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8515发布日期:2022-08-03 01:5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单桩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逐步向深远海推进,深远海海洋水文条件的恶劣导致风机基础受到的外荷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风机单机容量逐步增大,风机荷载也越来越大。结合目前海上风电发展情况,单桩以其结构简单,施工快捷等优势在国内外海上风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深海水域,传统的单桩由于桩数较少,单桩所承受的荷载较大,抗击海水冲压的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包括有单桩本体,所述单桩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外壁均与单桩本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强板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加强板远离单桩本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有上斜支撑杆、下斜支撑杆和支撑柱组成,所述支撑柱设置在单桩本体的中心处,所述上斜支撑杆位于下斜支撑杆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加强板和支撑柱相连接,每个所述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加强杆,每个所述加强杆远离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加强板呈圆形分布在单桩本体的内部,且四个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杆相连接。
7.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插入安装孔内并与其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靠近加强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加强板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x型连接板,所述x型连接板远离支撑柱的四端均于单桩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单桩本体的外侧设有加强筋。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斜支撑杆、下斜支撑杆、加强杆、支撑柱和x型连接板的外侧均设有防腐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板、上斜支撑杆、下斜支撑杆、加强杆和支撑柱,可以有效提高单桩本体的桩身强度提高抗击海水冲压的能力,通过安装板和固定螺栓,进一步的增加
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与加强板之间的连接,通过防腐层提高支撑结构抗侵蚀的能力。
1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8.图中:1、单桩本体;2、加强板;3、支撑结构;4、上斜支撑杆;5、下斜支撑杆;6、安装板;7、固定螺栓;8、加强杆;9、支撑柱;10、安装孔;11、连接杆;12、防腐层;13、x型连接板;1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请着重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包括有单桩本体1,所述单桩本体1的外侧设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提高单桩外壁的抗冲压能力,所述单桩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的外壁均与单桩本体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强板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加强板2呈圆形分布在单桩本体1的内部,且四个所述加强板2的两侧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1相连接,四个所述加强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0,每个所述连接杆11的两端均插入安装孔10内并与其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11将四个加强板2固定为一个整体,防止偏移,且四个所述加强板2远离单桩本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有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杆5和支撑柱9组成,所述支撑柱9设置在单桩本体1的中心处,所述支撑柱9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x型连接板13,所述x型连接板13远离支撑柱9的四端均于单桩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x型连接板13使支撑柱9固定在单桩本体1的中心处,同时通过x型连接板13与单桩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可以增加桩身的强度,所述上斜支撑杆4位于下斜支撑杆5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两端分别与加强板2和支撑柱9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上均固定连接加强杆8,每个所述加强杆8远离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的一端均与支撑柱9固定连接,通过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杆5、加强杆8和支撑柱9有效提高桩身抗击冲压的强度,每
个所述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靠近加强板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每个所述安装板6的两侧均通过固定螺栓7与加强板2固定连接,通过安装板6和固定螺栓7,进一步增加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与加强板2之间的连接,所述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杆5、加强杆8、支撑柱9和x型连接板13的外侧均设有防腐层12,防腐层12可以提高支撑结构的抗侵蚀能力。
2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4.单桩受到冲压时,首先通过加强筋14提高单桩外壁的强度增加抗弯能力,然后四个加强板2通过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岗5和加强杆8对单桩的内壁进行支撑,支撑柱9对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岗5和加强杆8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单桩抗击冲压的能力,x型连接板13在对支撑柱9进行固定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单桩的强度。
25.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包括有单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桩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的外壁均与单桩本体(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强板(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加强板(2)远离单桩本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有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杆(5)和支撑柱(9)组成,所述支撑柱(9)设置在单桩本体(1)的中心处,所述上斜支撑杆(4)位于下斜支撑杆(5)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两端分别与加强板(2)和支撑柱(9)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上均固定连接加强杆(8),每个所述加强杆(8)远离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的一端均与支撑柱(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加强板(2)呈圆形分布在单桩本体(1)的内部,且四个所述加强板(2)的两侧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加强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0),每个所述连接杆(11)的两端均插入安装孔(10)内并与其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斜支撑杆(4)和下斜支撑杆(5)靠近加强板(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每个所述安装板(6)的两侧均通过固定螺栓(7)与加强板(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9)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x型连接板(13),所述x型连接板(13)远离支撑柱(9)的四端均于单桩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桩本体(1)的外侧设有加强筋(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支撑杆(4)、下斜支撑杆(5)、加强杆(8)、支撑柱(9)和x型连接板(13)的外侧均设有防腐层(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击海水冲压的深海水域单桩内部支撑结构,包括有单桩本体,所述单桩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外壁均与单桩本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强板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加强板远离单桩本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有上斜支撑杆、下斜支撑杆和支撑柱组成,所述支撑柱设置在单桩本体的中心处,所述上斜支撑杆位于下斜支撑杆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加强板和支撑柱相连接,每个所述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加强杆,每个所述加强杆远离上斜支撑杆和下斜支撑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支撑结构提高了单桩抗击海水冲压的能力。部支撑结构提高了单桩抗击海水冲压的能力。部支撑结构提高了单桩抗击海水冲压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超 葛延 张伟利 张庭源 徐海波 牛兆鑫 王辰诺 苗大庆 初宇峰 沈亮亮 王雪梅 魏清超 赵琳 谢亮 李强 董杨 刘家铄 杨龙 于帅池 张睿 李俊宏 张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庄河)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