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5697发布日期:2021-06-18 20:1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河道边坡防护及截污管线敷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大都要求同时具有防洪和截污双重功能。对于普通河道,多采取“在临河侧修筑挡土墙,并在墙后敷设截污管道”的方式;对于高边坡河段,由于不能采用斜槽开挖,其做法多为“采用钢板桩等进行临时支护,再直立开挖,然后敷设截污管道”的方式。对于后者,由于钢板桩支护的安全性随堤后边坡高度增高而降低,因此,河道边坡越高,上述防护体的安全防洪作用越低。特别是,当遇到河堤外山坡较高、周边施工面狭窄、施工道路难以布置的工况,上述“钢板桩临时支护后再开挖埋设截污管道”的做法对原状山体扰动过多,会严重影响工程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第一步,在边坡土体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使其沿河道纵向排成一排;

第二步,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临河一侧开挖桩前土,直至与河道底面平齐;

第三步,沿河道底面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然后在其上敷设沿河道纵向延伸的截污管,之后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临河一侧修筑与之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上述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合围构成箱型腔;

第四步,在箱型腔内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纵梁,然后在钢筋混凝土纵梁和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之间修筑钢筋混凝土横梁;

第五步,向箱型腔内填充回填土并压实,之后在其顶部铺设人行步道,并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的顶部安装防护栏杆;

第六步,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临河一侧的顶部修筑种植槽,在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并进行绿化。

所述第三步还包括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上安装出口位于河道一侧的pvc排水管。

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自下而上设置有多个,且每一钢筋混凝土纵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钢筋混凝土横梁。

所述回填土在截污管两侧的最小压实密度不小于90%,且回填土在截污管顶部以上50cm范围内的压实密度不大于85%。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针对河堤外山坡较高、周边施工面狭窄、施工道路难以布置的复杂工况,兼顾边坡稳定和施工可行性,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临时支护,并结合作为永久挡墙使用,临河侧采用l型钢筋混凝土箱式挡墙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连接为桩箱式整体结构,增强挡墙的稳定性。由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后为原状土,对高边坡山坡土体不扰动,受力条件较好,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同时,本发明可以兼顾临时支护、永久挡土墙、截污管线通道、人行步道、临河边坡防护等多方面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桩箱式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第一步,在边坡土体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使其沿河道纵向排成一排,作为临时支护措施并永久保留,上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桩后为高边坡的原状土;

第二步,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的临河一侧开挖桩前土,直至与河道底面平齐;

第三步,沿河道底面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底板2,然后在其上敷设沿河道纵向延伸的截污管3,之后在钢筋混凝土底板2临河一侧修筑与之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并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上安装出口位于河道一侧的pvc排水管5,用于墙后排水,上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构成l型钢筋混凝土箱式挡墙,且钢筋混凝土底板2、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合围构成箱型腔;

第四步,在箱型腔内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纵梁6,然后在钢筋混凝土纵梁6和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之间修筑钢筋混凝土横梁7;上述钢筋混凝土纵梁6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自下而上布设有多个(图1中为两个),且每一钢筋混凝土纵梁1上间隔布设有多个钢筋混凝土横梁7,进一步加强桩箱式挡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第五步,向箱型腔内填充回填土8并压实,之后在其顶部铺设人行步道9,并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和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的顶部安装防护栏杆10;上述回填土8在截污管3两侧的最小压实密度不小于90%,且回填土8在截污管3顶部以上50cm范围内的压实密度不大于85%;

第六步,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4临河一侧的顶部修筑种植槽11,在种植槽11内回填种植土并进行绿化。

上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后为原状土,对高边坡山坡土体不扰动,受力条件较好,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临时支护,并结合作为永久挡墙使用,临河侧采用l型钢筋混凝土箱式挡墙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连接为桩箱式整体结构,增强了挡墙的整体稳定性。本发明尤其适合于高边坡河道周边施工面狭窄、施工道路难以布置等工况,其能够在满足河道周边高边坡防护要求的同时,兼顾临时支护、永久挡土墙、截污管线通道、人行步道、临河边坡防护等多方面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第一步,在边坡土体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使其沿河道纵向排成一排;

第二步,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临河一侧开挖桩前土,直至与河道底面平齐;

第三步,沿河道底面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然后在其上敷设沿河道纵向延伸的截污管,之后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临河一侧修筑与之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上述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合围构成箱型腔;

第四步,在箱型腔内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纵梁,然后在钢筋混凝土纵梁和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之间修筑钢筋混凝土横梁;

第五步,向箱型腔内填充回填土并压实,之后在其顶部铺设人行步道,并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的顶部安装防护栏杆;

第六步,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临河一侧的顶部修筑种植槽,在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并进行绿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还包括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上安装出口位于河道一侧的pvc排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纵梁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自下而上设置有多个,且每一钢筋混凝土纵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钢筋混凝土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土在截污管两侧的最小压实密度不小于90%,且回填土在截污管顶部以上50cm范围内的压实密度不大于8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①在边坡土体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②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临河一侧开挖桩前土③沿河道底面修筑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然后在其上敷设沿河道纵向延伸的截污管,之后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临河一侧修筑与之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上述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合围构成箱型腔④在箱型腔内修筑钢筋混凝土纵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梁⑤向箱型腔内填充回填土,铺设人行步道,安装防护栏杆⑥在钢筋混凝土竖直挡墙临河一侧的顶部修筑种植槽。本发明在临河侧采用L型钢筋混凝土箱式挡墙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连接为桩箱式整体结构,增强了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野;肖剑;曹伟;王灿;赵宇;许昌;胡中良;梁春光;张扬;王宇琦;郭安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9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