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5481发布日期:2021-05-28 11:1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



背景技术:

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

在市政设施中需要铺设管道把雨水或污水排出,排水管道中由于管道落差较大,按正常管道坡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现有的跌水井跌差较小,消能效果不佳,而且无法对跌水井内腔的底部进行有效保护,减少了跌水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具备具有跌水高差较大,跌水消能效果好,有效延长了跌水井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跌水井跌差较小,跌水效果不佳,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流槽,所述井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消能格栅,所述井体内腔底部的左侧铺设有卵石,所述卵石的右侧设置有消能坎,所述消能坎的前侧开设有泄水槽,所述消能坎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流槽,所述第二流槽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右侧贯穿至井体的右侧,所述井体的顶部连通有井筒,所述井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井盖,所述井体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爬梯。

优选的,所述消能格栅的数量为四个,且从上至下长度依次递增,所述消能坎的底部与井体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爬梯为塑箸材质,所述爬梯的数量为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爬梯位于井筒底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流槽的底部与井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内腔与爬梯的连接处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井体的内腔与第一流槽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井体、卵石、消能坎、第二流槽、出水管、消能格栅、进水管、井盖、爬梯、井筒、第一流槽和泄水槽的配合使用,具备具有跌水高差较大,跌水消能效果好,有效延长了跌水井使用寿命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能够方便限制水流的方向;

通过设置井盖,能够避免行人掉进井内;

通过设置爬梯,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入井内进行检修;

通过设置泄水槽,能够加速水流流出井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井体、2卵石、3消能坎、4第二流槽、5出水管、6消能格栅、7进水管、8井盖、9爬梯、10井筒、11第一流槽、12泄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的井体1、卵石2、消能坎3、第二流槽4、出水管5、消能格栅6、进水管7、井盖8、爬梯9、井筒10、第一流槽11和泄水槽12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包括井体1,井体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流槽11,井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消能格栅6,井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铺设有卵石2,卵石2的右侧设置有消能坎3,消能坎3的前侧开设有泄水槽12,消能坎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流槽4,第二流槽4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右侧贯穿至井体1的右侧,井体1的顶部连通有井筒10,井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井盖8,井体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爬梯9;

消能格栅6的数量为四个,且从上至下长度依次递增,消能坎3的底部与井体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爬梯9为塑箸材质,爬梯9的数量为若干个;

爬梯9位于井筒10底部的正下方,第二流槽4的底部与井体1固定连接;

井体1的内腔与爬梯9的连接处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井体1的内腔与第一流槽1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流槽11和第二流槽4,能够方便限制水流的方向;

通过设置井盖8,能够避免行人掉进井内;

通过设置爬梯9,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入井内进行检修;

通过设置泄水槽12,能够加速水流流出井体1。

使用时,水流从进水管7流入井体1内,经过四层消能格栅6的逐步消能,大大减小了水流的冲击力,然后掉落到卵石2上,卵石2承受水流的冲击力能够有效的保护井体1内腔的底部不受水流的冲刷,延长了井体1的使用寿命,水流经过消能坎3再次被消能,最后通过第二流槽4和出水管5流出井体1,这样经过多次消能,对水流的消能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该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通过井体1、卵石2、消能坎3、第二流槽4、出水管5、消能格栅6、进水管7、井盖8、爬梯9、井筒10、第一流槽11和泄水槽1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跌水井跌差较小,跌水效果不佳,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流槽(11),所述井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消能格栅(6),所述井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铺设有卵石(2),所述卵石(2)的右侧设置有消能坎(3),所述消能坎(3)的前侧开设有泄水槽(12),所述消能坎(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流槽(4),所述第二流槽(4)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右侧贯穿至井体(1)的右侧,所述井体(1)的顶部连通有井筒(10),所述井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井盖(8),所述井体(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爬梯(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格栅(6)的数量为四个,且从上至下长度依次递增,所述消能坎(3)的底部与井体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9)为塑箸材质,所述爬梯(9)的数量为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9)位于井筒(10)底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流槽(4)的底部与井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内腔与爬梯(9)的连接处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井体(1)的内腔与第一流槽(1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大管径超高跌水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流槽,所述井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消能格栅,所述井体内腔底部的左侧铺设有卵石,所述卵石的右侧设置有消能坎,所述消能坎的前侧开设有泄水槽,所述消能坎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流槽,所述第二流槽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右侧贯穿至井体的右侧,所述井体的顶部连通有井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井体、卵石、消能坎、第二流槽、出水管、消能格栅、进水管、井盖、爬梯、井筒、第一流槽和泄水槽的配合使用,具备具有跌水高差较大,跌水消能效果好,有效延长了跌水井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崔红军;马平安;赵海亮;周晓娟;陈溪;宋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1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