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8065发布日期:2021-12-01 13:3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管网的控制闸门,特别是涉及一种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当城市降雨量超过城市排水管道的输水能力时,城市会发生洪涝灾害,为防止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采用设置雨洪水调蓄池,将超过排水管道输送能力的雨水储存到雨洪水调蓄池中,待降雨结束后,再把雨洪水调蓄池中的雨水通过潜污泵排出,从而防止城市内涝。然而,如果雨洪水调蓄池已蓄满,降雨仍然不停情况下,过量水体就必需通过溢流口排出到周边自然水体,一方面由于调蓄池已无调蓄体积,不排出可能造成城市上游内涝,另一方面,后期雨水相对干净,排出部分可能对自然水体的损害相对较小。
3.市政排水景观设计,往往要形成固定水面,通过电动闸或橡胶坝可以形成水面,但管理成本高,易出现故障,需要有一种无动力式的水位管理方式。
4.对于市政排水系统中的截流分流井,来水量过大超出截流和分流设计量时,多余水体也必须通过溢流口排出,溢流排水口的水位高低需要可调可控。
5.多雨地区,溢流口下游河道水位往往较高,可能导致溢流不畅,或河道水体倒流进入到截流分流井中,此工况也需要通过溢流口堰闸控制水体倒灌情况发生。
6.传统的水泥墙溢流口,无法实现溢流口的监测和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通过本技术方案,根据需要,通过弹簧杆和来水压力之间的变化自动改变堰门的高度,从而改变溢流情况,在整个市政排水管网中,实现来水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保持上游景观水体设计水位;在溢流口应用本技术方案,无需外部动力,就可以实现溢流口水位的控制。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包括堰门和堰门安装板,所述堰门安装板水平向下固定在雨洪水调蓄池溢流口或截流分流井溢流口墙壁上,堰门下端铰接在堰门安装板上,还包括侧面板、堰门侧面密封条、弹簧杆和支承架,所述侧面板分别固定在雨洪水调蓄池溢流口或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两侧墙壁上,堰门侧面密封条内面固定在堰门两侧面上,堰门侧面密封条外面分别抵压在位于两侧的侧面板上,一个以上的支承架分别固定在位于堰门安装板下方的墙体上,一个以上的弹簧杆固定端分别与所对应的支承架相铰接,一个以上的弹簧杆活动端分别与所对应的堰门后面位置相铰接,弹簧杆活动端由下向上推动堰门实现堰门高度变化来调控来水。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堰门固定条、铰接座和铰接轴,所述铰接座分别均匀分布在堰门安装板上面上,所述堰门由板材四周向后折弯制成,数个堰门固定条竖直向
下分别固定在堰门后面上,堰门固定条下端设置有铰接孔,堰门固定条下端插装在所对应的铰接座中,铰接轴水平穿装在铰接座和铰接孔中。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堰门底面密封条,所述堰门底面密封条设置在堰门安装板上面上,所述堰门底部为半圆弧面,堰门固定条下端铰接孔中心线与堰门底部半圆弧面的中心线相重合,从而保证堰门转动时,堰门底部半圆弧面始终抵压在堰门底面密封条上。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通过本技术方案,根据需要,通过弹簧杆和来水压力之间的变化自动改变堰门的高度,从而改变溢流情况,在整个市政排水管网中,实现来水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保持上游景观水体设计水位;在溢流口应用本技术方案,无需外部动力,就可以实现溢流口水位的控制。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数个堰闸并列应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截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2中k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堰门、2堰门安装板、3墙壁、4侧面板、5堰门侧面密封条、6弹簧杆、7支承架、8堰门固定条、9铰接座、10铰接轴、11铰接孔、12堰门底面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包括堰门1和堰门安装板2,所述堰门安装板2水平向下固定在雨洪水调蓄池溢流口或截流分流井溢流口墙壁3上,堰门1下端铰接在堰门安装板2上,还包括侧面板4、堰门侧面密封条5、弹簧杆6和支承架7,所述侧面板4分别固定在雨洪水调蓄池溢流口或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两侧墙壁3上,堰门侧面密封条5内面固定在堰门1两侧面上,堰门侧面密封条5外面分别抵压在位于两侧的侧面板4上,支承架7分别固定在位于堰门安装板2下方的墙体上,一个以上的弹簧杆6固定端分别与所对应的支承架7相铰接,一个以上的弹簧杆6活动端分别与所对应的堰门1后面位置相铰接,弹簧杆6活动端由下向上推动堰门1实现堰门1高度变化来调控来水。
18.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堰门固定条8、铰接座9和铰接轴10,所述铰接座9分别均匀分布在堰门安装板2上面上,所述堰门1由板材四周向后折弯制成,数个堰门固定条8竖直向下分别固定在堰门1后面上,堰门固定条8下端设置有铰接孔11,堰定固定条8下端插装在所对应的铰接座9中,铰接轴10水平穿装在铰接座9和铰接孔11中。
19.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堰门底面密封条12,所述堰门底面密封条12设置在堰门安装板2上面上,所述堰门1底部为半圆弧面,堰门固定条8下端铰接孔11中心线与堰门1底部半圆弧面的中心线相重合,从而保证堰门1转动时,堰门1底部半圆弧面始终抵压在堰门底面密封条12上。
20.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杆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作进一步说明。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在城市景观河段上,可自动保持上游景观水
体设计水位。
2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无电区域溢流口的溢流控制问题,具有节能,便于维护,运管费用低的特点。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包括堰门和堰门安装板,所述堰门安装板水平向下固定在雨洪水调蓄池溢流口或截流分流井溢流口墙壁上,堰门下端铰接在堰门安装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面板、堰门侧面密封条、弹簧杆和支承架,所述侧面板分别固定在雨洪水调蓄池溢流口或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两侧墙壁上,堰门侧面密封条内面固定在堰门两侧面上,堰门侧面密封条外面分别抵压在位于两侧的侧面板上,一个以上的支承架分别固定在位于堰门安装板下方的墙体上,一个以上的弹簧杆固定端分别与所对应的支承架相铰接,一个以上的弹簧杆活动端分别与所对应的堰门后面位置相铰接,弹簧杆活动端由下向上推动堰门实现堰门高度变化来调控来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堰门固定条、铰接座和铰接轴,所述铰接座分别均匀分布在堰门安装板上面上,所述堰门由板材四周向后折弯制成,数个堰门固定条竖直向下分别固定在堰门后面上,堰门固定条下端设置有铰接孔,堰门固定条下端插装在所对应的铰接座中,铰接轴水平穿装在铰接座和铰接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堰门底面密封条,所述堰门底面密封条设置在堰门安装板上面上,所述堰门底部为半圆弧面,堰门固定条下端铰接孔中心线与堰门底部半圆弧面的中心线相重合,从而保证堰门转动时,堰门底部半圆弧面始终抵压在堰门底面密封条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截流分流井溢流口中弹簧自平衡式堰闸,包括堰门和堰门安装板,还包括侧面板、堰门侧面密封条、弹簧杆和支承架,通过本技术方案,堰门侧面密封条在侧面板的配合下有效提高了堰门侧面的密封效果,利用铰接轴位置与堰门下端圆弧面同芯等距离原理,堰门下端圆弧面在堰门转动时始终抵压在堰门底面密封条上,有效解决了堰门转动的泄漏问题,并根据需要,通过弹簧杆和来水压力之间的变化自动改变堰门的高度,从而改变溢流情况,在整个市政排水管网中,实现来水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保持上游景观水体设计水位;在溢流口应用本技术方案,无需外部动力,就可以实现溢流口水位的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田景宏 托马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汉世德水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7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