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2663发布日期:2022-05-11 14:5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水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箱。


背景技术:

2.房车也称旅居车,可以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又提供家居生活所需要的几乎全部功能,如可以做饭、洗澡、睡觉、看电视、听音乐等。随着房车的不断更新迭代,提高房车的空间利用率,集成更多的实用功能,将是房车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旅行房车之所以能如家里一般的舒适与便利,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房车具有相当完善的供水系统,供水系统与废水系统是并存的,也可视为同一个系统。通常,清水来自房车内部装设的清水箱,清水箱往往与车内各个用水管路连通,清水经过使用后变成污水,如由盥洗盆及浴盘等排出的污水通常汇流到污水箱里。现有的房车内部,通常将清水箱和污水箱独立设置,即设置两个单独的水箱,两个单独设置的水箱将占用房车内部较多的空间,不利于提高房车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房车清水箱和污水箱单独设置不利于提高房车内部空间利用率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箱,包括:一个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腔中的两个水囊;
5.所述水囊具有柔性的囊壁,两个所述水囊中的其中一个为用于存储清水的清水囊,两个所述水囊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存储污水的污水囊,所述污水囊设置于所述清水囊的上方,且所述污水囊与所述清水囊的正投影重合;
6.所述清水囊分别连通用于清水流入的清水进水管,以及用于清水流出的清水出水管,所述污水囊分别连通用于污水流入的污水进水管,以及用于污水排出的污水排水管,由所述清水出水管流出的清水经过各用水管路后由所述污水进水管流入所述污水囊中。
7.可选地,所述清水囊与所述污水囊的容积均与所述箱体的容积相等。
8.可选地,所述污水囊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所述清水囊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
9.可选地,所述清水囊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于竖向累叠的子清水囊,所述污水囊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于竖向累叠的子污水囊。
10.可选地,所述清水囊与所述污水囊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端面贴靠所述污水囊,所述隔板下端面贴靠所述清水囊,所述隔板可随所述清水囊中水量减少而向所述清水囊移动,且随所述清水囊中水量增多而向所述污水囊移动。
11.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沿重力方向设置一滑轨,所述隔板可沿所述滑轨移动。
12.可选地,所述污水囊还连通用于排气的污水排气管,所述清水囊还连通用于排气
的清水排气管,所述污水排气管与所述清水排气管均设有排气止水阀。
13.可选地,所述水囊的外侧囊壁上设有松紧带以及折叠导引纹路。
14.可选地,所述清水进水管、所述清水出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以及所述污水排水管均设置有防逆流阀。
15.可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加热装置且所述箱体设有保温层。
16.本技术提供的水箱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水箱包括一个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腔中的两个水囊,水囊具有柔性的囊壁,两个水囊中的其中一个为清水囊,另一个为污水囊,污水囊设置于清水囊的正上方,利用两个单独的水囊将清水和污水进行分离,且污水囊与清水囊上下叠设的方式可以实现清水存储容积与污水存储容积之间的转化;清水囊分别连通用于清水流入的清水进水管,以及用于清水流出的清水出水管,污水囊分别连通用于污水流入的污水进水管,以及用于污水排出的污水排水管,由清水出水管流出的清水经过各用水管路后由污水进水管流入污水囊中。随着清水的不断使用,清水囊中的清水逐渐变少,而污水囊中的污水逐渐增多,清水囊所腾出的清水存储容积可转化为污水囊的污水存储容积,通过一个水箱解决了清水和污水的存储问题,缩减了水箱所占用的车内空间,有利于提高房车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清水囊装满清水的状态);
