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0619发布日期:2022-09-27 21:1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建设工程中,用于基坑挖掘作业的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力建设工程中,铁塔基础深基坑作业是最基础、量最大且危险程度高的重要工序。由于基坑作业地点通常在山丘、丘陵等不规则地区,重型的挖土器械不容易行驶到位,人力挖土仍处于主导地位,操作时,人在基坑底部挖土,由于基坑深度较深,如何将挖出的土送至基坑上侧的地表就成为了基坑作业的关键。
3.中国专利cn111851511a公开“一种一体化深基坑作业智能机”,包括坑口支架,坑口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电动葫芦。使用时,电动葫芦上连接装土斗,通过电动葫芦来提升装土斗的高度,操作人员站在基坑旁边,当装土斗运抵基坑上端时,操作人员手动将装土斗拽至基坑旁,手动进行卸土操作。
4.现有的这种运土作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电动滑轮通过钢丝绳提升装土斗,装土斗在提升过程中,会由于不稳定而发生旋转,导致操作人员无法以合适的角度位置来接料。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装土斗进行姿态调整的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基坑挖土作业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包括装置支架,装置支架上设置有通过钢丝绳对装土斗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装土斗包括提手和用于装土的料斗,钢丝绳与提手相连, 料斗上设置有料斗导向结构,装置支架上于基坑的上侧设置有料斗姿态调整器,料斗姿态调整器包括使用时位于料斗外侧的弧形基体,弧形基体的下端面为中部向下突出两侧逐渐朝上延伸的引导面,引导面用于与料斗导向结构接触配合以使料斗沿着引导面进行偏转。
8.料斗导向结构对称布置于料斗的相对两侧。
9.料斗通过料斗姿态调整器过程中,至少一个料斗导向结构保持与对应引导面接触。
10.料斗导向结构为滚动体结构。
11.弧形基体有两块底部相连的基体板构成,两个基体板的连接位置形成所述的中部向下突出,两个基体板的下侧面构成所述引导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料斗在基坑内自下至上移动时,料斗可能会出现旋转,料斗上移过程中,料斗导向结构会与对应侧的引导面接触,随着料斗的继续上移,在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料斗会随着引导面的导向方向进行有方向性的偏转,从而调整料斗的姿态,无论是在基坑坑口进行人为接料,还是设置相应的对接轨道,姿态调整后的装土斗都能够
方便对接。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14.图2是图1中料斗自提升工位到倾倒工位的变化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装土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3的侧视图;
17.图5是图3的俯视图;
18.图6是装土斗与料斗姿态调整器的布局示意图;
19.图7是仰视角度下,料斗导向结构刚与料斗姿态调整器接触的配合示意图;
20.图8是仰视角度下,料斗导向结构与料斗姿态调整器导向后的状态示意图;
21.图9是图7中料斗导向结构与料斗姿态调整器的配合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中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9所示:
23.包括用于置于基坑坑口处的装置支架,装置支架上设置有通过一根钢丝绳12对装土斗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提升机构为电动葫芦提升机构11。
24.装土都包括提手5和用于装土的料斗2,提手5为门形框架结构,提手5的两端通过提手铰接结构3与料斗2铰接相连,钢丝绳12与提手5上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料斗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13,料斗铰接结构3包括连接于连接板与料斗之间的铰接轴和套设于铰接轴上的铰接轴承,铰接轴承与提手相连。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料斗导向结构4,本实施例中料斗导向结构4为由轴承构成的滚动体结构。料斗的重心位置处于料斗铰接结构的下侧。
25.装置支架上于基坑坑口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料斗导向结构导向配合以将料斗沿基坑中心向基坑外围导向的料斗导向轨道10,料斗导向轨道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轨道槽,在本实施例中,轨道槽为自下至上逐渐朝远离基坑中心位置延伸的弧形轨道槽。
