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

文档序号:28454188发布日期:2022-01-12 06:2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


背景技术:

2.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桩基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3.传统的柱形基桩直接埋设在地面预设的固定井中,由于柱形基桩由于负载,其外壁面与接触的土层产生相对摩擦滑动,导致基桩沉降,维持基础的在固定井中的稳定形以及防止沉降成为基桩稳定承载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桩结构稳定性差承载力弱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底部固定有钻头,所述第二柱体位于第一柱体内部并固定在钻头的顶部,所述第三柱体固定在钻头的顶部并位于第二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柱体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桩孔,所述出桩孔对应的第一柱体的内侧壁上焊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穿设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柱体伸入第二柱体内部,所述固定桩伸入第二柱体的一端固定第一凸部;所述第三柱体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四柱体,所述第四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当转动第四柱体时,第二凸部推动第一凸部水平移动,所述固定桩从出桩孔中伸出。
6.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部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二凸部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一凸部的球面与第二凸部的球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部所在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凸部所在球体的直径。
7.优选的,所述出桩孔有四个,所述四个出桩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凸部有四个,所述四个第二凸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8.优选的,所述第一柱体自上而下均匀间隔设置有四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四个出桩孔;所述第四柱体的外侧对应个出桩孔设置有若干第二凸部。
9.优选的,所述第三柱体沿轴向开始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与钻头的底部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桩靠近固定槽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通过第一柱体、第二柱体、第三柱体和第四柱体嵌套的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柱形基桩成桩的速度,另一方面,保证了基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柱体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第一柱体;101、钻头;102、出桩孔;103、固定槽;104、固定桩;105、第一凸部;2、第二柱体;3、第三柱体;301、灌注孔;4、第四柱体;401、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桩结构稳定性差承载力弱的问题。
1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18.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包括第一柱体1、第二柱体2和第三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1的底部固定有钻头101,所述第二柱体2位于第一柱体1内部并固定在钻头101的顶部,所述第三柱体3固定在钻头101的顶部并位于第二柱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柱体1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桩孔102,所述出桩孔102对应的第一柱体1的内侧壁上焊接有固定槽103,所述固定槽103内穿设有固定桩104,所述固定桩10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柱体2伸入第二柱体2内部,所述固定桩104伸入第二柱体2的一端固定第一凸部105;所述第三柱体3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四柱体4,所述第四柱体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401,所述第二凸部401与第一凸部105位于同一水平面,当转动第四柱体4时,第二凸部401推动第一凸部105水平移动,所述固定桩104从出桩孔102中伸出,通过第一柱体1嵌套在第二柱体2外侧,第四柱体4嵌套在第三柱体3外侧的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成桩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基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凸部105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二凸部401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一凸部105的球面与第二凸部401的球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部401所在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凸部105所在球体的直径,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第二凸部401可以有效推动第一凸部105,进而推动固定柱104钻入基桩坑的侧壁,防止出现基桩坑坍塌。所述出桩孔102有四个,所述四个出桩孔102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凸部401有四个,所述四个第二凸部401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柱体1自上而下均匀间隔设置有四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四个出桩孔102;所述第四柱体4的外侧对应个出桩孔102设置有若干第二凸部401。所述第三柱体3沿轴向开始有灌注孔301,所述灌注孔301与钻头10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固定桩104靠近固定槽103的一端为锥形结构,这样的结构,保证固定柱104可以顺利固定在基桩坑内。
19.使用时,转动第一柱体1带动钻头101旋转,待钻头101达到预定位置,转动第四柱体4,第四柱体4上的第二凸部401推动第一凸部105水平移动,进而驱动固定桩104插入基桩坑壁上,对基桩坑进行固定,此时在灌注孔301内灌注混凝土进行成桩。
20.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体(1)、第二柱体(2)和第三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1)的底部固定有钻头(101),所述第二柱体(2)位于第一柱体(1)内部并固定在钻头(101)的顶部,所述第三柱体(3)固定在钻头(101)的顶部并位于第二柱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柱体(1)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桩孔(102),所述出桩孔(102)对应的第一柱体(1)的内侧壁上焊接有固定槽(103),所述固定槽(103)内穿设有固定桩(104),所述固定桩(10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柱体(2)伸入第二柱体(2)内部,所述固定桩(104)伸入第二柱体(2)的一端固定第一凸部(105);所述第三柱体(3)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四柱体(4),所述第四柱体(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401),所述第二凸部(401)与第一凸部(105)位于同一水平面,当转动第四柱体(4)时,第二凸部(401)推动第一凸部(105)水平移动,所述固定桩(104)从出桩孔(102)中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105)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二凸部(401)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一凸部(105)的球面与第二凸部(401)的球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部(401)所在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凸部(105)所在球体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桩孔(102)有四个,所述四个出桩孔(102)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凸部(401)有四个,所述四个第二凸部(401)位于同一水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1)自上而下均匀间隔设置有四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四个出桩孔(102);所述第四柱体(4)的外侧对应个出桩孔(102)设置有若干第二凸部(4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柱体(3)沿轴向开设有灌注孔(301),所述灌注孔(301)与钻头(101)的底部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4)靠近固定槽(103)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其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第一柱体的底部固定有钻头,第二柱体位于第一柱体内部并固定在钻头的顶部,第三柱体固定在钻头的顶部并位于第二柱体的内部;第一柱体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桩孔,出桩孔对应的第一柱体的内侧壁上焊接有固定槽,固定槽内穿设有固定桩,固定桩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柱体伸入第二柱体内部,固定桩伸入第二柱体的一端固定第一凸部;第三柱体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四柱体,第四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当转动第四柱体时,第二凸部推动第一凸部水平移动,固定桩从出桩孔中伸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彭曙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16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