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2159发布日期:2022-03-02 06:0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属于消防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消防栓,正式叫法为消火栓,一种固定式消防设施,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现有的消防栓主要靠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以保证其在发生危险的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但是由于消防管网分布面积较大,在进行维护检修的过程中工作量较大,且一旦发生泄露的情况下维护人员也较为被动,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以解决由于消防管网分布面积较大,在进行维护检修的过程中工作量较大,且一旦发生泄露的情况下维护人员也较为被动,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其结构包括:检测上盖、水带接口、栓体、取水口、支撑底座,所述检测上盖固定在栓体的顶部,所述水带接口设有两个,焊接固定在栓体的两侧,且与栓体内腔相通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栓体前端设有取水口,所述栓体安设在支撑底座的顶部。
5.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上盖由连接阀杆、防护圈、检测圈、保护盖、支撑阀板组成,所述连接阀杆嵌套在防护圈的中心,且通过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阀杆垂直贯穿保护盖与检测圈的中心,所述检测圈安设在支撑阀板的顶部,且二者相互平行,所述支撑阀板焊接固定在栓体的顶端,且内端设有可拆卸盘体。
6.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圈设有压杆圈、封闭套圈、定位栓、防尘套、导压环,所述压杆圈安设在导压环的底部,且通过活动连接,所述导压环嵌套固定在封闭套圈的底部,所述封闭套圈通过底部的定位栓与连接阀杆表面相连接,所述防尘套安设在支撑阀板的顶端,且与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封闭套圈通过螺栓固定在保护盖上平面的底部。
7.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护圈为柱状结构,且两侧设有矩形开槽,开槽贯穿防护圈的表面,避免内部积水,且能够使得水流不会沿着轴杆进入内部造成腐蚀的情况发生。
8.作为优选的,所述封闭套圈内部设有环形圈体,圈体的上沿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弹簧,在进行压缩的过程中阻尼能够相对应的提高,减少相对的运动形成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9.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尘套底部设有滑动片,中部为折叠式圈套构成,在阀门关闭后减少螺杆与螺套之间的水汽含量,避免长时间未使用发生锈蚀难以开启的情况发生。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带接口下沿设有流量传感器,一旦出口出现渗水的情况下就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修复。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具有以下效果:
13.本实用通过检测圈内部的压杆圈与顶部的导压环相互挤压的方式来检测阀杆是否遭受到恶意开启,一旦恶意开启后将信号传输给主控室,与附件的摄像头进行联动将问题现象拍摄下来便能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消防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恶意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检测上盖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检测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检测上盖-1、水带接口-2、栓体-3、取水口-4、支撑底座-5、连接阀杆-11、防护圈-12、检测圈-13、保护盖-14、支撑阀板-15、压杆圈-131、封闭套圈-132、定位栓-133、防尘套-134、导压环-135。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请参阅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检测上盖1、水带接口2、栓体3、取水口4、支撑底座5,所述检测上盖1固定在栓体3的顶部,所述水带接口2设有两个,焊接固定在栓体3的两侧,且与栓体3内腔相通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栓体3前端设有取水口4,所述栓体3安设在支撑底座5的顶部,所述检测上盖1由连接阀杆11、防护圈12、检测圈13、保护盖14、支撑阀板15组成,所述连接阀杆11嵌套在防护圈12的中心,且通过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阀杆11垂直贯穿保护盖14与检测圈13的中心,所述检测圈13安设在支撑阀板15的顶部,且二者相互平行,所述支撑阀板15焊接固定在栓体3的顶端,且内端设有可拆卸盘体,所述检测圈13设有压杆圈131、封闭套圈132、