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0680发布日期:2021-09-29 04:1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工程中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时,通常采用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对于1层~3层房屋,采用独立基础较为经济;对于5层~7层房屋,采用条形基础较为经济。而对于3层~5层房屋,采用独立基础时较为浪费混凝土,采用条形基础时较为浪费钢筋。


技术实现要素:

3.对于3层~5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梁连接处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明显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能够减少混凝土使用量,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包括独立基础单元和连接在两两独立基础单元之间的拉梁,所述独立基础单元包括基础梁和底板,所述基础梁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所述底板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
6.进一步限定,所述基础梁的宽度大于拉梁的宽度,利用拉梁加强独立基础单元之间连接结构。
7.进一步限定,所述基础梁呈十字形或者x型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
8.进一步限定,所述基础梁宽度b=柱宽度+100mm,基础梁高度h
b
=(1/4~1/6)l1,且h
b
≥600mm,l1为独立基础单元总宽度的二分之一。
9.进一步限定,底板厚度h的取值为:l1≤1.5m时,h=250mm;1.5m<l1≤2m时,h=300mm;2m<l1≤2.5m时,h=400mm,合理布设。
10.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为正方形板、矩形板或者三角形板或者扇形板。
1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2.(1)本实用新型利用底板、基础梁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支撑,共同组成独立基础单元,再利用拉梁将两两独立基础单元之间连接,从而大大提高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梁连接处的抗弯矩和抗剪力能力,使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特别适用于3~5层的低层民用建筑房屋。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使基础梁的宽度大于拉梁的宽度,并且根据独立基础单元的尺寸不同,适应性调整底板的厚度,进而实现最优结构设计,避免材料的浪费,提高结构设计强度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建筑施工的经济与合理化设计要求。
14.(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独立基础而言,承载力更强,较现有条形基础而言,既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而且大大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用量,经济性更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基础梁呈十字型分布时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基础梁呈x型分布时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基础梁,2

底板,3

拉梁,4

钢筋混凝土柱。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20.本申请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主要是由独立基础单元和连接在两两独立基础单元之间的拉梁组成网状独立基础单元。
21.其中,独立基础单元包括基础梁、底板和钢筋混凝土柱,基础梁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底板可以为正方形板、矩形板或者三角形板或者扇形板,其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将相邻基础梁建立连接,加强其应力分布。所述基础梁和拉梁均采用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梁,但是基础梁的宽度应大于拉梁的宽度,以保证在受力较大的节点区域的尺寸设计大于非受力区的尺寸,降低非受力区的材料消耗。
22.还需要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基础梁呈十字形或者x型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为了受力均匀,将基础梁均匀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外周为佳。为了保证受力与支撑效果更佳,提高基础梁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支撑强度,本申请的基础梁应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的下端。此外,基础梁宽度b=柱宽度+100mm,基础梁厚度h
b
=(1/4~1/6)l1,且h
b
≥600mm,l1为独立基础单元总宽度的二分之一;同时底板厚度h的取值为:l1≤1.5m时,h=250mm;1.5m<l1≤2m时,h=300mm;2m<l1≤2.5m时,h=400mm,以保证不同的建筑的基础所需承载力不同,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在加强抗弯矩和抗剪力能力的同时节约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23.实施例1
24.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基础梁呈十字型布置在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四个面上,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外截面边长为700mm,基础梁的长度为2400mm、宽度为2400mm,高度为800mm,底板呈正方形,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的区域且底板与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l1≤1.5m,则底板厚度h=250mm。
25.实施例2
26.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基础梁呈x字型布置在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四个角延伸方向上,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外截面边长为700mm,基础梁的长度为3600mm、宽度为3600mm,高度为1000mm,底板呈三角形,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的区域且底板与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l1=1.8m,则底板厚度h=300mm。
27.实施例3
28.本实施例的基础梁呈十字型布置在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四个角延伸方向上,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外截面边长为700mm,基础梁的长度为4000mm、宽度为4000mm,高度为
1000mm。底板呈扇形结构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的区域且底板与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l1=2m,则底板厚度h=300mm。
29.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基础单元和连接在两两独立基础单元之间的拉梁,所述独立基础单元包括基础梁和底板,所述基础梁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所述底板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的宽度大于拉梁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呈十字形或者x型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宽度b=柱宽度+100mm,基础梁高度h
b
=(1/4~1/6)l1,且h
b
≥600mm,l1为独立基础单元总宽度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厚度h的取值为:l1≤1.5m时,h=250mm;1.5m<l1≤2m时,h=300mm;2m<l1≤2.5m时,h=40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正方形板、矩形板或者三角形板或者扇形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基础单元和连接在两两独立基础单元之间的拉梁,所述独立基础单元包括基础梁和底板,所述基础梁分布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端外周,所述底板连接在相邻基础梁之间。本实用新型提高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梁连接处的抗弯矩和抗剪力能力,使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特别适用于3~5层的低层民用建筑房屋;避免材料的浪费,提高结构设计强度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建筑施工的经济与合理化设计要求;承载力更强,较现有条形基础而言,既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而且大大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用量,经济性更好。性更好。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 吴琨 陶倍林 龙婷 李丹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3
技术公布日:2021/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