19.图2为图1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清水囊中清水使用完的状态);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囊与水箱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2.1、箱体;11、环扣;2、污水囊;21、污水进水管;22、污水排水管;23、污水排气管;24、连接环;3、清水囊;31、清水进水管;32、清水出水管;33、清水排气管;4、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箱进行说明,本技术以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箱可以应用在多种使用场合,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在房车上,以下以水箱使用在房车上为例进行说明,需要理解的是,凡是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或者将本技术的水箱使用于房车以外的其它场景,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2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水箱,包括一个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腔中的两个水囊;水囊具有柔性的囊壁,两个水囊中的其中一个为用于存储清水的清水囊3,两个水囊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存储污水的污水囊2,污水囊2设置于清水囊3的上方,且污水囊2与清水囊3的正投影重合。
2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房车设置一个水箱,水箱的箱体1内部设置两个柔性的水囊,柔性水囊的体积可随着水囊中的水量增多而增大,随着水囊中的水量减少而变小。两个水囊分别为上下叠设的污水囊2和清水囊3,污水囊2设置于清水囊3的正上方。
30.清水囊3分别连通用于清水流入的清水进水管31,以及用于清水流出的清水出水管32,污水囊2分别连通用于污水流入的污水进水管21,以及用于污水排出的污水排水管22,由清水出水管32流出的清水经过各用水管路后由污水进水管21流入污水囊2中。
31.具体地,清水囊3上设有清水进水口和清水出水口,清水进水口连接清水进水管31,用于外部的清水流入,清水进水管31连通车外的加水口,如车外营地处的水龙头;清水出水口连接清水出水管32,清水出水管32再与房车内各个用水管路连通,为各个用水管路提供清水,通常,清水出水管32会同时连接压力泵,用于为各用水管路提供水压。污水囊2上设有污水进水口和污水排水口,污水进水口与污水进水管21连接,污水进水管21与房车内各个污水排水管路连通;污水排水口与污水排水管22连接用于将污水囊2中的污水排出车外,污水排水管22可连接车外的污水处理池,或与户外连通。
32.具体地,清水囊3中的清水经过各个用水管路的使用后变为污水。污水经过各个污水排水管路汇集至污水囊2的污水进水管21,即洁净的清水在循环后变为污水回流至污水囊2中,清水囊3中清水逐渐减少,污水囊2中的污水逐渐增多,清水囊3腾出的容积转变为了污水囊2可以储水的容积,实现了清水存储容积向污水存储容积的转化。对应地,当到达营地或者污水处理点,将污水囊2中的污水全部排出后,箱体1内腔中被污水囊2占用的容积被腾出,此时箱体1的内腔中的容积又可供清水囊3储满清水,实现了污水存储容积向清水存储容积的转化。通过共用同一个水箱,清水存储容积与污水存储容积之间相互转化,解决了清水和污水的存储问题。
33.对应地,箱体1上开设有供以上各个水管通行的通道口。
34.本技术提供的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一个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腔中的两个水囊,水囊具有柔性的囊壁,两个水囊中的其中一个为清水囊3,另一个为污水囊2,污水囊2设置于清水囊3的正上方,利用两个单独的水囊将清水和污水进行分离,且污水囊2与清水囊3上下叠设的方式可以实现清水存储容积与污水存储容积之间的转化;清水囊3分别连通用于清水流入的清水进水管31,以及用于清水流出的清水出水管32,污水囊2分别连通用于污水流入的污水进水管21,以及用于污水排出的污水排水管22,由清水出水管32流出的清水经过各用水管路后由污水进水管21流入污水囊2中。随着清水的不断使用,清水囊3中的清水逐渐变少,而污水囊2中的污水逐渐增多,清水囊3所腾出的清水存储容积可转化
为污水囊2的污水存储容积,通过一个水箱解决了清水和污水的存储问题,缩减了水箱所占用的车内空间,有利于提高房车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35.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清水囊3与污水囊2的容积均与箱体1的容积相等。
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清水囊3和污水囊2的储水容积均与箱体1的容积相等或大致相等,即当清水囊3储满清水、污水囊2为空的时候,储满清水的清水囊3可填满整个箱体1的内腔,同样的,当污水囊2储满污水、清水囊3为空的时候,储满污水的污水囊2可填满整个箱体1的内腔。这样设置的清水囊3和污水囊2,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箱体1的内腔容积,提高箱体1内腔的空间利用率。
37.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污水囊2和清水囊3的形状均与箱体1内腔的形状相匹配,例如,箱体1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箱体1的内腔对应地呈长方体或正方体,污水囊2和清水囊3在装满水的状态下也呈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相互匹配的水囊和箱体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箱体1内腔的空间利用率。
