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48522发布日期:2023-06-27 22:4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公开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特别设置原有桩基侧进行超深补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深层桩在打桩成桩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断桩现象,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复杂地层中,如出现断桩很难进行再次施工,且在现有技术中鲜有通过较好的技术实现补桩而不干扰原有桩体的情况,原有桩体的稳定也是考量地基层的强度的参数,需要一种可持续、循环利用的补桩技术,解决深层桩在地层中的补桩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

2、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对原有管桩进行补桩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3、步骤1)、场地平整

4、在灌注桩施工前,将施工场地采用挖机进行平整,并压实,以保证机械设备的顺利进场,以及钻机与锤击桩机在施工过程中稳定;

5、步骤2)、泥浆制备

6、灌注桩泥浆采用泥浆池进行,泥浆池为一大四小,其中大泥浆池(储浆池)尺寸为12.0*2.4*2.4m(长*宽*高),四个小泥浆池(沉淀池)尺寸为6.0*2.4*1.2m(长*宽*高)。采用泥浆泵与管道进行输送; 泥浆比重控制在1.1~1.3之间,粘度控制在16s~22s之间;

7、步骤3)、测量放灌注桩位点

8、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点,并用gps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锤击桩机就位,在就位再一次复核无误,开始钢管护筒施工

9、步骤4)、钢管护筒施工

10、锤击桩机就位,复核灌注桩点无误,进行钢管护筒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护筒施工深度为38米,分三节(15m+15m+8m)进行焊接而成,每节钢管进行预制加工。在吊装第一节时:钢管护筒中心正对灌注桩位点,放置地面,校正钢管垂直度,采用锤击桩机的机架进行调整,在保证钢管垂直,进行锤击施工,在锤击施工过程中及时校正其垂直度,并及时进行调整,第一节(长15m)在露出地面50~100㎝位置时,暂停施工,开始吊装第二节(长15m)钢管,承插式钢管,进行焊接,在冷却后,锤击施工;第二节与第三节(长8m)钢管,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在第三节钢管锤击,送入地面下1.0米左右深度。

11、步骤5)、钢管护筒锤击施工完成,锤击桩机退出,采用挖机进行埋设直径1.5m的地面钢管(厚20㎜)护筒,护筒四周回填压实,完成后,回旋钻机就位,进行钢筋护筒内进行钻孔,钻孔深度。

12、步骤6)、钢筋笼吊装

13、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完成,进行灌注桩钢筋笼的吊装。在钢筋笼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定位筋,沿钢筋笼骨架周围按每2.0米间距,每道焊接4个“u”型的定位钢筋。制作好的钢筋笼存放在指定位置,在钢筋笼底部垫上方木条,每节钢筋笼制作好按顺序排列好。钢筋笼吊装时采用三点起吊,对制作好的钢筋笼进行加固,以增加钢筋笼的整体刚度。

14、步骤7)、导管吊放

15、1)混凝土采用水下浇筑采用钢导管内径为219㎜导管,采用螺口连接;导管上口满足混凝土浇筑高度即可,下端离孔底30~50㎝。

16、步骤8)、清孔以及注浆

17、泥浆筛分机就位进行清孔,在清孔完成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时必须连续进行,中途不应停止,要尽量缩短灌注时间。同时在灌注时注意导管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0~2.0米;导管在提升过程中尽量居中缓缓提升,防止碰撞钢筋笼骨架,同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时间。

18、所述步骤4)中第一节为底部钢管,第二节为中间段钢管,第三节为工具节,工具节与中间段钢管采用法兰螺栓连接,法兰设置有伸出的边缘,在钢管护筒下沉过程中,通过法兰的边缘挤密两侧土体。

19、所述步骤8)中注浆完成后,将工具节拔出以循环利用。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补桩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机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桩(在上半部分采用钢管护筒,以保护原已施工的管桩,以免坍孔,造成对原管桩偏位或移动),灌注桩持力层在中风化花岗片麻岩,桩入岩深度为1.5m。

22、2.采用本工艺在补桩过程中不会对既有管桩破坏。

23、3.在中间管上设置法兰、在打入钢管时对上部土体挤压密实,减小在钻孔穿过钢管后钢管下沉的风险。

24、4.上部采用9米工具节连接,本段钢管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可拔出重复使用,在工具节拔出后桩头上部桩径变大,提高该桩承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对原有管桩进行补桩施工即在原断桩旁边施工新的灌注桩,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第一节为底部钢管,第二节为中间段钢管,第三节为工具节,工具节与中间段钢管采用法兰螺栓连接,法兰设置有伸出的边缘,在钢管护筒下沉过程中,通过法兰的边缘挤密两侧土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护筒的整体施工工况包括:工况1采用液压打桩机将底节钢管打入补桩桩位至地面;工况2将中间段钢管插入底管中并用电焊焊接牢固;工况3待电焊冷却后将中间管打入至地面;工况4将工具插入中间段钢管上面;工况5将工具节打入穿过沙层;工况6埋设护筒、钻机就位;工况7钻孔至设计孔深;工况8清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工况9拔除工具节及护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注浆完成后,将工具节拔出以循环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计算桩土效应,设计桩基施工方式和桩基的长短大小,挤土型补桩在沉桩过程中,将对已被群桩挤密的土体产生二次挤密,将补桩视为单桩,位于补桩桩侧的土体满足广义虎克定律,可计算补桩承载力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补桩施工方法,包括对原有管桩进行补桩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包括场地平整、泥浆制备、测量放灌注桩位点、钢管护筒施工、钻孔、钢筋笼吊装、导管吊放、清孔以及注浆等;有益效果为:在中间管上设置法兰、在打入钢管时对上部土体挤压密实,减小在钻孔穿过钢管后钢管下沉的风险,上部采用9米工具节连接,本段钢管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可拔出重复使用,在工具节拔出后桩头上部桩径变大,提高该桩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肖向阳,黎俊宇,王登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登寿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