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4073发布日期:2021-12-04 12:4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路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复杂山区高速铁路和高等级道路的大量修建,陡坡路基工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陡坡路基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靠山侧路堑高边坡的支挡防护,二是远离山侧路堤填筑与加固,三是减少半填半挖段路基的差异沉降变形。在陡坡地段修建工程时,当线路太靠近山体,则产生大量深挖路堑,当线路远离山体,则产生大量陡坡段高填方,若以桥梁方式通过时,同样存在深挖方桥台,既不利于桥梁工程的安全稳定,也不利于工程投资。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的路基结构,使之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又能解决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又能解决陡坡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该路基结构更有利于高速行车,减少路基养护维修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包括在靠山侧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前排桩及与所述前排桩横向对应设置的中间桩、后排桩;其中,相邻所述前排桩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所述中间桩设置于所述线路的路基中部,所述后排桩设置于所述线路路基远离山侧;所述前排桩靠近所述线路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后排桩靠近所述线路一侧设置有台阶;所述凹槽底部标高、所述台阶处标高、所述中间桩的桩顶标高相同;横梁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排桩的所述凹槽内,另外一端设置于所述后排桩的所述台阶上,所述横梁中部与所述中间桩的顶部刚性固定连接;沿线路纵向延伸的承载板位于所述横梁顶部上方,与所述横梁刚性固定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沟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前排桩之间,所述排水沟沿线路纵向设置。
7.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上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有伸缩缝。
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在靠山侧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前排桩,在相邻两前排桩之间设置挡土板。设置所述前排桩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又能起到收坡作用,减少土石方开挖。与前排桩横向对应设置中间桩和后排桩。所述中间桩设置于所述线路的路基中部,所述后排桩设置于所述线路路基远离山侧。所述前排桩在靠近所述线路侧设置一凹槽,所述后排桩在靠近所述线路侧设置一台阶。前排桩凹
槽底部标高、后排桩台阶处标高以及中间桩的桩顶标高相同。横梁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排桩的凹槽内,另外一端设置于所述后排桩的台阶上,横梁中部与所述中间桩的顶部刚性连接。所述横梁既能承担所述承载板产生的竖向荷载,又能将所述前排桩的侧向荷载传递至所述中间桩和后排桩,增强了路堑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所述前排桩的水平侧向位移。
10.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又能解决陡坡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该路基结构更有利于高速行车,减少路基养护维修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前排桩;2.中间桩;3.后排桩;4.挡土板;5.横梁;6.承载板;7.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在靠山侧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前排桩1及与所述前排桩1横向对应设置的中间桩2、后排桩3;其中,相邻所述前排桩1之间设置有挡土板4;所述中间桩2设置于所述线路的路基中部,所述后排桩3设置于所述线路路基远离山侧;所述前排桩1靠近所述线路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后排桩3靠近所述线路一侧设置有台阶;所述凹槽底部标高、所述台阶处标高、所述中间桩2的桩顶标高相同;横梁5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排桩1的所述凹槽内,另外一端设置于所述后排桩3的所述台阶上,所述横梁5中部与所述中间桩2的顶部刚性固定连接;沿线路纵向延伸的承载板6位于所述横梁5顶部上方,与所述横梁5刚性固定连接。
19.设置所述前排桩1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又能起到收坡作用,减少土石方开挖。所述横梁5既能承担所述承载板6产生的竖向荷载,又能将所述前排桩1的侧向荷载传递至所述中间桩2和后排桩3,增强了路堑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前排桩的水平侧向位移。
20.所述排水沟7设置于所述承载板6与所述前排桩1之间,所述排水沟7沿线路纵向设置。所述承载板5沿线路纵向按一定间隔设置有伸缩缝。
2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又能解决陡坡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该路基结构更有利于高速行车,减少路基养护维修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2.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凡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或者对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涵盖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靠山侧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前排桩(1)及与所述前排桩(1)横向对应设置的中间桩(2)、后排桩(3);其中,相邻所述前排桩(1)之间设置有挡土板(4);所述中间桩(2)设置于所述线路的路基中部,所述后排桩(3)设置于所述线路路基远离山侧;所述前排桩(1)靠近所述线路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后排桩(3)靠近所述线路一侧设置有台阶;所述凹槽底部标高、所述台阶处标高、所述中间桩(2)的桩顶标高相同;横梁(5)一端设置于所述前排桩(1)的所述凹槽内,另外一端设置于所述后排桩(3)的所述台阶上,所述横梁(5)中部与所述中间桩(2)的顶部刚性固定连接;沿线路纵向延伸的承载板(6)位于所述横梁(5)顶部上方,与所述横梁(5)刚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7)设置于所述承载板(6)与所述前排桩(1)之间,所述排水沟(7)沿线路纵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上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有伸缩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陡坡地段抗滑桩板结构,包括在靠山侧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前排桩及与前排桩横向对应设置的中间桩、后排桩;相邻前排桩之间设置有挡土板;中间桩设置于路基中部,后排桩设置于路基远离山侧;前排桩在靠近线路侧设置有凹槽,后排桩在靠近线路侧设置有台阶;凹槽底部标高、台阶处标高、中间桩桩顶标高相同;横梁一端设置于凹槽内,另外一端设置于台阶上,横梁中部与中间桩的顶部刚性固定连接;沿线路纵向延伸的承载板位于所述横梁顶部上方,与横梁刚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既能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又能解决陡坡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减少路基养护维修工作量。减少路基养护维修工作量。减少路基养护维修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马欢雄 孟庆文 于东彬 欧成章 王飞 张翔 马文军 石晓旺 聂廷立 邱磊 徐文龙 吕新强 韩冰 耿晓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9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