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7421发布日期:2022-03-20 01:5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为了实现地块雨水就地消纳、雨水蓄存、面源污染处理、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景观湖体建设必不可少。同时,以此为契机,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土地价值,践行绿色发展,建设多湖水城,因此大力建设湖塘,构件城市人工水系,改善区域气候,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3.湿陷性黄土属于一种特殊性土,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另外河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西部局部也有分布,它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而一旦受水浸泡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强度显著降低,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下发生湿陷变形。在湿陷性地区建造人工湖,湖周围市政基础基本健全,人口较密集。渗漏会引起地表湿陷,影响十分严重。防渗效果不好,有可能水面难以形成,因此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渗措施,确保水面防渗体系的安全、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以解决如何保障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效果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包括下部地基,下部地基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复合土工膜、红黏土保护层、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和细沙缓冲层。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部地基包括黄土压实平整层和灰土换填层,灰土换填层位于黄土压实平整层上方。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灰土换填层由石灰与土混合组成,石灰的体积分数为20%~30%。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灰土换填层的厚度为500~2000mm。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复合土工膜采用规格为250~500g/0.5~1mm/250~500g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红黏土保护层的厚度为500~1000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细沙缓冲层的厚度为100~500mm。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细沙缓冲层上铺设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净化水质,增加湖体美观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 本实用新型采用湖体去断面多层防护,可以形成较为可靠的防渗体系,使渗漏到黄土层的水量得到有效控制。黄土经过压实得到黄土压实平整层,黄土压实平整层、灰土换填层、防水卷材以及复合土工膜可以形成相对不透水层,因此下渗至深层地基的水量将十分有限,不会因渗漏造成地质灾害,同时也实现了上部防渗结构渗漏水资源量的监测和回收。红黏土保护层既可以对防水材料进行保护,同时兼有防渗作用。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力,还可以增强结构稳定性。细沙缓冲层能有效保护下部防渗结构免受水流冲刷。本实用新型的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综合处理、湿陷性地基处理与防渗结构结合于一体,能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
15.2.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安全、可控,易于操作实施的特点。
16.3. 本实用新型施工难度低,经济性好,工期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下部地基;11-黄土压实平整层;12-灰土换填层;2-防水卷材;3-复合土工膜;4-红黏土保护层;5-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6-细沙缓冲层;7-种植土层;8-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0.如图1所示,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包括下部地基1,下部地基1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2、复合土工膜3、红黏土保护层4、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5和细沙缓冲层6。
21.下部地基1包括黄土压实平整层11和灰土换填层12,灰土换填层12位于黄土压实平整层11上方。灰土换填层12由石灰与土混合组成,石灰的体积分数为20%~30%。灰土换填层12的厚度为500~2000mm。
22.复合土工膜3采用规格为250~500g/0.5~1mm/250~500g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
23.红黏土保护层4的厚度为500~1000mm。
24.细沙缓冲层6的厚度为100~500mm。
25.细沙缓冲层6上铺设有种植土层7,种植土层7上种植有植物8。
26.黄土压实平整层11、灰土换填层12、防水卷材2以及复合土工膜3可以形成相对不透水层,因此下渗至深层地基的水量将十分有限,不会因渗漏造成地质灾害,同时也实现了上部防渗结构渗漏水资源量的监测和回收。红黏土保护层4既可以对防水材料进行保护,同时兼有防渗作用。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5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力,还可以增强结构稳定性。细沙缓冲层6能有效保护下部防渗结构免受水流冲刷。
27.实施例1、
28.灰土换填层12中,石灰与土的体积比为3:7;灰土换填层12的厚度为1500mm;复合土工膜3采用规格为400g/0.8mm/400g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红黏土保护层4的厚度为500mm;细沙缓冲层6的厚度为300mm;种植土层7的厚度不小于500mm。


技术特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包括下部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地基(1)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2)、复合土工膜(3)、红黏土保护层(4)、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5)和细沙缓冲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部地基(1)包括黄土压实平整层(11)和灰土换填层(12),灰土换填层(12)位于黄土压实平整层(1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换填层(12)的厚度为500~2000m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工膜(3)采用规格为250~500g/0.5~1mm/250~500g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黏土保护层(4)的厚度为500~100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缓冲层(6)的厚度为100~50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缓冲层(6)上铺设有种植土层(7),种植土层(7)上种植有植物(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结构,属于地基处理领域,解决了如何保障湿陷性黄土地区湖体地基的防渗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下部地基,下部地基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复合土工膜、红黏土保护层、土工格栅防渗体隔离层和细沙缓冲层。本实用新型采用湖体去断面多层防护,可以形成较为可靠的防渗体系,使渗漏到黄土层的水量得到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综合处理、湿陷性地基处理与防渗结构结合于一体,能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安全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2/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