3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污水囊2固定连接于箱体1内腔的顶部,清水囊3固定连接于箱体1内腔的底部。
39.具体地,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污水囊2与箱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清水囊3与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地,以箱体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污水囊2和清水囊3也为与箱体1匹配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为例进行说明:污水囊2的顶部四个角与箱体1内腔顶部的四个角各自对应地连接,具体可通过吊环进行连接,如在污水囊2的顶部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环24,在箱体1内腔顶部的四个角处设置与连接环24对应的环扣11,连接环24与环扣11扣接,即可将实现固定连接。
40.优选地,可在污水囊2的顶部四周再均匀地加设连接环24,在箱体1内腔顶部的四周也对应均匀地加设环扣11,最终依靠多组连接环24和环扣11扣接,将污水囊2稳定地固定于箱体1内腔顶部。多组连接环24和环扣11之间的间距均匀分布,可使得污水囊2的连接部位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导致污水囊2的囊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拉扯而损坏。
41.优选地,污水囊2的顶部四周的连接环24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柔性连接环24,如可以是布条连接环24,或橡胶连接环24,柔性连接环24可进一步减小连接环24与环扣11连接以后对污水囊2连接位置处所产生的拉扯力,在牢固固定污水囊2的同时,有利于延长污水囊2的使用寿命。
42.可选地,在本技术其它实施例中,污水囊2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与箱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如可以是粘贴的方式。
43.同样地,清水囊3与箱体1内腔的底部也采用跟污水囊2一样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可参照以上针对污水囊2的固定方式的描述进行清水囊3的固定。
4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清水囊3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于竖向累叠的子清水囊,污水囊2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于竖向累叠的子污水囊。
4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单个的清水囊3和单个的污水囊2可能存在水囊意外破损的情况,当水囊意外破损后,将会导致储水系统故障。基于此问题考虑,设置清水囊3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于竖向累叠的子清水囊,同样,污水囊2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于竖向累叠的子污水囊。清水囊3的多个子清水囊上下叠设在一起,各个子清水囊之间相互连通。污水
囊2的多个子污水囊也上下叠设在一起,各个子污水囊之间相互连通,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子污水囊整体位于多个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子清水囊的正上方。
46.多个子清水囊的储水容积可与多个子污水囊的储水容积进行相互转化,其转化原理跟单个的清水囊3和污水囊2之间相互转化一样。当多个子清水囊中存在任意水囊破损的情况,其它子清水囊依旧可以正常工作,而不会对整个储水系统造成影响;同理,当多个子污水囊中存在任意水囊破损的情况,其它子污水囊依旧可以正常工作,而不会对整个储水系统造成影响。子清水囊和子污水囊的具体数量可根据水箱的实际内腔容积以及整个房车的空间布局来进行设置。
47.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清水囊3与污水囊2中间设有隔板4,隔板4上端面贴靠污水囊2,隔板4下端面贴靠清水囊3,隔板4可随清水囊3中水量减少而向清水囊3移动,且随清水囊3中水量增多而向污水囊2移动。
