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3350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设施中,下水道井口通常设置井盖,井盖下设置平面状的滤网结构,平面状的滤网结构过滤下水中的杂质垃圾,杂质垃圾铺满平面状的滤网结构后立刻造成堵塞,使下水道井口不能排水。所以,目前的下水道井口结构极易被堵塞,维护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包括井体和安装于井体顶部的井盖,所述井盖下侧的井体的内壁上设有圈座,所述圈座上设有立体过滤装置;所述立体过滤装置包括圆柱形且下端开口的滤网罩,所述滤网罩的开口端具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的外沿具有向上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滤网罩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所述滤网罩的上端面设有提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用立体过滤装置代替现有的平面状滤网结构,下水可以通过立体过滤装置的滤网罩的顶面和侧面的滤孔后进入下水道,杂质垃圾铺满滤网罩的顶面后,下水还可以从滤网罩的侧面通过,而且杂质垃圾在积满容纳腔之前下水都可以从滤网罩的侧面排入下水道,通过把手提取立体过滤装置后即可清理杂质垃圾,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易被堵塞,杂质垃圾清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包括井体1和安装于井体1顶部的井盖2,所述井盖2下侧的井体1的内壁上设有圈座3,所述圈座3上设有立体过滤装置4;所述立体过滤装置4包括圆柱形且下端开口的滤网罩5,所述滤网罩5的上端面设有提手6,所述滤网罩5的开口端具有外延部7,所述外延部7的外沿具有向上的延伸部8,所述延伸部8与滤网罩5之间形成有容纳腔9。本实用新型用立体过滤装置4代替现有的平面状滤网结构,下水可以通过立体过滤装置4的滤网罩5的顶面和侧面的滤孔后进入下水道,杂质垃圾铺满滤网罩5的顶面后,下水还可以从滤网罩5的侧面通过,而且杂质垃圾在积满容纳腔9之前下水都可以从滤网罩5的侧面排入下水道,通过提手6提取立体过滤装置4后即可清理杂质垃圾,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易被堵塞,杂质垃圾清理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包括井体和安装于井体顶部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下侧的井体的内壁上设有圈座,所述圈座上设有立体过滤装置;所述立体过滤装置包括圆柱形且下端开口的滤网罩,所述滤网罩的开口端具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的外沿具有向上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滤网罩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罩的上端面设有提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下水道井口装置,包括井体和安装于井体顶部的井盖,其特点是:井盖下侧的井体的内壁上设有圈座,圈座上设有立体过滤装置;立体过滤装置包括圆柱形且下端开口的滤网罩,滤网罩的开口端具有外延部,外延部的外沿具有向上的延伸部,延伸部与滤网罩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本实用新型用立体过滤装置代替现有的平面状滤网结构,下水可以通过立体过滤装置的滤网罩的顶面和侧面的滤孔后进入下水道,杂质垃圾铺满滤网罩的顶面后,下水还可以从滤网罩的侧面通过,而且杂质垃圾在积满容纳腔之前下水都可以从滤网罩的侧面排入下水道,通过把手提取立体过滤装置后即可清理杂质垃圾,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易被堵塞,杂质垃圾清理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林倩倩;夏晓鹏;洪晨;王琳;李叔伟;杨天逸;柯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新绿程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台州联扬建设有限公司;台州市升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