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巢砖和采用该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9842发布日期:2021-11-03 11:4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巢砖和采用该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岸块和护岸结构,特别是一种鱼巢砖和采用该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河宽较窄的限制性航道,除水流条件影响外,船行波也是较强的水动力因素,是岸坡破坏的主要动力因素。为了有效防止船行波影响下浪击区域岸坡的失稳破坏,限制性航道在常水位以下往往采用现浇混凝土面板等硬质防护结构。此类硬质防护结构有助于抵挡船行波等水动力的冲刷淘刷,保护岸坡防护工程坡的结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彻底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破坏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二是侵占了鱼虾等生物的栖息空间,破坏了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三是混凝土面板表面在水下形成阻力极小的光滑表面,不利于失足落水人员求生。
3.绿色、安全、生态是未来航道建设的发展方向,研发适用于限制性航道常水位以下、带有鱼巢功能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是生态河流治理和生态航道建设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稳定性、生态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鱼巢砖和采用该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鱼巢砖,该鱼巢砖为横截面呈工字形的块体,四个角部各为一个咬合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咬合齿槽,每个所述咬合齿槽内能够咬合上下并列布置的两个咬合齿,所述鱼巢砖设有上下两层结构,在上层结构的中部设有若干迎水孔洞,在下层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背水槽,所述背水槽和所述迎水孔洞是连通的。
6.所述背水槽的底面包容所有所述迎水孔洞的底面。
7.所述迎水孔洞为沿坡面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
8.在所述鱼巢砖的上下两个侧面上设有从两端向中间阶梯凹进的槽状结构。
9.在所述鱼巢砖的上部周边设有斜度。
10.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上述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该水下生态护岸结构设置在常水位以下,设有至少一级护岸结构,每级所述护岸结构设置在对应级别的坡面上,在上下相邻的两级所述坡面之间设有平台,每级所述护岸结构均包括铺满在相应坡面上的多块所述鱼巢砖,所述鱼巢砖上下成行设置,左右相邻的两行所述鱼巢砖交错布置,且交错布置的两块所述鱼巢砖相邻的两个咬合齿互相咬合,在每个所述咬合齿槽内咬合有上下并列的两个咬合齿。
11.在所述鱼巢砖的上下两个侧面上设有从两端向中间阶梯凹进的槽状结构,在上下相邻的两块所述鱼巢砖之间形成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两端封闭的条缝。
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生态护岸结构沿水流方向通过鱼巢砖之
间交错咬合形成自锁连接,结构稳定性好。鱼巢砖分为上下两层,设置在上层的迎水孔洞增加了水生动物栖息空间,设置在下层的背水槽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生态性好。护岸整体存在的孔洞,增加了结构表面的阻力,可为落水人员向岸方向的攀爬求生提供抓手,安全性好。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限制性航道常水位以下的水下护岸。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巢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巢砖的背面示意图;
15.图3是图1的纵断面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鱼巢砖连接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图1所示鱼巢砖的生态护岸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鱼巢砖;1

1、咬合齿;1

2、咬合齿槽;1

3、迎水孔洞;1

4、背水槽;2、平台;3、坡面;4、岸坡基础;5、条缝。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0.请参阅图1~图4,一种鱼巢砖,该鱼巢砖1为横截面呈工字形的块体,四个角部各为一个咬合齿1

1,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咬合齿槽1

2,每个所述咬合齿槽1

2内能够咬合上下并列布置的两个咬合齿1

1,所述鱼巢砖1设有上下两层结构,在上层结构的中部设有若干迎水孔洞1

3,迎水孔洞1

3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同时为落水人员向岸方向的攀爬求生提供了抓手;下层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背水槽1

4,背水槽1

4一方面可减轻结构整体重量,便于施工;另一方面,可填充更多的耕植土,为植物根系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所述背水槽1