定位栓133、防尘套134、导压环135,所述压杆圈131安设在导压环135的底部,且通过活动连接,所述导压环135嵌套固定在封闭套圈132的底部,所述封闭套圈132通过底部的定位栓133与连接阀杆11表面相连接,所述防尘套134安设在支撑阀板15的顶端,且与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封闭套圈132通过螺栓固定在保护盖14上平面的底部,所述防护圈12为柱状结构,且两侧设有矩形开槽,开槽贯穿防护圈12的表面,避免内部积水,且能够使得水流不会沿着轴杆进入内部造成腐蚀的情况发生,所述封闭套圈132内部设有环形圈体,圈体的上沿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弹簧,在进行压缩的过程中阻尼能够相对应的提高,减少相对的运动形成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所述防尘套134底部设有滑动片,中部为折叠式圈套构成,在阀门关闭后减少螺杆与螺套之间的水汽含量,避免长时间未使用发生锈蚀难以开启的情况发生,所述水带接口2下沿设有流量传感器,一旦出口出现渗水的情况下就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修复。
21.本实用的使用说明:
22.支撑底座5与消防管相连接,检测上盖1底部分别设有水带接口2与取水口4,主要用来直接输送水流给消防水枪,以及消防车的补水工作,连接阀杆11固定在防护圈12内,避
免日常使用中受到碰撞,同时在方便开合把手进行工作。
23.在栓体的表面设有检测箱与主控室进行连接,本地分别与水带接口2与取水口4内部的传感器相连接,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报警,同时有人恶意开启阀门的时候检测圈13内部的压杆圈131与顶部的导压环135相互挤压,压力增大后将电信号传输给主控室,并且栓体的定位功能启动,及时上报位置,一旦出现被撞倒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方便维护人员快速进行检修维护。
24.在关闭的时候底部的防尘套134与支撑阀板15相互挤压减少水汽以及空气进入阀杆螺纹内,避免发生锈蚀,进而导致消防栓难以开启的情况发生。
25.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其结构包括:检测上盖(1)、水带接口(2)、栓体(3)、取水口(4)、支撑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上盖(1)固定在栓体(3)的顶部,所述水带接口(2)设有两个,焊接固定在栓体(3)的两侧,且与栓体(3)内腔相通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栓体(3)前端设有取水口(4),所述栓体(3)安设在支撑底座(5)的顶部;所述检测上盖(1)由连接阀杆(11)、防护圈(12)、检测圈(13)、保护盖(14)、支撑阀板(15)组成,所述连接阀杆(11)嵌套在防护圈(12)的中心,且通过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阀杆(11)垂直贯穿保护盖(14)与检测圈(13)的中心,所述检测圈(13)安设在支撑阀板(15)的顶部,且二者相互平行,所述支撑阀板(15)焊接固定在栓体(3)的顶端,且内端设有可拆卸盘体;所述检测圈(13)设有压杆圈(131)、封闭套圈(132)、定位栓(133)、防尘套(134)、导压环(135),所述压杆圈(131)安设在导压环(135)的底部,且通过活动连接,所述导压环(135)嵌套固定在封闭套圈(132)的底部,所述封闭套圈(132)通过底部的定位栓(133)与连接阀杆(11)表面相连接,所述防尘套(134)安设在支撑阀板(15)的顶端,且与底部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封闭套圈(132)通过螺栓固定在保护盖(14)上平面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圈(12)为柱状结构,且两侧设有矩形开槽,开槽贯穿防护圈(12)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套圈(132)内部设有环形圈体,圈体的上沿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弹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134)底部设有滑动片,中部为折叠式圈套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消防栓,其结构包括:检测上盖、水带接口、栓体、取水口、支撑底座,检测上盖固定在栓体的顶部,水带接口设有两个,焊接固定在栓体的两侧,且与栓体内腔相通并形成一体结构,栓体前端设有取水口,栓体安设在支撑底座的顶部;有益效果:实用通过检测圈内部的压杆圈与顶部的导压环相互挤压的方式来检测阀杆是否遭受到恶意开启,一旦恶意开启后将信号传输给主控室,与附件的摄像头进行联动将问题现象拍摄下来便能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消防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恶意损坏的情况发生。消防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恶意损坏的情况发生。消防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恶意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企闽泽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9
技术公布日:2022/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