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2402发布日期:2021-09-18 01:5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围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一些深长基坑工程而言,由于基坑各位置处的基坑深度或土质情况不同,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围护结构,同时这些围护结构基本上都是混凝土浇筑形成。在这些围护结构的交接处的两端会设置一小段止水帷幕用来连接这两类围护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达到防水性能达到要求。
3.然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施工顺序、施工质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中断,若中断时长超出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又并未达到终凝时间时,在后浇筑与已初凝完成的混凝土交界面处则会产生冷缝。冷缝的存在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还会降低外侧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会对施工造成干扰;若不及时处理,后期地下混凝土结构也会由于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而降低使用寿命。
4.在不同基坑围护之间,采用冷缝补强的方式来降低或避免冷缝的存在带来的危害,对保证交接处的防水效果、提高交接处的承载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5.目前有关施工冷缝的处理方法较多,常见的方法包括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及结构加固法,但对于不同围护结构交接处而言,可能出现冷缝的部位较多,分布不均匀,且探测难度较高,常见的处理方法很难完全封堵所有冷缝,而使得整体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降低,给施工带来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确保了不同的基坑围护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的冷缝完全封堵,极大提高了整体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且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之间形成冷缝,
8.还包括一对隔水板3和沿着冷缝延伸方向均匀布设的支撑机构,一对隔水板3分别对应布置在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的相对侧面,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基坑内的支撑钢柱4和沿着支撑钢柱4布置方向等间隔布置的支撑板5,每个支撑板5水平布置且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3上。
9.进一步,每个所述支撑板5为倒“工”字形,且“工”字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3上。
10.进一步,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1或地连墙2中的一种。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包括一对隔水板和沿着冷缝延
伸方向均匀布设的支撑机构,一对隔水板分别对应布置在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的相对侧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基坑内的支撑钢柱和沿着支撑钢柱布置方向等间隔布置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水平布置且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上,因此可确保了不同的基坑围护结构之间存在的冷缝完全封堵、提高防水性能;同时支撑机构的支撑板支撑着一对
13.隔水板,并通过支撑钢柱来支撑着每个支撑板,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缝补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16.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17.其中:1钻孔灌注桩、2地连墙、3一对隔水板、4支撑钢柱、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19.见图1,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且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之间形成冷缝,第一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1,第二围护结构为地连墙2。
20.还包括一对隔水板3和沿着冷缝延伸方向均匀布设的支撑机构,一对隔水板3分别对应布置在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的相对侧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基坑内的支撑钢柱4和沿着支撑钢柱4布置方向等间隔布置的支撑板5,每个支撑板5水平布置且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3上。
21.见图2和图3,每个所述支撑板5为倒“工”字形,且“工”字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3上。
22.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施工顺序、施工质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中断,若中断时长超出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又并未达到终凝时间时,在后浇筑与已初凝完成的混凝土交界面处则会产生冷缝,提高一对隔水板3完全封堵,提高防水性能;同时多组支撑板5水平方向支撑着一对隔水板3,并通过支撑钢柱4来支撑着每个支撑板5,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且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之间形成冷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隔水板(3)和沿着冷缝延伸方向均匀布设的支撑机构,一对隔水板(3)分别对应布置在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的相对侧面,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基坑内的支撑钢柱(4)和沿着支撑钢柱(4)布置方向等间隔布置的支撑板(5),每个支撑板(5)水平布置且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5)为倒“工”字形,且“工”字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1)或地连墙(2)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围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同基坑围护之间的冷缝补强结构。包括一对隔水板和沿着冷缝延伸方向均匀布设的支撑机构,一对隔水板分别对应布置在第一围护结构和第二围护结构的相对侧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基坑内的支撑钢柱和沿着支撑钢柱布置方向等间隔布置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水平布置且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隔水板上,因此可确保了不同的基坑围护结构之间存在的冷缝完全封堵、提高防水性能;同时支撑机构的支撑板支撑着一对隔水板,并通过支撑钢柱来支撑着每个支撑板,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胜 朱亚林 章好龙 谭婷 尹鹏 汪亦显 李勇海 祁伟林 檀昆 任世朋 胡漳敏 包良华 陈菊香 余骁 汪成军 焦灏 孙保金 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9/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