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及竹纤维加固土体及地基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75674发布日期:2024-03-12 21:0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及竹纤维加固土体及地基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及竹纤维加固土体及地基。


背景技术:

1、随着公路、城乡道路、工业厂矿或厂房等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或地坪路面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承受车辆或设备静、动荷载长期作用,而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行车安全、设备安全。

2、现有的对于路面或地基的加固方式通常是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2021498965.5所揭示的“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在该专利中提及的采用钢筋和混凝土体结合的方法提高强度,但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刚性材料路面结构,其路面结构基层或其下部路基层若发生沉降,则路面将发生脆性断裂,严重影响车辆的形成安全以及建设在路面上的设备的安全性;此外,采用钢纤维(包括钢筋材料)与混凝土结合加固基层土体,其生产成本偏高,除特殊环境要求使用外,一般不便于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及竹纤维加固土体及地基。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包括

4、s1,配备400~500g的竹材,将竹材分成300~400g的竹条,并将其编织成下竹网和上竹网;

5、s2,从剩余的竹条中提取竹纤维;

6、s3,配备黏土,并将黏土与竹纤维混合成黏土混合物;

7、s4,所述黏土混合物内部靠近其底部设置有所述下竹网,且所述黏土混合物内部靠近其顶面设置有所述上竹网。

8、优选的,所述黏土与所述竹纤维的质量比为197:3。

9、优选的,步骤s1中,将竹材切割成一组长度为120±3mm,宽度为10±3mm的竹条;并将竹条交错编织成网格状的所述下竹网或所述上竹网。

10、优选的,所述下竹网和/或所述上竹网中相邻两根竹条之间的距离为18±2mm。

11、优选的,所述下竹网和/或所述上竹网中竹条的交点处设置有竹筋;所述竹筋由一组长度为120±3mm,宽度为10±3mm,厚度为2±1mm的竹片呈螺旋状编织而成。

12、优选的,步骤s2中竹纤维的制作过程包括,

13、s2.1,配备竹材,并将竹材去除竹节的部分切割成竹片;

14、s2.2,将竹片放入水中蒸煮,直至水沸腾;

15、s2.3,将经过蒸煮的竹片取出,经过压碎分解捶成细小竹丝;

16、s2.4,将竹丝放入水中蒸煮,去除附着在竹丝上的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17、s2.5,将竹丝浸入含有生物酶的溶液中,进一步分解竹丝上的果胶、半纤维和木质素,生成竹纤维;

18、s2.6,将分解后的竹纤维进行清洗、风干、柔软处理,以便后续使用。

19、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黏土混合物的制作包括,

20、s3.1,土体取样,配备2000g的土样;

21、s3.2,土样进行风干处理后,将其碾碎呈颗粒状,并经过过筛处理生成1600g粉土;

22、s3.2,将步骤s2中的竹纤维与粉土混合混匀,生成混合物;

23、s3.3,向混合物内加入300g的试用水,并将水与混合物搅拌均匀,制成黏土混合物;

24、s3.4,将所述黏土混合物制成块状。

25、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下竹网至所述黏土混合物的底部之间距离和/或所述上竹网至所述黏土混合物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30±3mm。

26、一种竹纤维加固土体,包括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制成的土体结构,将所述土体结构其放置于20±3℃气温段的室内静置一个月,以提高土体的抗裂性能和抗拉性能。

27、一种地基,包括所述土体结构,以及基层;所述土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

2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29、通过竹纤维加固土体,相对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土体而言,由于竹材具有一定韧性,故将其应用于地基上使得路面几层不易发生沉降,且路面不易产生脆性断裂,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性;其采用竹纤维、上竹网、下竹网和黏土混合更加绿色环保且成本更低,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30、将竹条交错编制成网状,并将下竹网和上竹网与黏土混合物结合,提高黏土混合物的抗剪强度,使得地基的基层结构不一产生扰动变形,提高抗压性能;

31、下竹网和下竹网上的网格交叉点通过竹筋固定连接,提高竹网的整体性,增强竹网的抗压性能。



技术特征:

1.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与所述竹纤维(3)的质量比为19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竹材切割成一组长度为120±3mm,宽度为10±3mm的竹条;并将竹条交错编织成网格状的所述下竹网(11)或所述上竹网(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竹网(11)和/或所述上竹网(12)中相邻两根竹条之间的距离为18±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竹网(11)和/或所述上竹网(12)中竹条的交点处设置有竹筋(13);所述竹筋(13)由一组长度为120±3mm,宽度为10±3mm,厚度为2±1mm的竹片呈螺旋状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竹纤维(3)的制作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黏土混合物(2)的制作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下竹网(11)至所述黏土混合物(2)的底部之间距离和/或所述上竹网(12)至所述黏土混合物(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30±3mm。

9.一种竹纤维加固土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制成的土体结构,将所述土体结构其放置于20±3℃气温段的室内静置一个月。

10.一种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土体结构,以及基层;所述土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竹纤维加固土体的制作方法及竹纤维加固土体及地基,包括,配备400~500g的竹材,将竹材分成300~400g的竹条,并将其编织成下竹网和上竹网;从剩余的竹条中提取竹纤维;配备黏土,并将黏土与竹纤维混合成黏土混合物;所述黏土混合物内部靠近其底部设置有所述下竹网,且所述黏土混合物内部靠近其顶面设置有所述上竹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竹纤维加固土体,相对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土体而言,由于竹材具有一定韧性,故将其应用于地基上使得路面几层不易发生沉降,且路面不易产生脆性断裂,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性;其采用竹纤维、上竹网、下竹网和黏土混合更加绿色环保且成本更低,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范正微,徐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