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48577发布日期:2023-05-05 15:1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综合管廊即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通常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2、目前,综合管廊一般采用明挖施工工艺布设在市政道路下方,局部段落管廊在下穿排水箱涵、人行地道、下穿通道等现状地下建、构筑物时,需要先破除现状构筑物,待管廊施工之后再进行恢复,不但影响了现状构筑物的正常使用,还会延长项目的施工工期、浪费工程造价。尽管当前可采用浅埋暗挖法、顶管法代替明挖法使管廊下穿现状构筑物,但是浅埋暗挖法开挖和支护的工序复杂,而顶管法需与现状构筑物保持较大的净距,导致管廊纵断埋深加大,引起工程造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以在不破除现状构筑物的情况下,使管廊近距离穿越现状构筑物下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4、s1.在现状构筑物一侧开挖始发基坑;

5、s2.将管廊划分为始发基坑段、顶推段与接收基坑段;在所述始发基坑的内侧底部浇筑供顶推段滑行的滑板,滑板浇筑完成之后,在滑板顶部现浇顶推段,并在所述顶推段朝向现状构筑物的前端上安装钢刃脚;在所述始发基坑内部靠近现状构筑物的一侧浇筑套拱,并朝现状构筑物方向施工超前管棚;

6、s3.在套拱范围内与超前管棚支护下朝现状构筑物方向顶推所述顶推段,并开挖钢刃脚范围内土体,使所述顶推段穿越现状构筑物下方土体被顶推到位。

7、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滑板底部设置锚梁,顶部设置多个导向墩,所述导向墩分别设置在顶推段两侧并且呈直线状排列,用于引导顶推段的滑行方向;在所述始发基坑内部背离现状构筑物并且与钢刃脚相对的一侧面设置后背梁;在浇筑滑板之前,于始发基坑底部放样出锚梁的位置并刻出锚梁槽,之后绑扎钢筋并将所述锚梁、滑板、导向墩与后背梁一次整体式浇筑成型。

8、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在顶推段与后背梁之间设置千斤顶、传力柱与横梁,所述传力柱间隔排列设置在滑板顶部,且长度方向与顶推方向一致,所述传力柱一端顶住后背梁,另一端通过千斤顶顶住顶推段的后端,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各传力柱,并且与传力柱相互垂直设置。

9、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在滑板浇筑完成之后,于滑板顶端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一层1:2水泥砂浆抹面、两层油毛毡、一层黄油、一层石蜡以及一层1:2水泥砂浆抹面。

10、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顶推段达到设计强度之后,于顶推段内外两侧均匀刷上防水涂料,所述防水涂料为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涂料并且涂刷两遍。

11、进一步的,步骤s1具体包括:s11.平整场地,施打第一基坑灌注桩与第一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s12.下挖土体,之后设置基坑冠梁,并在基坑冠梁位置处水平设置第一道基坑支撑;s13.在第一道基坑支撑达到设计强度之后,继续下挖土体,之后设置基坑腰梁,并在基坑腰梁位置处水平设置第二道基坑支撑;s14.在第二道基坑支撑达到设计强度之后,继续下挖土体直至始发基坑底部位置处;

12、步骤s2还包括:浇筑套拱之前,在始发基坑内侧面放样出套拱的位置并在第一基坑灌注桩上刻槽,之后绑扎钢筋、预埋导向管;浇筑套拱之时,使套拱嵌入第一基坑灌注桩并浇筑成一体;在套拱达到设计强度之后,通过导向管施打超前管棚并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桨液,之后破除套拱范围内的第一基坑灌注桩与第一高压旋喷桩。

13、进一步的,步骤s3具体包括:

14、s31.顶推所述顶推段,将所述钢刃脚顶入土体;

15、s32.开挖钢刃脚范围内的部分土体;

