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40187发布日期:2021-12-08 01: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如果基坑临近铁路,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使用会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临近铁路线深基坑支护施工会对铁路运营线安全造成影响,如在施工过程中方法不当,现场监控不严,就有可能造成铁路运营安全险情,严重的会造成事故。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一般开挖深度大,开挖环境比较苛刻,要求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土体的位移量。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方式有土钉墙、排桩、地下连续墙、放坡等,但对于临近既有铁路线临边深基坑支护,以上支护方式造价高、施工效率低、安全系数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施工便利,安全性高。
4.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a、利用钻孔灌注桩基原理在待挖的基坑周边浇筑灌注桩:
6.施工准备;
7.测量放样;
8.采用旋挖钻机在待挖的基坑周边钻孔、终孔并验孔;
9.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成灌注桩,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棒插入浇筑的混凝土中并进行振捣操作;
10.所述灌注桩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浇筑入模温度在5℃到30℃之间;
11.所述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距离控制在5cm

10cm,振捣间距不超过40cm,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范围为25s

35s;
12.b、破除桩头、清理后安装模板浇筑冠梁,使所述灌注桩和所述冠梁连成一个整体;
13.c、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并辅以人工整修,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8m 作为预留作业面;边挖边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中打入预应力锚索;
14.所述预应力锚索为三层且分别为第一预应力锚索、第二预应力锚索、第三预应力锚索,基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上有三道腰梁,所述第一、二、三预应力锚索的端部连接在对应的腰梁上,第一、二、三预应力锚索向下倾斜15
°
,三道腰梁到基坑上边沿的距离从上到下依次为2m、4.5m、7m;
15.所述腰梁通过连接构造与预应力锚索连接;
16.d、定型化防护栏杆围护。
17.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a中灌注桩的桩径为0.8m,桩中心间距为1.5m,桩长为15m。
18.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b中冠梁宽为1m、高为0.8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9.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c中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侧壁上开挖排水孔;在基坑底部挖连通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在集水坑内放置抽水泵;在基坑边缘的地面上布设挡水墙,所述挡水墙内设置锚入地面的钢筋。
20.进一步地,所述的基坑上边沿至挡水墙之间用混凝土进行表面硬化。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22.1)本发明基于安全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同时避免因空间狭小、基坑边缘有较大荷载等众多工况影响造成成本增加或者无法进行施工,节约建设单位成本,施工效率高,安全系数高;
23.2)本发明的支护方案还考虑了排水问题,通过设置排水孔、排水沟以及挡水墙,来避免雨水流入基坑,同时将渗出的水排出,保证了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0025]
图1为本发明中基坑的横剖面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中基坑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7]
图中:1.灌注桩、2.腰梁、3.第一预应力锚索、4.第二预应力锚索、5.第三预应力锚索、 6.冠梁、7.挡水墙、8.既有铁路、9.基坑、1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描述。
[0029]
如图1

2所示,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a、利用钻孔灌注桩基原理在待挖的基坑周边浇筑灌注桩1,步骤a中灌注桩1的桩径为 0.8m,桩中心间距为1.5m,桩长为15m;
[0031]
施工准备;
[0032]
测量放样;
[0033]
采用旋挖钻机在待挖的基坑周边钻孔、终孔并验孔;
[0034]
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成灌注桩,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棒插入浇筑的混凝土中并进行振捣操作;
[0035]
上述的灌注桩1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浇筑入模温度在5℃到30℃之间;
[0036]
上述的振捣棒的直径为5cm,插入混凝土的距离控制在5cm

10cm,振捣间距不超过40cm,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范围为25s

35s。
[0037]
b、破除桩头、清理后安装模板浇筑冠梁6,使所述灌注桩1和所述冠梁6连成一个整体,冠梁宽为1m、高为0.8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38]
c、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并辅以人工整修,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8m 作为预留作业面;边挖边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中打入预应力锚索。
[0039]
上述预应力锚索为三层且分别为第一预应力锚索3、第二预应力锚索4、第三预应
力锚索 5,基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上有三道腰梁2,所述第一、二、三预应力锚索的端部连接在对应的腰梁上,第一、二、三预应力锚索向下倾斜15
°
,三道腰梁到基坑上边沿的距离从上到下依次为2m、4.5m、7m。
[0040]
上述的腰梁2通过连接构造与预应力锚索连接。
[0041]
d、定型化防护栏杆围护。
[0042]
为了便于排水,在上述的步骤c中基坑9开挖完成后,在基坑侧壁上开挖排水孔;在基坑底部挖连通的排水沟10和集水坑,在集水坑内放置抽水泵;在基坑边缘的地面上布设挡水墙7,所述挡水墙7内设置锚入地面的钢筋,这一系类的措施都能保证基坑内水尽快排出,避免雨水对基坑的影响,提升工程质量。
[0043]
上述的基坑上边沿至挡水墙7之间用混凝土进行表面硬化。
[0044]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基于安全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同时避免因空间狭小、基坑边缘有较大荷载等众多工况影响造成成本增加或者无法进行施工,节约建设单位成本,施工效率高,安全系数高。


技术特征:
1.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钻孔灌注桩基原理在待挖的基坑周边浇筑灌注桩: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采用旋挖钻机在待挖的基坑周边钻孔、终孔并验孔;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成灌注桩,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棒插入浇筑的混凝土中并进行振捣操作;所述灌注桩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浇筑入模温度在5℃到30℃之间;所述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距离控制在5cm

10cm,振捣间距不超过40cm,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范围为25s

35s;b、破除桩头、清理后安装模板浇筑冠梁,使所述灌注桩和所述冠梁连成一个整体;c、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并辅以人工整修,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8m作为预留作业面;边挖边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中打入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为三层且分别为第一预应力锚索、第二预应力锚索、第三预应力锚索,基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上有三道腰梁,所述第一、二、三预应力锚索的端部连接在对应的腰梁上,第一、二、三预应力锚索向下倾斜15
°
,三道腰梁到基坑上边沿的距离从上到下依次为2m、4.5m、7m;所述腰梁通过连接构造与预应力锚索连接;d、定型化防护栏杆围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a中灌注桩的桩径为0.8m,桩中心间距为1.5m,桩长为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b中冠梁宽为1m、高为0.8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c中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侧壁上开挖排水孔;在基坑底部挖连通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在集水坑内放置抽水泵;在基坑边缘的地面上布设挡水墙,所述挡水墙内设置锚入地面的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坑上边沿至挡水墙之间用混凝土进行表面硬化。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临近既有运营铁路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步骤为:a、利用钻孔灌注桩基原理在待挖的基坑周边浇筑灌注桩;b、破除桩头、清理后安装模板浇筑冠梁,使所述灌注桩和所述冠梁连成一个整体;c、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并辅以人工整修,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8m作为预留作业面;边挖边向靠近既有运营铁路的侧壁中打入预应力锚索;d、定型化防护栏杆围护。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基于安全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同时避免因空间狭小、基坑边缘有较大荷载等众多工况影响造成成本增加或者无法进行施工,节约建设单位成本,施工效率高,安全系数高。安全系数高。安全系数高。


技术研发人员:寇卫卫 张峰 黎新锋 孙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3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