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物回收装置

文档序号:33789181发布日期:2023-04-19 06:1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浮游物回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浮游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湖泊、河流和海洋中的浮游物正在迅速增加。特别是塑料不会分解,还会缠绕生物体,或者被生物体误食,或者沉积物覆盖等等,给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因事故和非法处置油类等漂浮液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也时有发生。此外,浮在水面上的生物及其残骸,如浮萍、陆生植物、枯草、枯树,特别是微生物(蓝藻、赤潮)含有毒性,从而还会影响将含有这些浮游物的水域作为饮用水源的人类或牲畜的健康。因此,需要一种有效回收这些浮游物的技术。

2、作为现有的回收技术,包括使用潜水泵直接吸入回收的设备、在泵的末端安装管道来直接吸入回收的设备、在双体船之间设置网笼并通过船舶向前拖动来进行回收的设施、以及安装在船舶上从而一边在水面上行驶一边回收的设施。

3、对于薄薄地分布在水面上的回收物,维持吸水口处水面的水平稳定性对于高效吸引水面上的回收物浓密层很重要。然而,例如在回收装置被安装在船舶上的情况下,船舶受波浪的影响而摇晃,难以保持水平平稳,从而影响水面上回收物的收集。

4、根据浮游物的种类、近水面水温分层条件的差异、浮游物的浮力、垂直流动性、以及水流的水平聚集作用等等,近水面的浮游物高密度层厚度和垂直分布将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发生变化。对此,以往是通过目视确认或预先用测量仪等测量并人工判断浮游物的高浓密层厚度和垂直分布,并通过机械操作来调整回收装置的吸引口的垂直位置的,因此很难在最佳条件下实现有效回收。

5、而且,通过载有回收装置的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时,船速、吸引速度等都会影响到吸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实现浮游物的高效回收的浮游物回收装置。

2、根据本发明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在水面行驶,并回收浮游于水面的浮游物,其包括:用于回收浮游物的回收水槽,其可升降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并包括回收腔以及吸引通道,该吸引通道位于回收腔的装置主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与回收腔相连,含浮游物的水经由该吸引通道被吸引到回收腔内;抽吸泵,其通过抽吸管与回收水槽连接,抽吸回收到回收水槽内的含浮游物的水;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浮游物回收装置的行驶速度、吸引口的底面的宽度及水深位置,来控制抽吸泵的抽吸量,以使吸引口处的吸引流速与行驶速度相等,其中吸引口是吸引通道的前端口。

3、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行驶速度、回收水槽的吸引口的水深来控制吸引口的吸引流速与行驶速度保持一致,能够实现浮游物的高效回收。



技术特征:

1.一种浮游物回收装置,其在水面行驶,并回收浮游于水面的浮游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析浓密度的分布,并基于所述浓密度的分布来设定所述深度设定值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水温测量箱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水温测量箱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结构,其安装于所述吸引口的左右两侧,用于引导所述吸引口的前方的所述浮游物向所述吸引口的进入,并包括左右的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进行通常的回收作业时,所述控制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浮游物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回收浮游物的回收水槽,其可升降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并包括回收腔以及吸引通道,该吸引通道布置在回收腔的装置主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与回收腔相连,含浮游物的水经由该吸引通道被吸引到回收腔内;抽吸泵,其通过抽吸管与回收水槽连接,抽吸回收到回收水槽内的含浮游物的水;控制装置,其基于浮游物回收装置的行驶速度、作为吸引通道的前端口的吸引口的底面的宽度及水深位置,来控制抽吸泵的抽吸量,以使吸引口处的吸引流速与行驶速度一致。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行驶速度、吸引口的水深来控制吸引口的吸引流速与行驶速度保持一致,能够实现浮游物的高效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井芹宁,李仁辉,郝爱民,小林草平,原口智和,矢野真一郎,郑向勇,陈剑鹰,赵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