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0631发布日期:2022-12-31 09:4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一种建设工程中建筑物、市政工程、地下工程及高耸结构物的抗浮桩、抗浮锚杆的锁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解决地下结构抗浮问题的主要处理方法有抗浮板法、压重法、排水限压法、隔水控压法与泄水降压法、抗浮锚杆法、抗浮桩法等。在实际工程中,抗浮桩法或抗浮锚杆法是解决基础抗浮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而《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规范自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后,全国各省对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设计要求趋于更加严格,部分省份已要求必须采用压力型抗浮设计方案。对于压力型抗浮桩或抗浮锚杆,主筋一般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并将无粘结钢绞线张拉锁定在基础底板顶部,这样造成基础防水施工难度大,防水效果差,常常造成基础底板产生渗漏问题,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往往发生预应力损失问题。
3.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针对压力型抗浮桩亟需研发一种具有防水施工便捷、质量可靠、防水效果好、预加锁定力稳定等优点的新型锁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可以克服现有锁定方式下基础防水施工难度大、防水效果差、易产生渗漏、预应力易损失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优选的,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首先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顶部中心预先安置锁定短钢管,安置时将压力型抗浮桩桩身顶部的无粘结钢绞线置于锁定短钢管内部并穿过锁定短钢管伸入基础内部。锁定短钢管顶端设置在基础内部,锁定短钢管底端设置在抗浮桩内。锁定短钢管内部填充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7.优选的,压力型抗浮桩锁定锚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基础浇筑前,通过锚板、锚具将无粘结钢绞线临时张拉锁定在锁定短钢管顶部;第二阶段: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一阶段已设置的锚板下方已填充满混凝土,通过已设置的锚板、锚具自然将压力型抗浮桩桩身顶部的无粘结钢绞线永久锚固在基础内部。
8.优选的,所述锁定短钢管上部设置在抗浮桩桩顶外、基础内部,锁定短钢管下部在桩身混凝土凝固前设置在抗浮桩桩身内。锁定短钢管的顶标高低于基础顶标高不小于h高度,h=锚板厚度+锚具高度+锚头预留钢绞线高度,这样可确保基础混凝土浇筑后,整个锁定锚固装置完全置于基础混凝土中。锁定短钢管底端深入压力型抗浮桩桩身内深度h不小于20cm。锁定锚固装置即为锚板和锚具。
9.优选的,锁定短钢管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内部居中布置。锁定短钢管内填充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锁定短钢管的直径和厚度根据压力型抗浮桩的锁定力、桩身及锁定短钢
管内混凝土强度确定。
1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1.1、本申请的所有锁定锚固构件的安装施工均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完成,无需预留张拉孔道,无需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张拉锁定,且无需再对锚头锚具进行处理保护,大幅缩减了施工工序,大大提高了基础施工效率。
12.2、本申请的所有锁定锚固构件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均埋置于基础混凝土内,无损坏问题并大幅降低了预应力损失的风险。
13.3.本申请通过在压力型抗浮桩顶部设置锁定短钢管,基础防水施工需处理的部位仅为混凝土桩头和锁定短钢管外侧,大大简化了防水施工工艺,减小了防水施工难度,便捷高效。
14.4. 本申请将无粘结钢绞线锁定在基础内部,无锁定预留孔道,且仅需在桩头和钢管外侧进行防水处理,防水质量非常可靠,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15.图1是锁定短钢管设置示意图;
16.图2是第一阶段锁定锚固示意图;
17.图3是第二阶段锁定锚固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压力型抗浮桩桩身;2、无粘结钢绞线;3、锁定短钢管;4、锚板;5、锚具;6、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结构。
21.参照图1至图3,包括的构件有: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无粘结钢绞线2、锁定短钢管3、锚板4、锚具5、基础6。