4和所述迎水孔洞1

3是连通的,将水体与土壤连接在一起。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水槽1

4的底面包容所有所述迎水孔洞1

3的底面,可填充耕植土更多,能够提高鱼巢砖1的稳固性。所述迎水孔洞1

3为沿坡面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更加有利于藻类等植物和鱼虾等动物的生长。
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施工安装,在所述鱼巢砖1的上下两个侧面上设有从两端向中间阶梯凹进的槽状结构。在所述鱼巢砖1的上部周边设有斜度。
23.请参阅图4~图5,一种采用上述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该水下生态护岸结构设置在常水位以下,设有至少一级护岸结构,每级所述护岸结构设置在对应级别的坡面3上,在上下相邻的两级所述坡面3之间设有平台2,每级所述护岸结构均包括铺满在相应坡面上的多块所述鱼巢砖1,所述鱼巢砖1上下成行设置,左右相邻的两行所述鱼巢砖1交错布置,且交错布置的两块所述鱼巢砖1相邻的两个咬合齿1

1互相咬合,在每个所述咬合齿槽1

2内咬合有上下并列的两个咬合齿1

1。
2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鱼巢砖1的上下两个侧面上设有从两端向中间阶梯凹进的槽状结构,在上下相邻的两块所述鱼巢砖1之间形成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两端封闭的条缝5,可为落水人员向岸方向的攀爬求生提供抓手,同时可加强水体与土壤的连接。
25.上述鱼巢砖1的使用范围为常水位以下区域。施工时,首先对岸坡基础4进行削坡
平整形成至少一级坡面3,各级坡面3之间设置平台4。在每级所述坡面3上铺设鱼巢砖1,上下对接的两个鱼巢砖咬合齿1

1嵌入位于它们一侧的一个咬合齿槽1

2,互相咬合形成自锁,在水流方向连接成一个整体。
26.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鱼巢砖,其特征在于,该鱼巢砖为横截面呈工字形的块体,四个角部各为一个咬合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咬合齿槽,每个所述咬合齿槽内能够咬合上下并列布置的两个咬合齿,所述鱼巢砖设有上下两层结构,在上层结构的中部设有若干迎水孔洞,在下层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背水槽,所述背水槽和所述迎水孔洞是连通的。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槽的底面包容所有所述迎水孔洞的底面。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孔洞为沿坡面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巢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鱼巢砖的上下两个侧面上设有从两端向中间阶梯凹进的槽状结构。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巢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鱼巢砖的上部周边设有斜度。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下生态护岸结构设置在常水位以下,设有至少一级护岸结构,每级所述护岸结构设置在对应级别的坡面上,在上下相邻的两级所述坡面之间设有平台,每级所述护岸结构均包括铺满在相应坡面上的多块所述鱼巢砖,所述鱼巢砖上下成行设置,左右相邻的两行所述鱼巢砖交错布置,且交错布置的两块所述鱼巢砖相邻的两个咬合齿互相咬合,在每个所述咬合齿槽内咬合有上下并列的两个咬合齿。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鱼巢砖的上下两个侧面上设有从两端向中间阶梯凹进的槽状结构,在上下相邻的两块所述鱼巢砖之间形成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两端封闭的条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巢砖,该鱼巢砖为横截面呈工字形的块体,四个角部各为一个咬合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咬合齿槽,每个所述咬合齿槽内能够咬合上下并列布置的两个咬合齿,所述鱼巢砖设有上下两层结构,在上层结构的中部设有若干迎水孔洞,在下层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背水槽,所述背水槽和所述迎水孔洞是连通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鱼巢砖的水下生态护岸结构,所述鱼巢砖上下成行设置,左右相邻的两行所述鱼巢砖交错布置,且交错布置的两块鱼巢砖相邻的两个咬合齿互相咬合,在每个所述咬合齿槽内咬合有上下并列的两个咬合齿。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护岸结构关于稳定性、生态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生态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生态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华 王涛 李旺生 陈广明 许海勇 张明进 钟恒昌 程小兵 李晓星 刘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1
技术公布日:202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