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

文档序号:28884242发布日期:2022-02-12 12:3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地下建筑大规模的发展,地下建筑的功能多种多样,当地下建筑建立在富水区域,对于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建筑而言,普通的防水构造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并且现有的防水结构大多抗震能力比较弱,遇到剧烈的震动可能会导致其损毁。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4.1、现有技术存在防水结构防水防潮能力弱,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的问题;
5.2、现有技术存在防水结构大多抗震能力比较弱,遇到剧烈的震动可能会导致其损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以达到防水防潮、抗震的目的。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包括墙体,所述两个墙体之间设置有砖墙,所述墙体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垫层,所述墙体外壁设置有吸热层,所述墙体内壁设置有干燥层,所述吸热层与干燥层之间设置有若干导热体,所述干燥层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远离干燥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底板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垫层靠近混凝土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内设置有若干弹性缓冲体,所述弹性缓冲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减震层远离混凝土垫层的一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层与砖墙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第一防水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为防水卷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防水层为油毡材料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干燥层与第二防水层固定连接,所述干燥层与导热体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体与吸热层固定连接,所述干燥层为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热体为石墨材料制成,所述吸热层为岩棉板材料制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防水层与混凝土保护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防水层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防水层为沥青材料制成。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层与混凝土垫层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层与弹性缓冲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体与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体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缓冲层与减震层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混凝土保护层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层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层利用防水卷的防水特性初步防止墙体被水汽侵蚀,再由第二防水层利用油毡的防水特性进一步防止墙体被水汽侵蚀,再由干燥层利用硅胶的吸水性吸收侵入的水汽,通过导热体与吸热层利用石墨的高导热与岩棉板的吸热将热量传至干燥层蒸发水汽,可以达到防水防潮的作用;
16.2、该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通过设置减震层利用弹性缓冲体的弹性初步缓冲分隔结构受到的震动,再由缓冲弹簧进一步缓冲震动,最后再由弹性缓冲层利用弹性橡胶的弹性再一次缓冲震动,可以达到抗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墙体;2、砖墙;3、底板;4、混凝土保护层;5、混凝土垫层;6、吸热层;7、干燥层;8、导热体;9、第二防水层;10、第一防水层;11、第三防水层;12、减震层;13、弹性缓冲体;14、缓冲弹簧;15、弹性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包括墙体1,两个墙体1之间设置有砖墙2,墙体1下方设置有底板3,底板3下方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4,混凝土保护层4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垫层5,墙体1外壁设置有吸热层6,墙体1内壁设置有干燥层7,吸热层6与干燥层7之间设置有若干导热体8,干燥层7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水层9,第二防水层9远离干燥层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0,底板3与混凝土保护层4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层11。
23.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垫层5靠近混凝土保护层4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层12,减震层12内设置有若干弹性缓冲体13,弹性缓冲体13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4,减震层12远离混凝土垫层5的一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层15,使分隔结构具有抗震能力;第一防水层10与砖墙2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层9与第一防水层10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层10为防水卷材料制成,第二防水层9为油毡材料制成,初步防水防潮;干燥层7与第二防水层9固定连接,干燥层7与导热体8固定连接,导热体8与吸热层6固定连接,干燥层7为硅胶材料制成,导热体8为石墨材料制成,吸热层6为岩棉板材料制成,吸收水汽并蒸发;第三防水层11与混凝土保护层4固定连接,第三防水层11与底板3固定连接,第三防水层11为沥青材料制成,防止底板3潮湿;减震
层12与混凝土垫层5固定连接,减震层12与弹性缓冲体13固定连接,弹性缓冲体13与缓冲弹簧14固定连接,弹性缓冲体13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初步缓冲震动;弹性缓冲层15与减震层12固定连接,弹性缓冲层15与混凝土保护层4固定连接,弹性缓冲层15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缓冲震动。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时,第一防水层10利用防水卷的防水特性初步防止墙体1被水汽侵蚀,再由第二防水层9利用油毡的防水特性进一步防止墙体1被水汽侵蚀,再由干燥层7利用硅胶的吸水性吸收侵入的水汽,通过导热体8与吸热层6利用石墨的高导热与岩棉板的吸热将热量传至干燥层7蒸发水汽,有效的防止分隔结构被水侵蚀,当震动袭来时,减震层12利用弹性缓冲体13的弹性初步缓冲分隔结构受到的震动,再由缓冲弹簧14进一步缓冲震动,最后再由弹性缓冲层15利用弹性橡胶的弹性再一次缓冲震动,有效的减小震动对分隔结构的影响。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两个墙体(1)之间设置有砖墙(2),所述墙体(1)下方设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下方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4),所述混凝土保护层(4)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垫层(5),所述墙体(1)外壁设置有吸热层(6),所述墙体(1)内壁设置有干燥层(7),所述吸热层(6)与干燥层(7)之间设置有若干导热体(8),所述干燥层(7)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水层(9),所述第二防水层(9)远离干燥层(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0),所述底板(3)与混凝土保护层(4)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5)靠近混凝土保护层(4)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层(12),所述减震层(12)内设置有若干弹性缓冲体(13),所述弹性缓冲体(13)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4),所述减震层(12)远离混凝土垫层(5)的一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层(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10)与砖墙(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9)与第一防水层(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10)为防水卷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防水层(9)为油毡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7)与第二防水层(9)固定连接,所述干燥层(7)与导热体(8)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体(8)与吸热层(6)固定连接,所述干燥层(7)为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热体(8)为石墨材料制成,所述吸热层(6)为岩棉板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水层(11)与混凝土保护层(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防水层(11)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防水层(11)为沥青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12)与混凝土垫层(5)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层(12)与弹性缓冲体(13)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体(13)与缓冲弹簧(1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体(13)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15)与减震层(1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层(15)与混凝土保护层(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层(15)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包括墙体,两个墙体之间设置有砖墙,墙体下方设置有底板,底板下方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该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层利用防水卷的防水特性初步防止墙体被水汽侵蚀,再由第二防水层利用油毡的防水特性进一步防止墙体被水汽侵蚀,再由干燥层利用硅胶的吸水性吸收侵入的水汽,通过导热体与吸热层利用石墨的高导热与岩棉板的吸热将热量传至干燥层蒸发水汽,可以达到防水防潮的作用,通过设置减震层利用弹性缓冲体的弹性初步缓冲分隔结构受到的震动,再由缓冲弹簧进一步缓冲震动,最后再由弹性缓冲层利用弹性橡胶的弹性再一次缓冲震动,可以达到抗震的作用。可以达到抗震的作用。可以达到抗震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 张庆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30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