22.参照图1,锁定短钢管3上部设置在抗浮桩桩头外、基础6内部,锁定短钢管3下部在桩身混凝土凝固前设置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内,且居中布置。锁定短钢管3内部填充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锁定短钢管3的直径和厚度根据压力型抗浮桩的锁定力、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及锁定短钢管3内混凝土强度确定。
23.参照图2,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基础6浇筑前,通过锚板4、锚具5将无粘结钢绞线2临时张拉锁定在锁定短钢管3顶部。锁定短钢管3的顶标高低于基础6顶标高不小于h高度。h=锚板4厚度+锚具5高度+锚头预留无粘结钢绞线2高度,这样可确保基础6混凝土浇筑后,整个锁定锚固装置完全置于基础6混凝土中,锁定锚固装置即为锚板4和锚具5。锁定短钢管3底端深入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内深度h不小于20cm。
24.参照图3,基础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一阶段已设置的锚板4下方已填充满混凝土,通过已设置的锚板4、锚具5自然将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顶部的无粘结钢绞线2永久锚固在基础6内部。
25.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结构的固定装置,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26.步骤一:形成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将无粘结钢绞线2置于桩身内;
27.步骤二: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混凝土凝固前,将锁定短钢管3按设计标高垂直对中插入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混凝土内,同时将无粘结钢绞线2垂直对中穿过锁定短钢管3;
28.步骤三:锁定短钢管3内填充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29.步骤四: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基础6混凝土浇筑前,通过锚板4、锚具5将无粘结钢绞线2临时张拉锁定在锁定短钢管3顶部;
30.步骤五:基础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已设置的锚板4下方已填充满混凝土,通过已设置的锚板4、锚具5自然将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顶部的无粘结钢绞线2永久锚固在基础6内部。
31.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顶部中心预先安置锁定短钢管(3),安置时将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顶部的无粘结钢绞线(2)置于锁定短钢管(3)内部并穿过锁定短钢管(3)伸入基础(6)内部;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基础(6)浇筑前,锁定短钢管(3)上设置有用于将无粘结钢绞线(2)临时张拉锁定在锁定短钢管(3)顶部的锚板(4)和锚具(5);锁定短钢管(3)顶端以及锚板(4)和锚具(5)设置在基础(6)内部,锁定短钢管(3)底端设置在抗浮桩内;锁定短钢管(3)内部填充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短钢管(3)上部设置在抗浮桩桩顶外且在基础(6)内部,锁定短钢管(3)下部在桩身混凝土凝固前设置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内;锁定短钢管(3)的顶标高低于基础(6)顶标高不小于h高度,h=锚板(4)厚度+锚具(5)高度+锚头预留钢绞线高度,这样可确保基础(6)混凝土浇筑后,整个锁定锚固装置完全置于基础(6)混凝土中;锁定短钢管(3)底端深入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内深度h不小于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短钢管(3)在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内部居中布置;锁定短钢管(3)内填充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锁定短钢管(3)的直径和厚度根据压力型抗浮桩的锁定力、压力型抗浮桩桩身(1)及锁定短钢管(3)内混凝土强度确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力型抗浮桩的顶部锁定锚固装置。该装置在抗浮桩顶部中心设置锁定短钢管,无粘结钢绞线置于该钢管内并穿过钢管伸入基础内部,钢管顶置于基础内部,钢管底设置在抗浮桩内,钢管内部填充满混凝土。在基础浇筑前通过锚板、锚具将无粘结钢绞线临时张拉锁定在锁定短钢管顶部;在基础浇筑完成后通过已设置的锚板、锚具将钢绞线永久锚固在基础内部。常规承压型桩锚通常将钢绞线锁定在基础底板上方,工序复杂,防水施工难度大、效果差,常常造成底板渗漏,而本申请通过设置锁定短钢管将钢绞线锁定锚固在基础内部,可沿钢管四周施工防水,防水施工简便、质量可靠、效果好,有效地解决了锁定及防水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了预应力损失的风险。力损失的风险。力损失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 张东刚 李帅 高文生 谷二永 唐伟 王磊 徐韶骏 赵壁 李册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