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0110发布日期:2022-08-31 12:3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水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2.集水井是一种用以汇集和存蓄地下水或者渗漏水的水井,地下室的入口处一般设了截水沟,流入截水沟的雨、污水都被引到集水井中,生活水箱、水泵的余水、或设备检修时的余水,也都被引到集水井中,为消防需要,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喷淋系统或消火栓的消防水也要引到集水井中,属于一种附属建筑;
3.但现有的集水井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首先,现有的集水井在使用时,内层井管的渗水孔易出现堵塞的现象,影响渗水率,使用效果差;其次,现有的集水井不具备降低渗透水水压的功能,在渗水的过程中,渗水水压大,长期工作影响集水井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集水井在使用时,内层井管的渗水孔易出现堵塞的现象,影响渗水率,使用效果差;其次,现有的集水井不具备降低渗透水水压的功能,在渗水的过程中,渗水水压大,长期工作影响集水井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包括井坑,所述井坑的外侧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坑底排水盲沟,所述井坑的外侧位于坑底排水盲沟的外侧设有外层护管,所述井坑的内部位于外层护管的内侧设有内层井管,所述内层井管的外表面开设有渗水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坑底排水盲沟呈水平方向1-3
°
倾斜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层护管的外壁呈蜂窝网状结构,且外层护管的厚度大于内层井管的厚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制砖砌筑墩的内部设有多组渗水通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渗水孔的数量为九组,九组所述渗水孔由下至上依次增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靠近所述内层井管底部的四组渗水孔由外孔和内孔组成,外孔直径大于内孔直径,且外孔和内孔之间设有缓冲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外层护管,外层护管的外壁呈蜂窝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的外层护管能够保证渗水的同时能够避免泥土砂石对渗水孔造成堵塞的现象,同时也减少砂石进入到井坑内的现象;
13.通过将渗水孔由下至上依次增大设置,底部渗水孔大,能够增加内层井管底部渗水量,而因井坑底部长期会有积水,积水能够有效缓冲渗水孔渗入的水压,从而减少整个集
水井渗透水水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的图1中a 的放大图。
16.图中:1、井坑;2、坑底排水盲沟;3、外层护管;4、内层井管;5、机制砖砌筑墩;6、渗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2所示,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包括井坑1,井坑1的外侧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坑底排水盲沟2,井坑1的外侧位于坑底排水盲沟2的外侧设有外层护管3,井坑1的内部位于外层护管3的内侧设有内层井管4,内层井管4的外表面开设有渗水孔6。
19.本实施例中,坑底排水盲沟2呈水平方向1-3
°
倾斜设置,1-3
°
倾斜设置的排水盲沟,能够起到水流导向的作用。
20.此外,外层护管3的外壁呈蜂窝网状结构,且外层护管3的厚度大于内层井管4的厚度,蜂窝状结构的外层护管3能够保证渗水的同时能够避免泥土砂石对渗水孔6造成堵塞的现象。
21.本实施例中,机制砖砌筑墩5的内部设有多组渗水通道,多组渗水通道一方面能够起到渗水的同时避免砂石堆积井坑1的作用。
22.此外,渗水孔6的数量为九组,九组渗水孔6由下至上依次增大,底部渗水孔6大,能够增加内层井管4底部渗水量,而因井坑1底部长期会有积水,积水能够有效缓冲渗水孔6渗入的水压,从而减少整个集水井渗透水水压。
23.本实施例中,靠近内层井管4底部的四组渗水孔6由外孔和内孔组成,外孔直径大于内孔直径,且外孔和内孔之间设有缓冲坡,外孔直径大于内孔配合缓冲坡能够对渗水进行缓冲,进一步减少渗水水压。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在使用时,坑底排水盲沟2和外层护管3外部的水,依次透过外层护管3的网孔从渗水孔6渗入到内层井管4内,由井坑1进行储存,在渗水的过程中,外层护管3能够有效的阻挡砂石。
2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层护管3,外层护管3的外壁呈蜂窝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的外层护管3能够保证渗水的同时能够避免泥土砂石对渗水孔6造成堵塞的现象,同时也减少砂石进入到井坑1内的现象;通过将渗水孔6由下至上依次增大设置,底部渗水孔6大,能够增加内层井管4底部渗水量,而因井坑1底部长期会有积水,积水能够有效缓冲渗水孔6渗入的水压,从而减少整个集水井渗透水水压。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坑(1)和机制砖砌筑墩(5),所述井坑(1)的外侧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坑底排水盲沟(2),所述井坑(1)的外侧位于坑底排水盲沟(2)的外侧设有外层护管(3),所述井坑(1)的内部位于外层护管(3)的内侧设有内层井管(4),所述内层井管(4)的外表面开设有渗水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底排水盲沟(2)呈水平方向1-3
°
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护管(3)的外壁呈蜂窝网状结构,且外层护管(3)的厚度大于内层井管(4)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砖砌筑墩(5)的内部设有多组渗水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6)的数量为九组,九组所述渗水孔(6)由下至上依次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内层井管(4)底部的四组渗水孔(6)由外孔和内孔组成,外孔直径大于内孔直径,且外孔和内孔之间设有缓冲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渗透水压的大口径集水井结构,包括井坑,所述井坑的外侧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坑底排水盲沟,所述井坑的外侧位于坑底排水盲沟的外侧设有外层护管,所述井坑的内部位于外层护管的内侧设有内层井管,所述内层井管的外表面开设有渗水孔,所述坑底排水盲沟呈水平方向1-3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湖 刘晓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宏建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8/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