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9208发布日期:2023-05-05 13:4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复合模板,具体为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


背景技术:

1、建筑施工中浇筑混凝凝土时,常用木模板、钢模板,但是由于木模板的取材不易取得,且工地上的风吹日晒容易导致模板翘曲变形,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现有的模板存在通用的问题,具体包括:木模板不能重复使用,浪费材料;使用费用高;钢木模板自重较大;连接不方便,不能将模板标准化。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模板标准化、绿色环保、质轻可靠的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包括模板,模板的同一侧与竖向承重板、水平承重板相连,模板上设置孔洞,孔洞内穿过套筒,模板两两平行设置,并通过穿过套筒的对拉螺栓相连。

3、进一步地,模板为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模板,优选为5.6㎜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模板。相比普通竹胶板15㎜厚度,模板自重降低,属于轻型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性增加。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可回收性和很高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模板的一侧设置防水层,防止雨水透过,另一侧设置橡胶垫,起到减震防滑的作用。

4、进一步地,对拉螺栓在模板的同一侧的间距为0.5~0.6m。

5、进一步地,对拉螺栓包括插销、扳柄和螺丝,扳柄分别与插销、螺丝相连。扳柄上设置螺栓孔一和螺栓孔二,螺栓孔一、螺栓孔二均与插销的尺寸相匹配。插销的一端设置球状扳手,另一端设置螺纹段,旋转穿过扳柄的螺栓孔一、螺栓孔二。扳柄上设置螺栓孔三,螺栓孔三与插销的尺寸相匹配。由于球状扳手的可操作性,人工手动即可拧紧,无需复杂的机械化。

6、进一步地,竖向承重板为方板,间隔0.2~0.3m设置。水平承重板为方板,间隔0.2~0.3m设置。

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支护牢固,结构稳定,施工简便,施工成本低;模板施工时,固定模板的螺栓,由于扳手的可操作性,人工手动即可拧紧,无需复杂的机械化;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模板质量轻可靠,施工效率高,节省材料,自重轻,对地基所引起的荷载较小,安全性更高;绿色环保,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新技术的趋势。



技术特征:

1.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所述模板(1)的同一侧与竖向承重板(2)、水平承重板(3)相连,所述模板(1)上设置孔洞(101),所述孔洞(101)内穿过套筒(4),所述模板(1)两两平行设置,并通过穿过套筒(4)的对拉螺栓(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为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的一侧设置防水层(6),另一侧设置橡胶垫(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5)在模板(1)的同一侧的间距为0.5~0.6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5)包括插销(51)、扳柄(52)和螺丝(53),所述扳柄(52)分别与插销(51)、螺丝(5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52)上设置螺栓孔一(521)和螺栓孔二(522),所述螺栓孔一(521)、螺栓孔二(522)均与插销(51)的尺寸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51)的一端设置球状扳手,另一端设置螺纹段,旋转穿过扳柄(52)的螺栓孔一(521)、螺栓孔二(52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52)上设置螺栓孔三(523),所述螺栓孔三(523)与插销(51)的尺寸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承重板(2)为方板,间隔0.2~0.3m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承重板(3)为方板,间隔0.2~0.3m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用复合模板,包括模板,模板的同一侧与竖向承重板、水平承重板相连,模板上设置孔洞,孔洞内穿过套筒,模板两两平行设置,并通过穿过套筒的对拉螺栓相连。模板为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模板。模板的一侧设置防水层,另一侧设置橡胶垫。对拉螺栓在模板的同一侧的间距为0.5~0.6m。本技术支护牢固,结构稳定,施工简便,施工成本低;模板施工时,固定模板的螺栓,由于扳手的可操作性,人工手动即可拧紧,无需复杂的机械化;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模板质量轻可靠,施工效率高,节省材料,自重轻,对地基所引起的荷载较小,安全性更高;绿色环保,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新技术的趋势。

技术研发人员:刘琦,孙喜朋,刘康,李水钦,杜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