能实现合理的利用,而且会直接经过下水管排到河湖内,导致水的污染,降低效率,同时容易出现土壤流失的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包括蓄水区、溢流管、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垫层、穿孔管、培养框架、填充过滤架;蓄水区的下侧设置有覆盖层,覆盖层的下侧设置有种植土壤层,种植土壤层的内上端安装有培养框架,种植土壤层的下侧设置有砂层,砂层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过滤架,砂层的下侧设置有砾石垫层,砾石垫层内设置有穿孔管,蓄水区的一侧连接有溢流管;所述培养框架包括外框架、培养槽体、支撑架、过滤网;外框架的内下端安装有过滤网,外框架的内下侧安装有支撑架,外框架的内上侧均匀的设置有数个培养槽体;所述填充过滤架包括半弧体、支撑杆、支撑板;数个半弧体首尾相接,且数个半弧体上开设有数个有孔槽,半弧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穿孔管与生态排口连接,生态排口与河湖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土壤层上有种植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包括横杆体与纵杆体;数个横杆体之间通过纵杆体连接,且数排纵杆体为错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能够实现雨水的收集与过滤,便于多余的雨水排出,其能够提高效率;

二、结构简单,不易出现下沉与土壤流失的现象,维护量小,使用方便,有效的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填充过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区;2-溢流管;3-覆盖层;4-种植土壤层;5-砂层;6-砾石垫层;7-穿孔管;8-培养框架;9-填充过滤架;81-外框架;82-培养槽体;83-支撑架;84-过滤网;91-半弧体;92-支撑杆;93-支撑板;831-横杆体;832-纵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蓄水区1、溢流管2、覆盖层3、种植土壤层4、砂层5、砾石垫层6、穿孔管7、培养框架8、填充过滤架9;蓄水区1的下侧设置有覆盖层3,覆盖层3的下侧设置有种植土壤层4,种植土壤层4的内上端安装有培养框架8,种植土壤层4的下侧设置有砂层5,砂层5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过滤架9,砂层5的下侧设置有砾石垫层6,砾石垫层6内设置有穿孔管7,蓄水区1的一侧连接有溢流管2;

如图2所示,所述培养框架8包括外框架81、培养槽体82、支撑架83、过滤网84;外框架81的内下端安装有过滤网84,过滤网84能够实现过滤,外框架81的内下侧安装有支撑架83,支撑架83能够实现支撑,外框架81的内上侧均匀的设置有数个培养槽体82,培养槽体82能够实现植物的培养;

如图3所示,所述填充过滤架9包括半弧体91、支撑杆92、支撑板93;数个半弧体91首尾相接,且数个半弧体91上开设有数个有孔槽,半弧体9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92,支撑杆92能够实现支撑,支撑杆9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93,支撑板93能够实现二次支撑,不易出现下沉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穿孔管7与生态排口连接,生态排口与河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土壤层4上有种植植物。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83包括横杆体831与纵杆体832;数个横杆体831之间通过纵杆体832连接,且数排纵杆体832为错位设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主要通过植物、土壤净化作用控制径流污染,而且植草沟的设置每隔30-100m设置1处生物滞留槽,对生态植草沟转输雨水进行滞留、净化,滞留槽底部埋置穿孔管,排口采用生态排口,经过渗滤的雨水由穿孔管收集经生态排口进入河湖;在使用时,通过培养框架8来实现培养植物,使得植物不易出现倾倒的现象,同时能够提高养分,而在使用时,采用填充过滤架9来实现填充,并且能够提高效率,稳定性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区、溢流管、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垫层、穿孔管、培养框架、填充过滤架;蓄水区的下侧设置有覆盖层,覆盖层的下侧设置有种植土壤层,种植土壤层的内上端安装有培养框架,种植土壤层的下侧设置有砂层,砂层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过滤架,砂层的下侧设置有砾石垫层,砾石垫层内设置有穿孔管,蓄水区的一侧连接有溢流管;所述培养框架包括外框架、培养槽体、支撑架、过滤网;外框架的内下端安装有过滤网,外框架的内下侧安装有支撑架,外框架的内上侧均匀的设置有数个培养槽体;所述填充过滤架包括半弧体、支撑杆、支撑板;数个半弧体首尾相接,且数个半弧体上开设有数个有孔槽,半弧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管与生态排口连接,生态排口与河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壤层上有种植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横杆体与纵杆体;数个横杆体之间通过纵杆体连接,且数排纵杆体为错位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径流污染物净化用生物滞留槽,涉及滞留槽技术领域;种植土壤层的内上端安装有培养框架,种植土壤层的下侧设置有砂层,砂层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过滤架,砂层的下侧设置有砾石垫层,砾石垫层内设置有穿孔管,蓄水区的一侧连接有溢流管;外框架的内下端安装有过滤网,外框架的内下侧安装有支撑架,外框架的内上侧均匀的设置有数个培养槽体;数个半弧体首尾相接,且数个半弧体上开设有数个有孔槽,半弧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雨水的收集与过滤,便于多余的雨水排出,其能够提高效率;结构简单,不易出现下沉与土壤流失的现象,维护量小,使用方便,有效的保护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华;王智高;荆武;罗艳明;方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5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