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3979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功能改变以及邻近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原因,可能使原基础的承载力不足,建筑物发生不均沉降。需要进行基础加固,锚杆静压桩和钻孔灌注桩是目前常用的基础加固结构。

锚杆静压桩作为摩擦桩,桩侧提供的摩擦力能为基础提供一定的承载力,阻止建筑物继续发生沉降。

钻孔灌柱桩可以设计作为端承桩,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荷载。施工时穿过软弱土层,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端承桩能为上部结构提供稳定的承载力,但是钻孔施工时会对土层产生较大的扰动。

在溶洞发育复杂等地质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施工时,上述单一的加固方式都无法达到基础加固要求。当软弱土层发生明显沉降时,采用锚杆静压桩会产生负摩擦力的影响,长期作用下会引起基础沉降,从而使上部结构产生裂缝;采用钻孔灌柱桩,钻孔施工时可能会改变土层原有的结构体系和受力状态并加速基础结构的沉降,从而破坏建筑结构原有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较为敏感、溶洞发育复杂及其他仅使用单一传统桩型无法满足基础加固要求的地质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包括筏板基础或承台,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设于拟加固建筑物及其周围区域,并与建筑物连接,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的表层预留有用于设置所述锚杆静压桩及钻孔灌注钢管桩的桩孔位,所述桩孔位内具有在前设置的锚杆静压桩和在后设置的钻孔灌注钢管桩,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的桩端进入基岩的持力层中。

本实用新型先利用对土体扰动较少的锚杆静压桩对建筑物基础进行临时的止沉处理,再利用承载能力更为稳定的钻孔灌注钢管桩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最终的基础加固处理,适用于地质环境较为敏感、溶洞发育复杂的地质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锚杆静压桩均匀分布在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锚杆静压桩为预制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为端承桩。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为摩擦端承桩。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均匀布置在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受力结构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进入基岩的深度不少于0.5m。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采用分段焊接的外套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桩型基础加固结构可以同时发挥锚杆静压桩对土体扰动较少和钻孔灌注钢管桩承载能力稳定的技术特点,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该施工技术操作简便,对原结构的基础与的土层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较为敏感、溶洞发育复杂及其他仅使用单一传统桩型无法满足基础加固要求的地质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的剖面图,该图显示的为部分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的桩位分布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的施工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建筑物,2-筏板基础,3-锚杆静压桩,4-钻孔灌注钢管桩,5-压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基于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包括筏板基础2,筏板基础2设于拟加固建筑物1及其周围区域,并与建筑物1连接,筏板基础2的表层预留有用于设置锚杆静压桩3及钻孔灌注钢管桩4的桩孔位。桩孔位内具有在前设置的锚杆静压桩3和在后设置的钻孔灌注钢管桩4,钻孔灌注钢管桩4的桩端进入基岩的持力层中一定深度。

其中,筏板基础2可以是混凝土筏板,通过钢筋与建筑物1连接,筏板基础也可以替换为承台型的基础等结构。在预留的桩孔位处,预埋锚杆静压桩3,锚杆静压桩3为预制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均匀分布在筏板基础2的区域,利用千斤顶进行压桩,压桩至设计要求时,然后通过封桩装置5进行封桩,至此,锚杆静压桩3施工完成。

然后进行钻孔灌注钢管桩4的施工,钻孔灌注钢管桩4为端承桩,优选为摩擦端承桩,其采用分段焊接的外套钢管。施工时先使用钻孔机械钻孔,钻孔深度应使钻孔灌注钢管桩4进入基岩的深度不少于0.5m。钻孔完成后,将钢管分段下入孔中,钢管下放好后,利用注浆管下入孔底进行注浆,注浆结束后利用封桩装置5进行封桩,钻孔灌注钢管桩4也施工完毕。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多桩型基础加固结构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采用千斤顶压桩时,压桩过程必须连续且应保持桩段垂直;

(2)锚杆静压桩与钻孔灌注钢管桩应该均匀布置,桩间间距应按照不同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避免发生群桩效应;

(3)锚杆静压桩应均匀分布在筏板区域,而钻孔灌注钢管桩应尽量布置在靠近柱、剪力墙等受力结构的区域;

(4)若做超前钻时发现桩位处存在溶洞,必须利用水泥砂浆灌注至孔口反浆后再继续成桩;

(5)为了避免塌孔、缩孔现象的发生,应采取泥浆护壁的方法。若在泥浆护壁难以成孔的地段,应采取钢筒护壁的方法;

(6)水泥浆初凝后,向钢管桩内再补灌一次水泥浆,防止水泥浆收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包括筏板基础或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设于拟加固建筑物及其周围区域,并与建筑物连接,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的表层预留有用于设置锚杆静压桩及钻孔灌注钢管桩的桩孔位,所述桩孔位内具有在前设置的锚杆静压桩和在后设置的钻孔灌注钢管桩,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的桩端进入基岩的持力层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静压桩均匀分布在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静压桩为预制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为端承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为摩擦端承桩。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均匀布置在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受力结构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进入基岩的深度不少于0.5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采用分段焊接的外套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桩型的基础加固结构,包括筏板基础或承台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设于拟加固建筑物及其周围区域,并与建筑物连接,所述筏板基础或承台的表层预留有用于设置所述锚杆静压桩及钻孔灌注钢管桩的桩孔位,所述桩孔位内具有在前设置的锚杆静压桩和在后设置的钻孔灌注钢管桩,所述钻孔灌注钢管桩的桩端进入基岩的持力层中。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质环境较为敏感、溶洞发育复杂的地质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林启辉;陈伟坚;陈浅然;武学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8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