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消浪块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3772发布日期:2021-10-09 15:4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生态型消浪块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和水运工程领域中的生态防护型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防护及生态功能的生态型消浪块体。


背景技术:

2.护面块体是一种常用于防波堤、护岸结构的人工预制混凝土块体,其作用是消减波浪能量、减小波浪对堤身的侵蚀,消浪块体是一种常见的护面块体,具有整齐美观的特点。
3.作为传统的人工护面块体,消浪块体在抵御波浪方面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针对其消浪效果和制作、施工工艺方面的研究很多,且日趋成熟。
4.近年来,生态环保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目前传统的防波堤及护岸护面块体结构都以安全性为主,未考虑其生态功能,对海洋动植物生境之间的能量和信息传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具有生态效益的消波护面块体应运而生。由于生物附着会对块体的耐久性造成一定影响,二者具有互斥性,不可兼得,需要找寻平衡点,因此在未来的海堤建设中,如何协调消波护面块体的安全性、耐久性、生态性也将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型消浪块体,为海生物提供休憩及附着条件。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生态型消浪块体,块体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矩形块体,主体四周侧边的中部内凹,主体中心具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孔洞;主体底部四角处各设置一个呈棱台型凸脚,底端边缘内收;主体顶部四角处各设置一个坑洞;主体顶部的每个坑洞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凹凸结构;主体侧面至少布置一层第二凹凸结构。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9.本发明提供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将传统的消浪块体进行改良设计,在方块主体的顶面及侧面设置坑洞及凹槽,增加其孔隙率和粗糙度,成为生态型消浪块体,可为海生物提供栖息和附着环境,从而在满足安全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兼具生态功能,提高海堤外侧的生态性,改善海堤局部生态环境。
10.块体通过自重及外部形态结构消减波浪;同时,块体顶面设置四个坑洞,可以在消减波浪的同时留存一定体积的水体,为海生物生长提供栖息环境;在生态型消浪块体顶面及侧面增加凹槽或突起,提高其表面粗糙度,为海生物附着提供条件。
附图说明
11.图1提供了生态型消浪块体的顶面示意图;
12.图2提供了生态型消浪块体的底面示意图;
13.图3提供了生态型消浪块体的侧面示意图;
14.图4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示意图。
15.图中:1、主体;2、孔洞;3、凸脚;4、坑洞;5、第一凹凸结构;6、第二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7.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生态型消浪块体,以方块主体1边长为1m为例,主体中心孔洞2边长为0.24m,为上下贯通的正方形;主体侧边内凹,从顶面看内凹部分呈梯形,短边长0.16m,长边长0.44m;主体底部四个角处各设置一个外凸的脚3,呈棱台型,棱台底为边长0.19m的正方形,棱台顶为边长0.28m的正方形,高度为0.16m,外凸脚端部内收部分为边长0.04m的抹角;主体顶部四个角处各设置一个坑洞4,坑洞边线与主体边线平行,且均距离主体边线0.09m,其深度为0.16m;主体顶部非坑洞位置设置第一凹凸结构5,第一凹凸结构5为横、纵向凹槽,呈条状,其轴线与主体边线平行,长度为0.24m,每两个坑洞之间布置两条,共布置8条;主体侧面非脚位置设置第二凹凸结构6,第二凹凸结构6为凹槽,呈条状,其轴线与主体边线平行,呈闭合状,在距离主体底部0.13m和0.23m处各布置一层,共布置两层。
18.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主体1四周侧边内凹形状可为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
19.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主体1中心的孔洞2可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
20.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主体1底部四个凸脚3的棱台顶、底面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
21.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主体1顶部坑洞4可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
22.进一步地,所述坑洞4横、纵向对称布置,均匀分布,其深度小于方块主体1高度。
23.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凸结构5呈条状或点状,均匀分布于坑洞4之间。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凸结构5为凹槽或突块,凹槽或突块截面可呈方形、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
25.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凹凸结构6呈条状或点状,首尾连续地布置在所述主体1侧面。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凸结构6为凹槽或突块,凹槽或突块截面可呈方形、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
27.生态型消浪块体的施工过程与传统消浪块体实施方式相同,采用陆上预制加工,吊重设备吊装安放至防护建筑物的外表面,规则摆放于下部垫层块石上方。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内,按照本发明的技术原则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改变等,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型消浪块体,块体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矩形块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四周侧边的中部内凹,主体中心具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孔洞;主体底部四角处各设置一个呈棱台型凸脚,底端边缘内收;主体顶部四角处各设置一个坑洞;主体顶部的每个坑洞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凹凸结构;主体侧面至少布置一层第二凹凸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四周侧边内凹形状可为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心的孔洞可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部四个凸脚的棱台顶、底面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顶部坑洞可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坑洞横、纵向对称布置,均匀分布,其深度小于方块主体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呈条状或点状,均匀分布于坑洞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为凹槽或突块,凹槽或突块截面可呈方形、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呈条状或点状,首尾连续地布置在所述主体侧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型消浪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为凹槽或突块,凹槽或突块截面可呈方形、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消浪块体结构,为混凝土人工块体结构,所述块体主体为侧边内凹的矩形块体,其中心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孔洞,底部的四个角处各设有一个外凸的脚,呈棱台型,端部内收,顶部与四个脚对应的位置设计为四个坑洞,并在其主体顶面非坑洞位置、主体侧面非脚部分布置条状凹槽、条形突起或点状凹槽、点状突起,增加其粗糙度。本发明在满足安全防护功能的前提下,更利于海生物栖息及附着,提高其作为护面结构的生态效益。提高其作为护面结构的生态效益。提高其作为护面结构的生态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季则舟 王玉红 吴波 李娇娇 马瑞 王怀 冯璐 侯伟 袁立莎 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