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0568发布日期:2022-02-08 09:0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


背景技术:

2.挡藻围隔主要用于拦截和过滤掉河流或湖泊中的蓝藻,其一般拦截在河流或湖泊的中间,但更多的情况下是设置在河流、湖泊的岸边,用于防止蓝藻扩散到岸边,虽然挡藻围隔能拦截大部分蓝藻,但是仍有部分蓝藻随风浪越过围隔进入到岸边,这部分蓝藻同样需要排出,而现有的挡藻围隔,却不利于这部分蓝藻的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围隔内侧蓝藻排出的挡藻围隔。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包括两个设置在岸边的直坝,还包括两端分别安装在直坝上的挡污过滤组件;上述挡污过滤组件自下至上依次包括配重石笼、过滤布、围隔组件;上述围隔组件包括橡胶带,还包括若干沿橡胶带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浮体组件;上述橡胶带上设有若干用于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引流口;该挡藻围隔还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相应引流口处的、可自动控制引流口开关的自动启闭机构;上述自动启闭机构包括正面固定框,上述正面固定框设置在引流口的正面,其上设有可竖直翻转开启的翻转门;反面固定框,上述反面固定框设置在引流口的背面,且位置与正面固定框相对应;连接件,上述连接件有若干个,且沿正面固定框、反面固定框的环周方向环形分布,用于将正面固定框、反面固定框连接固定在引流口处。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藻围隔,其在橡胶带上开设了引流口,并辅以可自动开关的自动启闭机构用以控制引流口的开关,当退潮、水位降低、河水流速加快或者吹离岸风时,翻转门开启,内侧蓝藻从引流口向外侧流出;反之,翻转门关闭,外侧蓝藻无法流入;这样可以促进内侧蓝藻的流出,从而减少岸边的蓝藻,利于岸边蓝藻的治理;同时无需人力控制引流口的开关,更加省时省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正面固定框正面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座,每个上述固定座上均设有可拆卸的、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的铰座,上述翻转门的上端铰接在铰座上。在实际使用中,翻转门因频繁开关,容易变形损坏,需要定时更换,但是传统的由于一体设计,所以需要整体更换,操作难度加大,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而这样将翻转门设计成可拆卸的,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翻转门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相应铰座相配合的铰轴,每个上述铰轴上均套设有一个扭力弹簧,上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翻转门上,另一端抵靠在正面固定框上。这样设计给翻转门提供了关闭预紧力,避免其因水流的轻微起伏拨动就开启,从而导致外侧蓝藻的渗入。
8.进一步地,上述连接件包括螺杆和螺母。
9.进一步地,上述翻转门的背部设有形状呈井字型的加强筋。这样设计进一步地提
高了翻转门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因频繁开关而变形。
10.进一步地,上述正面固定框上还设有沿其内侧开口外周分布的、位置与翻转门相对应的缓冲垫。这样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密封性,另一方面能够对翻转门起到很好的缓冲,减弱其关闭时与正面固定框之间的冲击。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启闭机构与引流口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其中翻转门处于半开的状态。
12.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3.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14.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直坝,2配重石笼,3过滤布,4围隔组件,4a橡胶带,4b浮体组件,5引流口,6自动启闭机构,7正面固定框,7a翻转门,7b固定座,7c铰座,7d缓冲垫,7e铰轴,7f扭力弹簧,7g加强筋,8反面固定框,9连接件,9a螺杆,9b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5所示,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包括两个设置在岸边的直坝1,还包括两端分别安装在直坝1上的挡污过滤组件;上述挡污过滤组件自下至上依次包括配重石笼2、过滤布3、围隔组件4;上述围隔组件4包括橡胶带4a,还包括若干沿橡胶带4a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浮体组件4b;上述橡胶带4a上设有若干用于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引流口5;该挡藻围隔还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相应引流口5处的、可自动控制引流口5开关的自动启闭机构;上述自动启闭机构包括正面固定框7,上述正面固定框7设置在引流口5的正面,其上设有可竖直翻转开启的翻转门7a;反面固定框8,上述反面固定框8设置在引流口5的背面,且位置与正面固定框7相对应;连接件9,上述连接件9有若干个,且沿正面固定框7、反面固定框8的环周方向环形分布,用于将正面固定框7、反面固定框8连接固定在引流口5处。
