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1937发布日期:2021-12-11 12:1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


背景技术:

2.现在有技术中的抗滑桩往往都是一个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桩,将整个桩的下半部分埋至土里,滑动面上部桩体来抵挡土体的滑动。土体的滑动往往是大面积的整体移动,因此,要阻挡它的滑动,就需要用来抵挡的抗滑桩截面足够的大,抗滑桩的体积越大意味着抗滑桩的造价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通过上部变形,使得土体在抗滑桩上的推力降低,从而可以减小抗滑桩的截面尺寸,以此降低抗滑桩造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抗滑桩截面大而造成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提供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包括支护桩,支护桩埋入滑床,支护桩的底部与滑床锚固,支护桩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装置和滑动桩,滑动桩通过滑动装置与支护桩上表面滑动连接;
6.滑动装置包括滑轨和设置在滑轨内的滑轮,滑轨固定设置在支护桩的上表面,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滑坡体水平位移方向同向;滑动桩的下表面与滑轮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滑轨呈“凹”字形结构,滑轨的两侧均水平贯穿设置有一个呈“一”字形的通道,两个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滑轮的轴线处设置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道位于滑轨的两侧。
8.进一步地,支护桩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两根滑轨,两根滑轨水平对齐设置,每根滑轨内均设置有两个与滑动桩的下表面连接的滑轮。
9.进一步地,支护桩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滑动桩,相邻两个滑动桩之间设置有滑动装置,滑动桩的上表面设置有滑轨,滑动桩的下表面设置有滑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拉力装置,拉力装置包括拉链和承力板,拉链的底端穿过多个滑动桩与支护桩底部锚固,拉链的另一端位于最高位处的滑动桩的上表面外侧,且与承力板中部固定连接,承力板放置在位于最高位处的滑动桩的上表面。
11.进一步地,支护桩和滑动桩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矩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方案中的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通过在支护桩的上表面设置滑动桩,滑动桩通过滑动装置移动,能够允许抗滑桩产生部分变形和位移,卸掉移动土体带来的大部分冲击力,有效的减小移动土体对抗滑桩的作用力,使得不需要用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来抵抗土体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减小抗滑桩截面面积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降低抗滑桩的造价。
14.2、本方案中的滑动桩收到移动土体的作用力产生滑动,使得滑动桩产生部分变形和位移,此时主要的受力部分为支护桩和滑动装置,如果移动土体的作用力过大,会出现滑轮脱离滑轨而造成滑动装置的损坏,拉力装置提升整个抗滑桩受力能力,减少滑动装置受力避免损坏,进而提升整个抗滑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滑动装置安装在支护桩或者滑动桩上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滑轮设置在滑轨中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拉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支护桩;2、滑动装置;3、滑动桩;4、滑轨;5、滑轮;6、通道;7、转轴;8、拉力装置;801、拉链;802、承力板;9、滑床;10、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2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包括支护桩1,支护桩1埋入滑床9,支护桩1的底部与滑床9锚固,支护桩1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装置2和滑动桩3,滑动桩3通过滑动装置2与支护桩1上表面滑动连接;
23.滑动装置2包括滑轨4和设置在滑轨4内的滑轮5,滑轨4固定设置在支护桩1的上表面,滑轨4的长度方向与滑坡体水平位移方向同向;滑动桩3的下表面与滑轮5固定连接。通过在支护桩1的上表面设置滑动桩3,滑动桩3通过滑动装置2移动,能够允许抗滑桩产生部分变形和位移,卸掉移动土体10带来的大部分冲击力,有效的减小移动土体10对抗滑桩的作用力,使得不需要用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来抵抗土体10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减小抗滑桩截面面积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降低抗滑桩的造价。
24.在本方案中的抗滑桩具体施工实施时,需要将成排的多个抗滑桩固定在滑床9上,形成抗滑墙,用来抵挡土体10的滑动,支护桩1和滑动桩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矩形,支护桩1和滑动桩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或矩形。