16、s33.循环进行步骤s31与步骤s32直至所述顶推段被顶推到位,循环的过程当中确保钢刃脚始终埋入土体并保证埋入土体长度至少为40~60cm,所述顶推段被顶推到位时,其长度在始发基坑内部至少保留有50cm。

17、进一步的,步骤s32还包括:开挖土体时,形成坡度在50°~60°之间的掌子面。

18、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浇筑顶推段时,在顶推段侧壁面上预留出内外贯通的注浆孔;步骤s3还包括步骤s34:在顶推段被顶推到位之后,通过所述注浆孔向顶推段周边土体与孔隙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桨液进行加固。

19、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4:在现状构筑物另一侧施打第二基坑灌注桩与第二高压旋喷桩;所述顶推段被顶推到位之后,在第二基坑灌注桩与第二高压旋喷桩围护范围内下挖形成接收基坑,并确保所述顶推段的长度至少有50cm位于接收基坑内部,所述接收基坑靠近顶推段的一侧咬合设置两排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在始发基坑内部施工管廊的始发基坑段,在接收基坑内部施工管廊的接收基坑段,并将所述始发基坑段与接收基坑段分别衔接所述顶推段。

20、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能够在管廊与现状构筑物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不得小于50cm),通过套拱与超前管棚支护,并采用顶推工艺,使管廊穿越现状构筑物下方土体,以完成管廊在现状构筑物下方的布设,施工过程当中可避免现状构筑物的破除与再恢复,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滑板底部设置锚梁,顶部设置多个导向墩,所述导向墩分别设置在顶推段两侧并且呈直线状排列,用于引导顶推段的滑行方向;在所述始发基坑内部背离现状构筑物并且与钢刃脚相对的一侧面设置后背梁;在浇筑滑板之前,于始发基坑底部放样出锚梁的位置并刻出锚梁槽,之后绑扎钢筋并将所述锚梁、滑板、导向墩与后背梁一次整体式浇筑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在顶推段与后背梁之间设置千斤顶、传力柱与横梁,所述传力柱间隔排列设置在滑板顶部,且长度方向与顶推方向一致,所述传力柱一端顶住后背梁,另一端通过千斤顶顶住顶推段的后端,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各传力柱,并且与传力柱相互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在滑板浇筑完成之后,于滑板顶端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一层1:2水泥砂浆抹面、两层油毛毡、一层黄油、一层石蜡以及一层1:2水泥砂浆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顶推段达到设计强度之后,于顶推段内外两侧均匀刷上防水涂料,所述防水涂料为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涂料并且涂刷两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2还包括:开挖土体时,形成坡度在50°~60°之间的掌子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4:在现状构筑物另一侧施打第二基坑灌注桩与第二高压旋喷桩;所述顶推段被顶推到位之后,在第二基坑灌注桩与第二高压旋喷桩围护范围内下挖形成接收基坑,并确保所述顶推段的长度至少有50cm位于接收基坑内部,所述接收基坑靠近顶推段的一侧咬合设置两排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在始发基坑内部施工管廊的始发基坑段,在接收基坑内部施工管廊的接收基坑段,并将所述始发基坑段与接收基坑段分别衔接所述顶推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包括S1.开挖始发基坑;S2.将管廊划分为始发基坑段、顶推段与接收基坑段;在始发基坑底部浇筑滑板,在滑板顶部现浇顶推段,并安装钢刃脚;浇筑套拱,并施打超前管棚;S3.在套拱范围内与超前管棚支护下朝现状构筑物方向顶进顶推段,并开挖钢刃脚范围内土体,将顶推段顶推到位。本发明能够在管廊与现状构筑物间距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套拱与超前管棚支护,并采用顶推工艺,使管廊穿越现状构筑物下方土体,以完成管廊在现状构筑物下方的布设,施工过程中可避免现状构筑物的破除与再恢复,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伟,叶其彬,黄福祥,张一龙,吴海泉,邹明阳,郑志洪,林剑,陈大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