26.料斗随钢丝绳提升过程中具有使得料斗导向结构4位于提手铰接结构3上侧的提升工位,料斗随钢丝绳提升过程中还具有,料斗导向结构4与料斗导向轨道配合使得料斗导向结构4位于提手铰接结构3下侧的倒土工位。基坑挖土作业装置还包括上端伸到基坑坑口上侧的倒土导向板8,倒土导向板8的下端延伸至基坑坑口的外侧,倒土导向板的上端用于承接倒土工位时料斗向下倾倒的土。
27.料斗导向轨道的下侧设置有料斗姿态调整器,料斗姿态调整器包括使用时位于料斗外侧的弧形基体7,弧形基体是指从俯视方向看,料斗姿态调整器整体为弧形结构。料斗可以由弧形基体的内侧沿上下方向通过,弧形基体的下端面为中部向下突出两侧逐渐朝上延伸的引导面6,图中项15表示弧形基体下端的突出结构,引导面的上端与料斗导向轨道10相接,假设料斗回转时,料斗导向结构的回转轨迹为一个圆形,该回转轨迹的周长为l,则弧形基体的周向长度不小于l的二分之一,使得料斗提升过程中,至少有一个料斗导向结构与对应的引导面接触导向配合。
28.工作时,操作人员在基坑底部将挖的土填入到料斗中,电动葫芦通过钢丝绳12将料斗2向上提升,提升过程中,料斗2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转,但是无论料斗怎么偏转,当料
斗高度至弧形基体7处时,总会有至少一个料斗导向结构4与对应的引导面6接触,随着料斗的继续提升,在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料斗会逐渐摆动至图8姿态,此时两个料斗导向结构4左右布置,正好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对应的料斗导向轨道10中,随着料斗的进一步提升,料斗导向结构4沿料斗导向轨道10向基坑外侧移动,同时料斗铰接结构3的高度也逐渐高于料斗导向结构,整个料斗呈翻转状态,可以将料斗中土倾倒出来,倒土导向板可以把土导向至基坑口沿外侧。倒土结束后,下放料斗,料斗在自身重力下可自动复位。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提升的过程顺序,提升过程中料斗的姿态变化如图2中自左至右显示。
29.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倒土导向板还可以不设,此时料斗导向轨道需要延伸至基坑口沿的外侧;料斗导向轨道也可以是一个斜线轨道;料斗姿态调整器还可以不设,此时可以通过人工扶正料斗,或者设置至少两根提升钢丝绳来减少料斗的偏转;料斗导向结构还可以是一个固定轴;料斗导向轨道也可以不设,此时通过工作人员在基坑上侧来进行接料,由于料斗的姿态被调整到位后,工作人员也能方便的进行接料。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包括装置支架,装置支架上设置有通过钢丝绳对装土斗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装土斗包括提手和用于装土的料斗,钢丝绳与提手相连,其特征在于: 料斗上设置有料斗导向结构,装置支架上于基坑的上侧设置有料斗姿态调整器,料斗姿态调整器包括使用时位于料斗外侧的弧形基体,弧形基体的下端面为中部向下突出两侧逐渐朝上延伸的引导面,引导面用于与料斗导向结构接触配合以使料斗沿着引导面进行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斗导向结构对称布置于料斗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斗通过料斗姿态调整器过程中,至少一个料斗导向结构保持与对应引导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斗导向结构为滚动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基体有两块底部相连的基体板构成,两个基体板的连接位置形成所述的中部向下突出,两个基体板的下侧面构成所述引导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包括装置支架,装置支架上设置有通过钢丝绳对装土斗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装土斗包括提手和用于装土的料斗,钢丝绳与提手相连,料斗上设置有料斗导向结构,装置支架上于基坑的上侧设置有料斗姿态调整器,料斗姿态调整器包括使用时位于料斗外侧的弧形基体,弧形基体的下端面为中部向下突出两侧逐渐朝上延伸的引导面,引导面用于与料斗导向结构接触配合以使料斗沿着引导面进行偏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对装土斗进行姿态调整的能够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自动纠偏的基坑挖土作业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涛 武凡 蔡保福 李元新 娄建 李英男 李君章 史俊俊 高继华 孙中瑞 任时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东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6
技术公布日:2022/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