18.上述正面固定框7正面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座7b,每个上述固定座7b上均设有可拆卸的、通过连接件9固定连接的铰座7c,上述翻转门7a的上端铰接在铰座7c上。
19.上述翻转门7a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相应铰座7c相配合的铰轴7e,每个上述铰轴7e上均套设有一个扭力弹簧7f,上述扭力弹簧7f的一端抵靠在翻转门7a上,另一端抵靠在正面固定框7上。
20.上述连接件9包括螺杆9a和螺母9b。
21.上述翻转门7a的背部设有形状呈井字型的加强筋7g。
22.上述正面固定框7上还设有沿其内侧开口外周分布的、位置与翻转门7a相对应的缓冲垫7d。
23.当退潮、水位降低、河水流速加快或者吹离岸风时,翻转门7a在水力作用下克服扭力弹簧7f的作用力开启,此时内侧蓝藻从引流口5向外侧流出;反之,翻转门7a在水力以及扭力弹簧7f的共同作用下关闭,压紧缓冲垫7d,外侧的蓝藻无法从引流口5流入。
24.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包括两个设置在岸边的直坝(1),还包括两端分别安装在直坝(1)上的挡污过滤组件;所述挡污过滤组件自下至上依次包括配重石笼(2)、过滤布(3)、围隔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组件(4)包括橡胶带(4a),还包括若干沿橡胶带(4a)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浮体组件(4b);所述橡胶带(4a)上设有若干用于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引流口(5);该挡藻围隔还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相应引流口(5)处的、可自动控制引流口(5)开关的自动启闭机构;所述自动启闭机构包括正面固定框(7),所述正面固定框(7)设置在引流口(5)的正面,其上设有可竖直翻转开启的翻转门(7a);反面固定框(8),所述反面固定框(8)设置在引流口(5)的背面,且位置与正面固定框(7)相对应;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有若干个,且沿正面固定框(7)、反面固定框(8)的环周方向环形分布,用于将正面固定框(7)、反面固定框(8)连接固定在引流口(5)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固定框(7)正面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座(7b),每个所述固定座(7b)上均设有可拆卸的、通过连接件(9)固定连接的铰座(7c),所述翻转门(7a)的上端铰接在铰座(7c)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门(7a)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相应铰座(7c)相配合的铰轴(7e),每个所述铰轴(7e)上均套设有一个扭力弹簧(7f),所述扭力弹簧(7f)的一端抵靠在翻转门(7a)上,另一端抵靠在正面固定框(7)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9)包括螺杆(9a)和螺母(9b)。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门(7a)的背部设有形状呈井字型的加强筋(7g)。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固定框(7)上还设有沿其内侧开口外周分布的、位置与翻转门(7a)相对应的缓冲垫(7d)。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挡藻围隔,包括直坝、挡污过滤组件;挡污过滤组件包括配重石笼、过滤布、围隔组件;围隔组件包括橡胶带、浮体组件;橡胶带上设有若干用于方便内侧蓝藻流出的引流口;该挡藻围隔还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相应引流口处的自动启闭机构;自动启闭机构包括正面固定框,正面固定框设置在引流口的正面,其上设有可竖直翻转开启的翻转门;反面固定框,反面固定框设置在引流口的背面,且位置与正面固定框相对应;连接件,连接件有若干个,且沿正面固定框、反面固定框的环周方向环形分布,用于将正面固定框、反面固定框连接固定在引流口处。这样设计方便内侧蓝藻的排出,利于蓝藻的治理,且可自动控制开关,更加省时省力。加省时省力。加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浪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3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