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

文档序号:33742506发布日期:2023-04-06 10:2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

本发明涉及蓝藻治理,尤其涉及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1、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蓝藻会大规模爆发。蓝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生生物毒素,因此,蓝藻对水体的危害是巨大的,尤其是以养殖为主的水体。现目前,对于蓝藻的治理主要包括化学治理、生物治理和物理治理。化学治理主要是向水体中喷洒杀灭蓝藻的化学试剂,但是这种方法也会给水体中的生物带来一定的危害。生物治理主要是通过调整水体中生物结构或者藻类的结构来抑制蓝藻生长,这种方法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养殖户难以实施。物理治理则主要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法清除蓝藻,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于普通的养殖户实施。

2、目前市场上具有很多采取物理方式的蓝藻治理设备,如申请号202010283178.7公开的一种湖泊蓝藻治理设备,包括集中池和倾斜设置的提升输送带,通过将提升输送带的一端没入水体中,持续地将蓝藻从水体中转移至集中池内,能够实现蓝藻的自动化打捞,节省人力。

3、蓝藻虽然会污染水体,但是除水后的藻泥不仅能够作为无公害肥料的原材料,还可以用于发电等诸多用途。但是目前大多数蓝藻打捞治理设备都不具有蓝藻除水的功能,工作人员需要将蓝藻打捞到岸上后才能进行除水操作,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目前大多数蓝藻打捞治理设备都不具有蓝藻除水的功能,工作人员需要将蓝藻打捞到岸上后才能进行除水操作,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提升输送机、过滤框和挤压除水机构,所述提升输送机倾斜设置在船体的一端,所述提升输送机较低的一端可没入水体中,较高的一端位于过滤框敞口端的正上方,所述过滤框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挤压除水机构包括挤压板、移动框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框架滑动安装在过滤框上,所述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移动框架在过滤框上朝着靠近或远离提升输送机的方向滑动,所述挤压板设置在过滤框内,且所述挤压板固定在移动框架上,当所述挤压板随着移动框架朝着远离提升输送机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过滤框远离提升输送机的一侧可配合挤压板,对过滤框内的蓝藻进行挤压除水。

4、进一步,所述移动框架为矩形结构的框架,所述移动框架包围在过滤框的外侧,所述移动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过滤框的两侧均设有横向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与其同侧的横向滑槽内。

5、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过滤框外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输出轴的两端均固定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过滤框于两个横向滑槽内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滑块并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横向滑槽外并固定有从动锥齿轮,两根所述螺纹杆的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6、进一步,所述过滤框远离提升输送机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过滤框于开口处设有可打开或关闭开口的闸板,所述过滤框上固定有连接框架,所述闸板沿竖直方向滑动在连接框架上,所述连接框架上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闸板的上端固定;所述治理设备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船体上的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倾斜设置在船体上,且所述收集框较高的一端位于过滤框的开口的正下方。

7、进一步,所述连接框架为倒置的u形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均设有竖向滑槽,所述闸板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滑动安装在与其同侧的竖向滑槽内。

8、进一步,所述挤压板为与过滤框内部横截面相同构造的矩形板,所述挤压板在过滤框内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挤压板的下端始终与过滤板的上侧面接触,所述挤压板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过滤框的两个内侧壁接触。

9、进一步,所述过滤框于开口处的上部固定有刮条,所述闸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闸板朝向挤压板的一侧始终与刮条接触;当所述挤压板移动至开口处时,所述挤压板和闸板相对的一侧可相互接触。

10、进一步,所述治理设备还包括反冲疏孔机构,所述反冲疏孔机构包括储水筒、活塞板、活塞杆和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固定在移动框架上并位于过滤板下方,所述喷淋管上连通有多个等距离设置的喷头,所述储水筒固定在船体上,所述活塞板滑动安装在储水筒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储水筒外并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移动框架的下端,所述储水筒远离支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上连接有进水软管,所述进水管远离第一单向阀的一端可没入水体中,所述第二单向阀上连接有出水软管,所述出水软管远离第二单向阀的一端与喷淋管连通。

