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0743发布日期:2022-09-16 23:4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填埋封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堆放固体垃圾的场所,垃圾经过长时间堆放发酵,以及不断被压实,地面上产生了大量垃圾渗滤液,渗滤液水质十分复杂,不仅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金属和植物营养素,靠喷洒药物是无法处理的,因此根据国家环保要求,要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封场处理,封场工程里是有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其作用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再对收集的渗滤液进行后续的处理。现有的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是在打几个渗沥液提升井,放置钻孔花管将渗滤液抽走,但是由于底面不完全平整,部分渗滤液会聚积在外侧最低点处,导致挡土墙外渗渗沥液,泄洪沟内上涌渗沥液,需要想个办法来修补。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解决了渗滤液泄漏问题,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在垃圾填埋封场最低点处设置一座场外渗沥液收集池,所述场外渗沥液收集池连通泄洪沟,沿泄洪沟挖掘一条暗渠通到调节池,暗渠内敷设流体管,场外渗沥液收集池侧边以及暗渠内填满80mm粒径卵石,泄洪沟内铺铺300mm厚卵石,上方铺设hdpe土工膜,在hdpe土工膜水平面上方浇筑钢筋混凝土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流体管为dn200hdpe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流体管的半幅钻孔形成花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hdpe土工膜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1.5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厚度为20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钢筋混凝土面与hdpe土工膜的交汇处设有沥青玛蹄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对渗滤处进行修补,解决了渗滤液泄漏问题,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识列表:
16.1、垃圾,2、封土,3、场外渗沥液收集池,4、暗渠,5、调节池,6、流体管,7、80mm粒径卵石,8、300mm厚卵石,9、hdpe土工膜,10、泄洪沟,11、钢筋混凝土面,12、沥青玛蹄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18.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外面有封土2,内部是垃圾1(底层无防渗膜),外侧有泄洪沟10,经测量后,垃圾山体地势西南角为最低点,渗沥液上涌外渗最严重。在西南角最低点处设置一座场外渗沥液收集池3,所述场外渗沥液收集池3连通泄洪沟10(这样外渗的渗滤液也会回流到收集池内),沿泄洪沟10挖掘一条暗渠4通到调节池,暗渠内敷设dn200hdpe流体管5,流体管5的半幅钻孔形成花管,暗渠用80mm粒径卵石7填满后,再将泄洪沟内整体铺300mm厚卵石8,沿西南角挡土墙,向南向西两侧铺设hdpe土工膜9,土工膜延伸覆盖整个泄洪沟10,并上翻至泄洪沟另一侧后,用铝合金压板封口。泄洪沟内在hdpe土工膜9上重新做20mm厚钢筋混凝土面11(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混凝土面两侧上返至挡土墙,压在hdpe土工膜9上,由于hdpe土工膜不能与混凝土牢固结合,结合面的接缝处灌注沥青玛蹄脂12密封。
19.本实用新型所述hdpe土工膜9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性能好;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1.5mm。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能够对渗滤处进行修补,解决了渗滤液泄漏问题,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2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仅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垃圾填埋封场最低点处设置一座场外渗沥液收集池,所述场外渗沥液收集池连通泄洪沟,沿泄洪沟挖掘一条暗渠通到调节池,暗渠内敷设流体管,场外渗沥液收集池侧边以及暗渠内填满80mm粒径卵石,泄洪沟内铺铺300mm厚卵石,上方铺设hdpe土工膜,在hdpe土工膜水平面上方浇筑钢筋混凝土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为dn200hdpe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的半幅钻孔形成花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dpe土工膜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厚度为2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面与hdpe土工膜的交汇处设有沥青玛蹄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封场后最低点渗滤液导流装置,在垃圾填埋封场最低点处设置一座场外渗沥液收集池,所述场外渗沥液收集池连通泄洪沟,沿泄洪沟挖掘一条暗渠通到调节池,暗渠内敷设流体管,场外渗沥液收集池侧边以及暗渠内填满80mm粒径卵石,泄洪沟内铺铺300mm厚卵石,上方铺设HDPE土工膜,在HDPE土工膜水平面上方浇筑钢筋混凝土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渗滤处进行修补,解决了渗滤液泄漏问题,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芳 耿进杰 陈帅 詹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7
技术公布日:2022/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