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8412发布日期:2023-03-08 01: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2.泵站是指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闸阀等房屋,它的作用主要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一般一体化预制泵站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工业或其他一切不能依靠重力作用直接把废水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筑,也就是说,泵站是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中一个中转站而已,把不能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废水先收集到泵站中,在借由污水泵的提升作用由泵站转出去。
3.1、一般的预制泵站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安装时存在泵站坑深度不足,回填密实度不够的问题,导致泵站安装不够稳固,强度不足,因此亟需改进;2、一般的预制泵站都需要有人员值守的,不仅人力成本高,而且不够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包括泵站筒体、潜污泵、压力管道和粉碎格栅,所述潜污泵安装在泵站筒体的底部,且所述潜污泵下方的泵站筒体底部固定有耦合底座,所述粉碎格栅安装在潜污泵一侧的泵站筒体内部,所述粉碎格栅位置处的泵站筒体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柔性接头,所述粉碎格栅上方的泵站筒体内部固定有服务平台,所述压力管道安装在泵站筒体的内部,且所述压力管道贯穿服务平台并安装有止回阀,并且所述止回阀的上方安装有闸阀,所述压力管道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的外部并安装有出水柔性接头,所述压力管道一侧的泵站筒体内部安装有耦合导轨。
6.优选的,所述泵站筒体的顶部安装有扶梯,且扶梯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的上方并安装有扶手,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到泵站筒体内部。
7.优选的,所述泵站筒体的顶端安装有防滑盖及安全格栅,防滑盖及安全格栅为铝合金和frp材质,提高了泵站筒体的安全性。
8.优选的,所述泵站筒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口,用于泵站筒体的通风工作。
9.优选的,所述泵站筒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柜,使得泵站可无人值守,可智能控制。
10.优选的,所述泵站筒体为复合缠绕grp筒体,并采用防淤泥底座设计。
11.优选的,所述耦合导轨一侧的泵站筒体内部皆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水压水位的检测工作。
12.优选的,所述服务平台为304不锈钢和frp材质,提高了服务平台的耐用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泵站的基础结构不仅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回填密实,安装时稳固性好,牢固可靠,而且后期无需人员值守,节省了人力成本,更加智能化;
14.(1)泵站筒体的底部固定在c30混凝士钢筋台座中,并通过300mm厚碎石垫层素土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泵站坑回填采用一比一砂土回填,密实度达到90%以上,分层夯实后依次回填,回填厚度为500mm,该泵站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安装时稳固性好,牢固可靠;
15.(2)泵站采用控制柜作为主控制系统,控制柜为不锈钢防雨防盗柜,控制柜上安装有plc触摸屏,可自动报警,后期无需人员值守,节省了人力成本,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预制泵站回填及二次注浆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基础预埋件平面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设备基础平面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基础剖面示意图。
22.图中:1、泵站筒体;2、潜污泵;3、耦合底座;4、压力管道;5、耦合导轨;6、闸阀;7、止回阀;8、粉碎格栅;9、进水柔性接头;10、压力传感器;11、服务平台;12、出水柔性接头;13、扶梯;14、通风口;15、防滑盖及安全格栅;16、扶手;17、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包括泵站筒体1、潜污泵2、压力管道4和粉碎格栅8,潜污泵2安装在泵站筒体1的底部,且潜污泵2下方的泵站筒体1底部固定有耦合底座3;
25.粉碎格栅8安装在潜污泵2一侧的泵站筒体1内部;
26.粉碎格栅8位置处的泵站筒体1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柔性接头9;
27.粉碎格栅8上方的泵站筒体1内部固定有服务平台11;
28.服务平台11为304不锈钢和frp材质,提高了服务平台11的耐用性;
29.压力管道4安装在泵站筒体1的内部,且压力管道4贯穿服务平台11并安装有止回阀7,并且止回阀7的上方安装有闸阀6;
30.压力管道4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1的外部并安装有出水柔性接头12;
31.压力管道4一侧的泵站筒体1内部安装有耦合导轨5;
32.泵站筒体1的顶部安装有扶梯13,且扶梯13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1的上方并安装有扶手16,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到泵站筒体1内部;
33.泵站筒体1的顶端安装有防滑盖及安全格栅15,防滑盖及安全格栅15为铝合金和frp材质,提高了泵站筒体1的安全性;
34.泵站筒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口14,用于泵站筒体1的通风工作;
35.泵站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柜17,使得泵站可无人值守,可智能控制;
36.泵站筒体1为复合缠绕grp筒体,并采用防淤泥底座设计;
37.耦合导轨5一侧的泵站筒体1内部皆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0,用于水压水位的检测工作。
38.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泵站筒体1先通过预埋螺栓进行固定,泵站筒体1的底部固定在c30混凝士钢筋台座中,并通过300mm厚碎石垫层素土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泵站坑回填采用一比一砂土回填,密实度达到90%以上,分层夯实后依次回填,回填厚度为500mm,该泵站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安装时稳固性好,牢固可靠,而且,该泵站采用控制柜17作为主控制系统,控制柜17为不锈钢防雨防盗柜,控制柜17上安装有plc触摸屏,可自动报警,后期无需人员值守,节省了人力成本,更加智能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筒体(1)、潜污泵(2)、压力管道(4)和粉碎格栅(8),所述潜污泵(2)安装在泵站筒体(1)的底部,且所述潜污泵(2)下方的泵站筒体(1)底部固定有耦合底座(3),所述粉碎格栅(8)安装在潜污泵(2)一侧的泵站筒体(1)内部,所述粉碎格栅(8)位置处的泵站筒体(1)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柔性接头(9),所述粉碎格栅(8)上方的泵站筒体(1)内部固定有服务平台(11),所述压力管道(4)安装在泵站筒体(1)的内部,且所述压力管道(4)贯穿服务平台(11)并安装有止回阀(7),并且所述止回阀(7)的上方安装有闸阀(6),所述压力管道(4)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1)的外部并安装有出水柔性接头(12),所述压力管道(4)一侧的泵站筒体(1)内部安装有耦合导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筒体(1)的顶部安装有扶梯(13),且所述扶梯(13)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1)的上方并安装有扶手(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筒体(1)的顶端安装有防滑盖及安全格栅(15),防滑盖及安全格栅(15)为铝合金和frp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筒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口(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柜(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筒体(1)为复合缠绕grp筒体,并采用防淤泥底座设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导轨(5)一侧的泵站筒体(1)内部皆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11)为304不锈钢和frp材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包括泵站筒体、潜污泵、压力管道和粉碎格栅,所述潜污泵安装在泵站筒体的底部,且所述潜污泵下方的泵站筒体底部固定有耦合底座,所述粉碎格栅安装在潜污泵一侧的泵站筒体内部,所述粉碎格栅位置处的泵站筒体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柔性接头,所述粉碎格栅上方的泵站筒体内部固定有服务平台,所述压力管道安装在泵站筒体的内部,且所述压力管道贯穿服务平台并安装有止回阀,并且所述止回阀的上方安装有闸阀,所述压力管道的顶端延伸至泵站筒体的外部并安装有出水柔性接头。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回填密实,安装时稳固性好,牢固可靠,而且后期无需人员值守,节省了人力成本,更加智能化。更加智能化。更加智能化。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兵 刘荣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京川水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3/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