4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房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等因素,清水囊3与污水囊2的囊壁之间将会产生相互的摩擦,经过长期的摩擦,可能导致清水囊3和污水囊2的囊壁破损,影响水囊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个房车的供水系统正常运转。为此,在清水囊3与污水囊2的中间设置一块隔板4,隔板4将清水囊3与污水囊2隔开,使得清水囊3与污水囊2的囊壁不会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相互摩擦。隔板4活动设置于清水囊3与污水囊2中间,即隔板4可随着清水囊3中水量减少,在自身重力以及污水囊2的重力作用下向清水囊3移动;随着清水囊3中水量增多,隔板4在清水囊3中的清水向上的支撑力作用下向污水囊2移动。另一方面,房车行驶过程中,隔板4的设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清水囊3和污水囊2在箱体1内腔中的晃动,减小水囊晃动产生的噪音,同时增强整个水箱的稳定性。
49.此外,隔板4的设置也为判断清水囊3和污水囊2中水量多少提供了便利,可直接通过隔板4相对于箱体1的上、下位置来测量各水囊中的水量,能够方便快捷地监控各水囊中的水量,以便及时清理污水,或及时添加清水。
50.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内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沿重力方向设置一滑轨(图中未示出),隔板4可沿滑轨移动。
5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强箱体1的稳定性,可将隔板4与箱体1的内腔侧壁进行活动连接,如可以通过在箱体1内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沿重力方向设置一滑轨,隔板4沿相对设置的一组滑轨上下移动。
52.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污水囊2还连通用于排气的污水排气管23,清水囊3还连通用于排气的清水排气管33,污水排气管23与清水排气管33均设有排气止水阀(图中未示出)。
5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排出水囊中的空气,污水囊2连通用于排气的污水排气管23,清水囊3连通用于排气的清水排气管33,同时,为了避免水囊中的水从相应的排气管排出,在污水排气管23与清水排气管33上均设有排气止水阀,以确保排气管路仅供气体通过。
5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水囊的外侧囊壁上设有松紧带以及折叠导引纹路。
5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清水囊3和污水囊2的外侧囊壁上,靠近中部腰身的位置设有松紧带,松紧带可便于水囊从腰身中部位置开始收缩以便于收纳,在水囊外侧囊壁上还设有有序排列的折叠导引纹路,水囊可沿着有序设置的折叠导引纹路进行折叠。松紧带以
及折叠导引纹路的设置能够便于水囊收纳,例如,可在随行的房车上备用多个水囊,依靠本实施例的方式将备用的水囊进行收纳折叠,减小水囊的占用空间。
56.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清水进水管31、清水出水管32、污水进水管21以及污水排水管22均设置有防逆流阀(图中未示出)。
5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整个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在清水进水管31、清水出水管32、污水进水管21以及污水排水管22均设置有防逆流阀,防逆流阀的安装方式参照现有常规的逆流阀安装方式进行。防逆流阀使得各水管中的水沿各自规划好的管路流动,避免发生逆向流动而造成储水系统故障的情况。
5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上设有加热装置且箱体1设有保温层。
5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箱体1上加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对箱体1进行加热,进而传热至箱体1内腔中的水囊,使得水囊中的水受热以满足房车对于热水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箱体1的保温层可减缓热水的散热速率。同时,在寒冷的冬季,加热装置以及保温层可防止箱体1内腔中各个水囊中的水结冰,确保供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60.优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水囊内壁设置有食品级抑菌层。尤其针对清水囊3,在水囊内壁设置食品级抑菌层可确保水囊中的清水符合食用标准,避免水囊本体对清水带来的污染。
61.优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针对清水囊3,在水囊内部还设有紫外线杀菌灯,用于确保清水囊3中的水质不被污染,符合食用要求。
62.在整个水箱的合适位置,开设有用于水囊进入的通道,可通过该通道将各个水囊固定于箱体1内部,也可以通过该通道对箱体1内部进行定期检修维护。
63.优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清水进水管31、清水出水管32、污水进水管21以及污水排水管22均为可伸缩的管,如可以是可伸缩的螺旋管。可伸缩的管可配合清水囊3和污水囊2随着水量的减少或增多而发生的收缩或涨大,避免因为水囊发生收缩或涨大而导致管路连接处因受力而发生松脱。
6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