11、进一步,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过滤板的下侧面,且所述喷头在水平方向上与提升输送机的间距比挤压板在水平方向上与提升输送机的间距远。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1、本申请通过在船体上同时安装提升输送机和挤压除水机构,使得该治理设备同时具备蓝藻打捞功能和蓝藻除水功能,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在打捞蓝藻后,对蓝藻进行再处理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14、2、本申请通过设置闸板、收集框等结构,可将除水后的蓝藻推出过滤框,并落入收集框内,从而对除水后的蓝藻进行收集,而过滤框内又能够开始收集新一轮的蓝藻,从而实现连续作业。

15、3、本申请通过设置反冲疏孔机构,可对过滤板进行反冲洗,将堵塞在过滤板的滤孔内的蓝藻反冲出来,使得过滤板在后续使用时能够顺利起到过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提升输送机、过滤框和挤压除水机构,所述提升输送机倾斜设置在船体的一端,所述提升输送机较低的一端可没入水体中,较高的一端位于过滤框敞口端的正上方,所述过滤框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挤压除水机构包括挤压板、移动框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框架滑动安装在过滤框上,所述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移动框架在过滤框上朝着靠近或远离提升输送机的方向滑动,所述挤压板设置在过滤框内,且所述挤压板固定在移动框架上,当所述挤压板随着移动框架朝着远离提升输送机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过滤框远离提升输送机的一侧可配合挤压板,对过滤框内的蓝藻进行挤压除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为矩形结构的框架,所述移动框架包围在过滤框的外侧,所述移动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过滤框的两侧均设有横向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与其同侧的横向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过滤框外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输出轴的两端均固定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过滤框于两个横向滑槽内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滑块并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横向滑槽外并固定有从动锥齿轮,两根所述螺纹杆的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远离提升输送机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过滤框于开口处设有可打开或关闭开口的闸板,所述过滤框上固定有连接框架,所述闸板沿竖直方向滑动在连接框架上,所述连接框架上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闸板的上端固定;所述治理设备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船体上的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倾斜设置在船体上,且所述收集框较高的一端位于过滤框的开口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为倒置的u形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均设有竖向滑槽,所述闸板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滑动安装在与其同侧的竖向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为与过滤框内部横截面相同构造的矩形板,所述挤压板在过滤框内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挤压板的下端始终与过滤板的上侧面接触,所述挤压板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过滤框的两个内侧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于开口处的上部固定有刮条,所述闸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闸板朝向挤压板的一侧始终与刮条接触;当所述挤压板移动至开口处时,所述挤压板和闸板相对的一侧可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设备还包括反冲疏孔机构,所述反冲疏孔机构包括储水筒、活塞板、活塞杆和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固定在移动框架上并位于过滤板下方,所述喷淋管上连通有多个等距离设置的喷头,所述储水筒固定在船体上,所述活塞板滑动安装在储水筒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储水筒外并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移动框架的下端,所述储水筒远离支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上连接有进水软管,所述进水管远离第一单向阀的一端可没入水体中,所述第二单向阀上连接有出水软管,所述出水软管远离第二单向阀的一端与喷淋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过滤板的下侧面,且所述喷头在水平方向上与提升输送机的间距比挤压板在水平方向上与提升输送机的间距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蓝藻治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体蓝藻治理设备,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提升输送机、过滤框和挤压除水机构,提升输送机倾斜设置在船体的一端,提升输送机较低的一端可没入水体中,较高的一端位于过滤框敞口端的正上方,过滤框的底部设置有过滤板;挤压除水机构包括挤压板、移动框架和驱动组件,移动框架滑动安装在过滤框上,驱动组件可用于驱动移动框架在过滤框上朝着靠近或远离提升输送机的方向滑动,挤压板设置在过滤框内,且挤压板固定在移动框架上,当挤压板随着移动框架朝着远离提升输送机的方向移动时。本发明同时具备蓝藻打捞功能和蓝藻除水功能,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在打捞蓝藻后,对蓝藻进行再处理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鲁仕宝,薛延刚,邓晓军,徐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财经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