25.作为滑轨4和滑轮5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滑轨4呈“凹”字形结构,滑轨4的两侧均水平贯穿设置有一个呈“一”字形的通道6,两个通道6的长度方向与滑轨4的长度方向平行;滑轮5的轴线处设置有一根转轴7,转轴7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道6位于滑轨4的两侧。滑轮5在滑轨4中滑动时,转轴7跟随滑轮5在通道6中移动,通道6限制转轴7的位移量,也就限制了滑轮5在滑轨4中的位移量,且当移动土体10对抗滑桩作用力很大时,通道6可以将转轴7限制在内,可以避免滑轮5与滑轨4脱离。
26.支护桩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两根滑轨4,两根滑轨4水平对齐设置,每根滑轨4内均设置有两个与滑动桩3的下表面连接的滑轮5。两根滑轨4以及每根滑轨4内设置有滑轮5
的设置,可以提高滑动桩3在支护桩1上表面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抗滑桩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抗滑桩承载能力。
27.支护桩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滑动桩3,相邻两个滑动桩3之间设置有滑动装置2,滑动桩3的上表面设置有滑轨4,滑动桩3的下表面设置有滑轮5。多个滑动桩3的设置,在抗滑桩上形成多个滑动面,抗滑桩上的多个滑动面的对抗多级滑坡时,能够允许抗滑桩产生部分变形和位移,更有效的减小切应力。
28.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还包括拉力装置8,拉力装置8包括拉链801和承力板802,拉链801的底端穿过多个滑动桩3与支护桩1底部锚固,拉链801的另一端位于最高位处的滑动桩3的上表面外侧,且与承力板802中部固定连接,承力板802放置在位于最高位处的滑动桩3的上表面。在滑动桩3收到移动土体10的作用力产生滑动,使得滑动桩3产生部分变形和位移,此时主要的受力部分为支护桩1和滑动装置2,如果移动土体10的作用力过大,会出现滑轮5脱离滑轨4而造成滑动装置2的损坏,在滑动桩3产生变形位移时,拉链801有竖直状态改变为倾斜状态,进而拉链801的端部拉动承力板802,使得承力板802的端面与滑动桩3的上表面抵紧接触,拉力装置8提升整个抗滑桩受力能力,减少滑动装置2受力避免损坏,进而提升整个抗滑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埋入滑床,支护桩(1)的底部与滑床锚固,所述支护桩(1)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装置(2)和滑动桩(3),所述滑动桩(3)通过滑动装置(2)与支护桩(1)上表面滑动连接;滑动装置(2)包括滑轨(4)和设置在所述滑轨(4)内的滑轮(5),滑轨(4)固定设置在支护桩(1)的上表面,滑轨(4)的长度方向与滑坡体水平位移方向同向;滑动桩(3)的下表面与滑轮(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呈“凹”字形结构,滑轨(4)的两侧均水平贯穿设置有一个呈“一”字形的通道(6),两个所述通道(6)的长度方向与滑轨(4)的长度方向平行;滑轮(5)的轴线处设置有一根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道(6)位于滑轨(4)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两根滑轨(4),两根所述滑轨(4)水平对齐设置,每根滑轨(4)内均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滑动桩(3)的下表面连接的滑轮(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滑动桩(3),相邻两个滑动桩(3)之间设置有滑动装置(2),滑动桩(3)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滑轨(4),滑动桩(3)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滑轮(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力装置(8),所述拉力装置(8)包括拉链(801)和承力板(802),所述拉链(801)的底端穿过多个所述滑动桩(3)与所述支护桩(1)底部锚固,拉链(801)的另一端位于最高位处的滑动桩(3)的上表面外侧,且与所述承力板(802)中部固定连接,承力板(802)放置在位于最高位处的滑动桩(3)的上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和所述滑动桩(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矩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允许变形的抗滑桩,其包括支护桩,支护桩埋入滑床,支护桩的底部与滑床锚固,支护桩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装置和滑动桩,滑动桩通过滑动装置与支护桩上表面滑动连接;滑动装置包括滑轨和设置在滑轨内的滑轮,滑轨固定设置在支护桩的上表面,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滑坡体水平位移方向同向;滑动桩的下表面与滑轮固定连接,通过在支护桩的上表面设置滑动桩,滑动桩通过滑动装置移动,能够允许抗滑桩产生部分变形和位移,卸掉移动土体带来的大部分冲击力,有效的减小移动土体对抗滑桩的作用力,使得不需要用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来抵抗土体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减小抗滑桩截面面积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降低抗滑桩的造价。价。价。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东 于宝国 谢珺 李春龙 韩培锋 欧小红 陈代果 袁锦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1/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